CN101142801B -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801B
CN101142801B CN200680008699XA CN200680008699A CN101142801B CN 101142801 B CN101142801 B CN 101142801B CN 200680008699X A CN200680008699X A CN 200680008699XA CN 200680008699 A CN200680008699 A CN 200680008699A CN 101142801 B CN101142801 B CN 101142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over part
group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86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801A (zh
Inventor
A·P·马尔西
N·O·里斯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Abstract

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包括上部盖部部分、下部盖部部分(20)、具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第一组细长臂部(30),所述第一端(31)通过第一组接合部(41)被连接至所述上部部分(10)且所述第二端(32)通过第二组接合部(42)被连接至所述下部部分(20),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第二组臂部(50),所述第一端(51)通过第三组接合部(61)被连接至所述上部部分(10),且所述第二端(52)通过第四组接合部(62)被连接至所述下部部分(20),其中所述接合部(41、42、61、62)在所述臂部(30、50)与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提供了至少三条旋转轴线(A、B、C)。

Description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日益复杂化,这包括功能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需要在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盖上提供用于设置小配件如照相机、显示器、键盘、按钮、通信端口、传感器和透镜的空间和开口。因此,对功能增加的需要,即对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可得表面积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装置需要尽可能地紧凑。
因此,广泛使用的是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可像蛤壳一样打开的包括两个铰接盖部部分的蛤壳型设备。这种设备通常具有位于“蛤壳”的内部上的一个部分中的主显示器和另一个部分中的主键盘,从而使得该装置需要被打开以便操作其主要功能。
然而,由于功能数量的增加,使得例如需要将附加的显示器和键盘或照相机镜头布置在当装置处于闭合位置时被向外转动的表面上。当设备处于打开位置时,这些功能因此出现在装置的“背侧”上,且因此仅可通过转动所述装置而利用/接近这些功能,从而使得因此失去了对位于装置“内部”上的功能的控制。
本领域中还已知地存在折叠刀型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折叠刀型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也包括两个盖部部分,所述两个盖部部分在处于闭合位置时彼此交叠,且通过使盖部部分向侧面转动,即通过在平行于装置的前表面的平面中使盖部部分彼此相关地围绕具有单条共用旋转轴线的接合部进行转动而打开所述两个盖部部分。当使这种装置的盖部部分彼此相关地进行转动时,位于最前面的表面上的功能特征将呈现出颠倒的状态。当盖部部分分别处于打开和闭合位置时,所有按钮、连接器或其它特征将因此处于不同位置处。这使得难以将关键的特征、按钮或附接的附件放置在设备的侧表面或底表面处。此外,这些部分在这些部分旋转地连接的位置处彼此部分地交叠。交叠的表面的部分无法得到利用,这限制了设备的有用表面。
本领域中还已知地存在一种具有两个盖部部分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两个盖部部分向传统的蛤壳型装置那样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地铰接,所述铰链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垂直且与未折叠装置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第二旋转轴线。这种装置在欧洲专利申请EP1469 656 A2中已知地进行了描述。该铰链并不十分稳定,且当围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上部盖部部分时,由于没有关于如何转动的转动方式的明确指示,因此存在使盖部部分转动超过180°的风险。因此,存在由于转动而使得电连接装置被撕裂的风险。
本领域中还已知地存在一种由Sony Ericsson公开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两个盖部部分-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通过成组的两个臂部彼此相连,所述两个臂部分别在盖部部分的相对的侧表面上被旋转地连接至盖部部分中的每个盖部部分。通过该铰链,上部盖部部分可相对于下部部分自由旋转。然而,在该装置中,臂部必须通过盖部部分彼此连接,从而使得两个臂部总是能相对于每个盖部部分同时获得相同的角度,以便避免使铰链在部分之间发生扭转。这种扭转是不希望出现的,原因在于这种扭转可能损害介于盖部部分之间的被布置通过臂部的电连接装置,或可能损害铰链本身。介于成组的臂部之间的连接装置将占据盖部部分内的相当大量的空间,而这是不希望出现的,原因在于这影响了设备的紧凑性。如果连接装置被省去,则设备是不稳定的,原因在于除非构成铰链的部分利用的是很重的材料,否则介于盖部部分之间的铰链将被允许发生扭转。此外,由于电连接装置被布置通过臂部,因此部和/或盖部部分必须设有止挡装置以避免盖部部分相对于臂部产生不受限制的旋转。否则电连接装置将最终被撕裂。然而,由于臂部的布置,因此这种止挡装置可能很容易被越过,且在不拆装装置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确定盖部部分相对于臂部的正确旋转位置。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所述设备使得在将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手中的恒定位置处时,易于接近所述设备的所有表面以及所述设备的表面的组合,而不用为了接近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特征部件而转动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使其颠倒过来。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将所有表面用于设置特征部件、功能按钮和类似物的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可选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而实现的,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上部盖部部分;下部盖部部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组细长臂部,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一组接合部被连接至所述上部部分且所述第二端通过第二组接合部被连接至所述下部部分,其中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组臂部,所述第一端通过第三组接合部被连接至所述上部部分,且所述第二端通过第四组接合部被连接至所述下部部分,其中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臂部与所述盖部部分之间提供了至少三条旋转轴线。
由此实现了稳定的另一可选的打开机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使所述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的所述旋转轴相重合以便使所述两个接合部形成一条共用的旋转轴线。
由此使得所述设备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运行,一种方式可与“蛤壳”相比,其中所述两个部分可围绕单条旋转轴线转动,以使得使用者在所述设备被打开时接近所述设备的两个新表面,且一种方式可与“折叠刀”型设备相比,其中通过使具有面向使用者的相同表面的所述两个部分产生移置而打开所述设备。因此允许所述上部部分相对于所述下部部分从里面向外面翻转,由此使得当所述设备处于两种“闭合”位置中的任一闭合位置处时,允许所述上部部分的两侧都被用作正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设备比现有技术的装置更易于使用,且可更好地适应使用者的需要和需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在所述臂部与所述盖部部分之间提供了四条旋转轴线。由此获得了具有双动作的非常稳定的平行四边形状的铰链。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一组接合部被布置以便允许在盖部部分与所述第二组臂部之间进行滑动移动。
应该强调的是,当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用于本说明书中时,它们旨在说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或器件的存在,但并未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器件或其组群的存在或加入。
术语电子设备包括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在下文中被称作移动无线电端子的术语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所有设备如移动电话、无线传呼机、通信装置即电子记事本、智能手机或类似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的设备处于中间位置处;
图1B-F是图1A所示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在不同位置处的侧视图;
图1G是图1A所示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处于与图1C所示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另一透视图;
图2A-F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的设备处于不同位置处;和
图3是适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一组细长臂部的细长连接臂部的透视图;和
图4是适用于图1A-G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二组细长臂部的连接臂部的透视图,所述连接臂部包括位于其间的电连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其中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包括上部盖部部分10和下部盖部部分20。下部盖部部分具有前表面21、背表面22、侧表面23和端表面24。相应地,上部盖部部分10具有第一前表面11、第二前表面12、侧表面13和端表面14。
盖部部分10、20上优选适于包含大量电器件,所述电器件通常被安装在盖部部分10、20内部的印刷电路板上。在盖部部分10、20的外表面中布置的是被设置的一系列通信装置,以便适于使用者控制设备1的功能。这种通信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键盘100、一个或多个显示器101、传声器、扩音器102、跟踪按钮、跟踪球、操纵杆或其它导航工具103、功能按钮或照相机104。这些通信装置通常被布置在下部盖部部分20的前表面21中,和/或被布置在上部盖部部分10的第一前表面11和第二前表面12中。用于附接电缆管例如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电缆管或用于将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连接至计算机或类似装置的系统连接器端口105通常被布置在下部盖部部分20的端表面24中。还可施加其它通信装置和器件,上面提到的那些仅仅是示例性的。通常,下部部分的背表面22被用作使得可接近盖部部分20内部的电池和SIM卡的盖子。
现在参见图1B-图1F,图1A所示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具有连接上部盖部部分10与下部盖部部分20的第一组细长臂部30。图1B-图1F示出的是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侧视图。因此,第一组臂部30中的两个臂部中的仅一个臂部在图中是可见的。从图1G中可看到所述组中的第二臂部。在如图所示且优选的实施例中,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配备有位于两侧上的臂部。然而,实施本发明使其具有位于装置的仅一侧上的臂部也将是可能的。
臂部30在臂部30的第一端31处通过接合部41被连接至上部盖部部分10。相应地,臂部30在臂部30的第二端32处通过接合部42被连接至下部盖部部分20。
接合部41适于允许臂部30相对于上部盖部部分10围绕旋转轴线A进行旋转,通过对比图1A和图1G可以意识到这种旋转。
接合部42适于允许臂部30相对于下部盖部部分20围绕旋转轴线B进行旋转,通过对比图1A和图1G可以意识到这种旋转。
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臂部30相连的接合部41优选是由位于臂部30的第一端31上的圆柱形柱塞构成的,如图3所示,柱塞适于与位于上部盖部部分中的圆形开口协同作用。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柱塞和开口在盖部部分10和臂部30上所处的位置可发生改变。
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臂部30相连的接合部42优选是由位于臂部30的第二端32上的圆柱形柱塞构成的,所述圆柱形柱塞适于与位于上部盖部部分20中的圆形开口协同作用。该开口被布置在从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延伸出来的凸缘25中,以使得在侧表面23之间形成间隙或空间26。适于与凸缘25中的圆形开口协同作用的柱塞因此相对于臂部30的第一端31上的上述柱塞被布置在臂部30的相对侧上,如图3所示。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柱塞和开口在凸缘25和臂部30上所处的位置可发生改变。
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臂部30相连的第一组接合部41优选被布置在上部盖部部分10的侧表面13的中间部段中。凸缘25优选被布置以使得接合部42沿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位于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的端部部段处。然而,接合部42优选被升高以便使它们位于下部盖部部分20的前表面21上方。
第一组细长臂部30在接合部41、42之间所具有的长度优选使得当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下部盖部部分20接近而使它们合起来时,下部和上部盖部部分10、20的端表面14、24分别大体上对齐,如图1B和图1F所示,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优选具有大体上相同的总长度和宽度。因此,成组的细长臂部30优选具有对应于上部和下部盖部部分10、20的侧表面13、23的大约1/2长度的长度。
图1所示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进一步具有用于使上部盖部部分10和下部盖部部分20相连的第二组细长臂部50。第二组臂部50同上述第一组臂部30一样优选包括位于上部和下部盖部部分10、20的每个侧部13、23上的一个臂部,但也可包括位于一个侧部13、23上的单个臂部。
如图1所示的臂部50在臂部50的第一端51处通过第三组接合部61被连接至上部盖部部分10。相应地,臂部50在臂部50的第二端52处通过第四组接合部62被连接至下部盖部部分20。
第三组接合部61适于允许臂部50相对于上部盖部部分10围绕旋转轴线C进行旋转,通过对比图1A和图1G可以意识到这种旋转。
第四组接合部62适于允许臂部50相对于下部盖部部分20围绕旋转轴线D进行旋转,通过对比图1A和图1G可以意识到这种旋转。
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臂部50相连的接合部61优选是由位于臂部50的第一端51上的圆柱形柱塞构成的,正如从图4中可看到地,柱塞适于与位于上部盖部部分10中的圆形开口协同作用。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柱塞和开口在盖部部分10和臂部50上所处的位置可发生改变。
相似地,使下部盖部部分20与臂部50相连的接合部62优选是由位于臂部50的第二端52上的圆柱形柱塞构成的,正如从图4中可看到地,柱塞适于与位于下部盖部部分20中的圆形开口协同作用。另一种可选方式是,柱塞和开口在盖部部分20和臂部50上所处的位置可发生改变。
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臂部50相连的第三组接合部61优选被布置在侧表面13的与上部盖部部分10的端表面14接近的部段中。
使下部盖部部分20与臂部50相连的第四组接合部62优选被布置在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的中间部段中。
第二组细长臂部50在接合部61、62之间所具有的长度优选使得当使上部盖部部分10与下部盖部部分20接近而使它们合起来时,下部和上部盖部部分10、20的端表面14、24分别大体上对齐,如图1B和图1F所示。成组的第二组细长臂部50优选具有对应于上部和下部盖部部分10、20的侧表面13、23的大约1/2长度的长度,且因此优选具有与第一组臂部30大约相同的长度。
下面将对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功能进行描述。图1B所示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处于一个闭合位置处,下部盖部部分20的背表面22面向下,且上部部分10的第二前表面12面向上。在该位置处,下部部分20的前表面21和上部部分的第一前表面11在盖部部分之间面向彼此,且对于使用者而言处于隐蔽状态。在该位置处,仅有第二前表面12的功能特征是使用者可操作的功能特征。
通过向右且向上推动上部盖部部分10(如图1B和图1C所示),使得两组臂部30、50开始围绕分别由接合部42、62限定出的轴线B和D朝向如图1D所示的位置进行顺时针移动。除了上部部分10的第二前表面12以外,在该位置处,使用者还可接近下部盖部部分20的前表面。该移动模式可被描述为Z状移动,原因在于在这种模式的移动过程中,下部部分20的前表面21和上部部分10的第二前表面12保持大体上平行或至少面向相同的方向(向上)。
通过使上部盖部部分10相对于下部盖部部分20继续向右移动,可使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处于图1D所示的位置处,所述位置可被描述为中间位置。在该位置处,介于第二组臂部50与上部盖部部分10之间的接合部61的旋转轴线C与介于下部盖部部分20与第一组臂部30之间的接合部42的旋转轴线B是对齐的。第二组臂部50进入介于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与凸缘25之间的空间26内。
当上部和下部盖部部分10、20位于图1D所示的中间位置处时,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现在可像蛤壳型装置那样运行,如图1E和图1F所示,原因在于介于第二组臂部50与上部盖部部分10之间的接合部61的旋转轴线C与介于下部盖部部分20与第一组臂部30之间的接合部42的旋转轴线B是对齐的,因此形成了用于两个接合部42、61的共用旋转轴线E,如图1A所示。
通过使上部盖部部分10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共用旋转轴线E进行转动,(当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位于如图1D所示的位置处时)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可通过如图1E所示的位置并移动至如图1F所示的第二闭合位置。在第二闭合位置处,使用者可操作上部部分的第一前表面11的功能。
因此,两组臂部30、50像两个独立的铰链那样运行,所述两个独立的铰链组合起来而产生了进行两种不同的运动模式的可能性。两个铰链在中间位置处相互作用,在所述位置处它们在共用的转动点处联接在一起。
利用双运动铰链,使得允许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处于极端位置处,在所述位置处,可相对于静止的被保持住的下部盖部部分20转动上部盖部部分10使其颠倒过来。上部盖部部分10的两侧可因此向外转动并供使用者进行输入/输出。
由于在整套移动模式过程中铰链被附接到两个盖部部分10、20上,因此上部盖部部分10和下部盖部部分20可被连续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连接装置110可被设置在第二组细长臂部50的一个或两个臂部中以便将数据和/或功率从一个盖部部分传递至另一个盖部部分。电子连接装置110包括优选形成电缆并且在细长臂部50内部进行延伸的一组电子线管。在细长臂部50的端部51、52中的每个端部中,电缆延伸进入形成接合部61、62的一部分的圆柱形柱塞内,电缆在通过圆柱形柱塞的底部离开并进入在电子连接装置110的每端处形成的连接器111、112内之前将在柱塞的内部上卷绕一次或两次。在每端处形成的连接器111、112使得易于分别被连接至每个盖部部分10、20的相关部分。
由于布置了两组臂部,因此形成了自然的止挡装置,从而使得允许上部盖部部分10相对于下部部分20仅旋转或翻转一次。因此电子连接装置得到了保护,从而防止其由于多圈扭转而被撕裂。
在另一实施例中,且如图2所示,第二组细长臂部50如上所述地被旋转地连接至上部盖部部分10,且被可滑动地连接至下部部分20。由于如图1所示的多个元件同样可见于图2中,因此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的是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它们在细部上可能存在差别。对那些同样见于图1中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元件将不再进行进一步描述。臂部50与下部盖部部分20之间的滑动连接装置是由允许臂部50沿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侧表面23的纵向轴线进行滑动运动的接合部62形成的。这些接合部62是由位于细长臂部50上的滑动装置和位于下部盖部部分20上的细长滑动装置63形成的。接合部62可优选被形成,以便由延伸进入细长狭槽内的柱塞提供位于细长臂部上的滑动装置,所述细长狭槽构成了位于下部盖部部分20上的细长滑动装置63,该细长狭槽是在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侧表面23中且沿所述侧表面形成的。另一种可选方式是,可通过位于一个或两个侧表面23上且沿所述一个或两个侧表面设置的例如具有T形形状的导轨形成接合部62,臂部50具有用于握持导轨的装置如U形握持装置。另一种可选方式是,可在介于侧表面23与前表面21之间的边缘上或所述边缘中、或在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前表面22中或所述前表面上形成细长滑动装置63。
该实施例中的第二组臂部50中的臂部长度使得接合部61的旋转轴线C与如上所述的接合部42的旋转轴线B位于前表面21上方与所述前表面的距离相同的位置处。然而,旋转轴线C并不一定要与旋转轴线B位于前表面21上方与所述前表面的距离相同的位置处。然而,该移动必须终止于使得实现准确距离且使得能够获得实现旋转轴线E的点处。
介于第二组细长臂部50与下部盖部部分20之间的接合部62优选被构造以使得介于第二组臂部50与上部部分10之间的可旋转接合部61可从位于一个端表面24a处的位置平移至位于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第二端表面24b处的位置,如图2A-图2D所示,从而使得在位于一个端表面24b处的位置处,接合部61的旋转轴线C与接合部42的旋转轴线B相重合。在该实施例中,凸缘25被构造以便允许臂部50或所述臂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每一侧上的侧表面23与凸缘25之间形成的间隙或空间26中在凸缘25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允许接合部61、42相重合。
在图2A所示的位置处,使得使用者可接近第二前表面12。通过使上部盖部部分10向右滑动(如图2B和图2C所示),上部盖部部分10将开始转动并使得可接近上部盖部部分10的第二前表面12和下部部分20的前表面的组合,如图2B、图2C和图2D所示。当上部盖部部分30和下部盖部部分50处于如图2D所示的中间位置处时,使得使用者可充分地接近这两个表面。
当如图2D所示,接合部61的旋转轴线C与接合部42的旋转轴线B重合时,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可用作蛤壳型装置,从而使得上部部分可围绕如图2E所示的共用旋转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直至达到如图2F所示的闭合位置。在该位置处,使得可接近上部盖部部分的第一前表面11。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通过第一组臂部30中的一个或两个臂部以便以与上面结合图3所述的方式相对应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电连接。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使电连接装置通过位于臂部30的一端中的臂部30的一侧上和位于臂部30的另一端上的臂部30的相对侧上的圆柱形柱塞的底部、并进一步通过下部部分的凸缘25。
因此,上面的两个实施例可被视作具有两个组合铰链,具有都处于固定状态的转动点或具有固定转动点和滑动连接装置的组合。在这两种情况下,两个铰链都与中间位置处的共用转动点相互作用,以在两种独立的移动模式之间形成过渡。
臂部30、50可由任何适当材料如聚合物或金属如铝或钢形成。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或除了上述介于上部部分与下部部分之间的电连接装置以外,可通过光学连接装置或无线电链路如蓝牙提供两个部分之间的通信。
上述设备1的底部部分20的背侧或下侧22当然还可被用于放置特征/功能部件、按钮、和/或照相机,正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尽管在不转动整个设备的情况下将不可能接近这些特征。

Claims (8)

1.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上部盖部部分(10);
下部盖部部分(20);
具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第一组细长臂部(30),其中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和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包括相应的具有大体上相同的总长度的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的长度为所述总长度的大约一半;
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30)的所述第一端(31)通过第一组接合部(41)被连接至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的侧表面(13)的中间部段;
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30)的所述第二端(32)通过第二组接合部(42)被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的端部部段;
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第二组臂部(50)并且所述第二组臂部的长度为所述总长度的大约一半;
所述第二组臂部(50)的所述第一端(51)通过被布置在侧表面(13)的与上部盖部部分(10)的端表面接近的部段中的第三组接合部(61)被连接至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
所述第二组臂部(50)的所述第二端(52)通过被布置在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的中间部段中的第四组接合部(62)被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
其中所述接合部(41、42、61、62)在所述臂部(30、50)与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提供了至少三条旋转轴线(A、B、C),并且
可使所述第三接合部(6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42)的所述旋转轴线相重合以便使所述两个接合部形成一条共用的旋转轴线(E)。
2.一种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所述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
上部盖部部分(10);
下部盖部部分(20);
具有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的第一组细长臂部(30),其中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和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包括相应的具有大体上相同的总长度的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的长度为所述总长度的大约一半;
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30)的所述第一端(31)通过第一组接合部(41)被连接至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的侧表面(13)的中间部段;
所述第一组细长臂部(30)的所述第二端(32)通过第二组接合部(42)被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的端部部段;
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第二组臂部(50);
所述第二组臂部(50)的所述第一端(51)通过被布置在侧表面(13)的与上部盖部部分(10)的端表面(14)接近的部段中的第三组接合部(61)被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
所述第二组臂部(50)的所述第二端(52)通过允许所述臂部沿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的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的纵向轴线进行滑动运动的第四组接合部(62)被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
其中所述接合部(41、42、61、62)在所述臂部(30、50)与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提供了至少三条旋转轴线(A、B、C),并且
可使所述第三接合部(6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42)的所述旋转轴线相重合以便使所述两个接合部形成一条共用的旋转轴线(E)。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臂部(30)在被升高的位于所述下部盖部部分的前表面(21)上方的点处被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臂部通过与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的侧表面(23)平行地进行布置的凸缘(25)被连接至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在所述侧表面(23)与所述凸缘(25)之间形成了空间(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41、42、61、62)在所述臂部(30、50)与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提供了四条旋转轴线(A、B、C、D)。
6.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介于所述上部盖部部分(10)与所述下部盖部部分(20)之间的电连接装置(110)被布置通过所述第二组臂部(50)中的至少一条臂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电连接装置(110)被设置在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并通过属于所述第一组臂部(30)的至少一条臂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电连接装置(110)通过光学连接装置或无线电链路被设置在所述盖部部分(10、20)之间。
CN200680008699XA 2005-03-18 2006-02-21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388023A EP1703702B1 (en) 2005-03-18 2005-03-18 Hinge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ith a double action hinge
EP05388023.3 2005-03-18
US66833405P 2005-04-05 2005-04-05
US60/668,334 2005-06-21
PCT/EP2006/001684 WO2006097186A1 (en) 2005-03-18 2006-02-21 Hinge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ith a double action hin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801A CN101142801A (zh) 2008-03-12
CN101142801B true CN101142801B (zh) 2012-05-09

Family

ID=3494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6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801B (zh) 2005-03-18 2006-02-21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073502B2 (zh)
EP (1) EP1703702B1 (zh)
JP (1) JP4856166B2 (zh)
CN (1) CN101142801B (zh)
AT (1) ATE394007T1 (zh)
BR (1) BRPI0608543A2 (zh)
DE (1) DE602005006381T2 (zh)
MX (1) MX2007010550A (zh)
RU (1) RU2407206C2 (zh)
WO (1) WO2006097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8856A1 (en) * 2007-02-23 2010-12-30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able housing parts
US8019394B2 (en) * 2007-06-29 2011-09-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Component packaging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099144B2 (en) 2007-08-20 2012-01-17 Goog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mechanism
JP4772014B2 (ja) * 2007-08-30 2011-09-14 ソニー エリクソン モバイ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情報端末
US20090170571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flip-open assist of ultra thin clam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204560B2 (en) * 2008-12-17 2012-06-19 Motorola Mobility, Inc. Clamshell phone with edge access
KR101027096B1 (ko) * 2009-06-01 2011-04-05 주식회사 팬택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TWI401560B (zh) 2009-11-24 2013-07-11 Htc Corp 電子裝置
CN102118926A (zh) * 2009-12-30 2011-07-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11894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5681876B2 (ja) * 2010-01-28 2015-03-11 レノボ・イノベーションズ・リミテッド(香港) 携帯用電子機器
KR101101073B1 (ko) * 2010-02-11 2011-12-30 주식회사 팬택 단말기
US8718725B2 (en) * 2010-05-07 2014-05-0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slider device with tilting display
JP5161336B2 (ja) * 2010-09-10 2013-03-1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KR101101331B1 (ko) * 2010-11-18 2012-01-02 (주)쉘라인 개인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102548295B (zh) * 2010-12-22 2015-04-08 温州泓呈祥科技有限公司 滑动模组及具有该滑动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2548296B (zh) * 2010-12-24 2015-04-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模组及具有该滑动模组的电子装置
KR101750117B1 (ko) 2011-01-10 2017-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거치 장치
WO2012134015A1 (ko) * 2011-03-28 2012-10-04 (주)쉘라인 슬라이딩 및 틸팅 가능한 태블릿 컴퓨터
US8792231B2 (en) * 2011-04-06 2014-07-29 Nokia Corporation Extended user input
JP5284499B2 (ja) 2012-01-31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WO2013114503A1 (ja) * 2012-02-03 2015-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
USD732523S1 (en) 2012-07-13 2015-06-23 Goog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JP5910409B2 (ja) 2012-08-10 2016-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のリンク機構
CN106094982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6100142U (zh) * 2016-09-13 2017-04-12 深圳插画师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
JP6850333B1 (ja) * 2019-11-15 2021-03-3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開閉機構およ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17501A2 (en) * 2000-12-19 2002-06-26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P0807879B1 (en) * 1996-05-17 2004-10-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in body and a lid bod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8212A (ja) * 1990-03-28 1991-12-09 Canon Inc 携帯用電子機器
JP2500278B2 (ja) * 1991-12-24 1996-05-2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5212628A (en) 1992-01-17 1993-05-18 The I.D.E.A. Corporation Modular portable work station having a movable support tray
JPH0756653A (ja) 1993-06-30 199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JPH0764916A (ja) 1993-08-27 1995-03-10 Fujitsu Ltd 携帯形電子装置
JPH0944098A (ja) 1995-07-27 1997-02-14 Nec Niigata Ltd 可動式lcdノート型パソコン
GB2347577B (en) * 1999-03-02 2003-02-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lephone handset with pivotable portion
US6542721B2 (en) * 1999-10-11 2003-04-01 Peter V. Boesen Cellular telephon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and pager unit
ATE350857T1 (de) * 2000-05-17 2007-01-15 Ibm System und methode um den aufenthalt oder die verfügbarkeit eines telefonnutzers zu erkennen und die rufnummer im internet zu veröffentlichen
EP1399833B1 (en) * 2000-11-20 2017-04-19 AT & T Mobility II,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level presenc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04235687A (ja) * 2003-01-28 2004-08-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型無線端末機
JP4188867B2 (ja) 2003-04-14 2008-12-0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回転型カメラレンズ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る携帯用端末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7879B1 (en) * 1996-05-17 2004-10-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in body and a lid body
EP1217501A2 (en) * 2000-12-19 2002-06-26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533887A (ja) 2008-08-21
EP1703702B1 (en) 2008-04-30
US8073502B2 (en) 2011-12-06
ATE394007T1 (de) 2008-05-15
DE602005006381T2 (de) 2009-05-28
WO2006097186A8 (en) 2007-12-06
JP4856166B2 (ja) 2012-01-18
RU2407206C2 (ru) 2010-12-20
WO2006097186A1 (en) 2006-09-21
EP1703702A1 (en) 2006-09-20
MX2007010550A (es) 2007-10-23
US20090011802A1 (en) 2009-01-08
BRPI0608543A2 (pt) 2010-11-16
DE602005006381D1 (de) 2008-06-12
CN101142801A (zh) 2008-03-12
RU2007138577A (ru) 2009-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801B (zh) 具有双动作铰链的铰接便携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00454929C (zh) 滑动型移动终端
US7483723B2 (en) Flexible conductors connected between two part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797795B2 (en) Hinge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6105655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US8060155B2 (en) Port cov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EP1422593B1 (en) Flexible conductors connected between two part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198433A1 (en) Camera lens assembly and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comprising the same
EP1936925A1 (en) Torsion coil spring and sliding type mobile terminal equipped therewith
KR100678041B1 (ko) 슬라이딩/회전성 힌지 수단을 구비한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장치
CN101480023A (zh) 具有纤细外形的折叠式移动电话
KR20100129568A (ko)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7277197A (zh)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JP2001007904A (ja) 摺動蓋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104679143A (zh) 个人计算机
US20090122015A1 (en) Mobile terminals having a movable keyboard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KR100849284B1 (ko) 이축 회전 폴더 타입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힌지 장치
KR20060086739A (ko) 폴더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개폐장치 및 그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0526528B1 (ko) 데이터 입력 확장성이 제공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KR100487223B1 (ko) 지향 방향을 가변할 수 있는 마이크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용단말기
CN102215643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KR100810224B1 (ko) 락킹 기능을 구비한 이축 회전 폴더 타입 이동 통신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KR20070002332A (ko) 힌지 장치 및 개인휴대단말기
KR10079016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스윙 힌지 장치
JP2004112056A (ja)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