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5697B -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5697B
CN101495697B CN2007800281126A CN200780028112A CN101495697B CN 101495697 B CN101495697 B CN 101495697B CN 2007800281126 A CN2007800281126 A CN 2007800281126A CN 200780028112 A CN200780028112 A CN 200780028112A CN 101495697 B CN101495697 B CN 101495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bric
subsystem
yarns
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81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5697A (zh
Inventor
约翰·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95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5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5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5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54Seam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3D3/04Endless fabrics

Abstract

一种造纸织物,包括CD纱线体系和MD纱线体系,所述CD纱线体系包含多根CD纱线。所述MD纱线体系还包括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及MD纱线第二子体系,其中所述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包括具有至少两根纵横比基本相似的MD纱线的梭口。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中MD纱线的纵横比大于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MD纱线的纵横比。所述MD纱线第一和第二子体系中的所有纱线在完全织物组织中与所述CD纱线体系中的CD纱线交织。最后,仅使用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的MD纱线形成缝合线圈。

Description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业。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造纸机的干燥部如单道干燥部(single-run dryer section)上使用的造纸织物或干燥部织物。
背景技术
在造纸工艺中,通过将纤维浆(即纤维素纤维的含水分散体)沉积到造纸机成形部中移动的成形织物上来形成纤维素纤维网。大量的水通过成形织物从纤维浆中排出,使得纤维素纤维网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
新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行进到包括一系列压榨压区的压榨部。纤维素纤维网穿过压榨织物所支撑的压榨压区,或者,通常在两个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穿过。在压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缩力的作用,所述压缩力将水从纤维网中挤出,并且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素纤维彼此粘结从而把纤维素纤维网变成纸张。所述水被一个或更多个压榨织物吸收,并且理想的是不返回到纸张上。
纤维网(现在是纸张)最后行进到干燥部,所述干燥部包括至少一个系列的用蒸汽进行内部加热的可旋转烘缸或烘筒。新形成的纸张随后通过一个或更多个干燥部织物被引导沿蛇形轨迹依次绕过该系列缸中的每个缸,所述干燥部织物使纸张紧紧靠在所述缸的表面。加热的缸通过蒸发将纸张的水含量降低至所希望的水平。
应该理解,造纸机上的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和干燥部织物全都采取环形环的形式,并以传输带的方式起作用。还应该理解,造纸是以相当大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换言之,纤维浆在成形部中被连续沉积到成形织物上,同时新生产的纸张在从干燥部出来后被连续缠绕到辊上。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造纸机的干燥部使用的干燥部织物。在干燥部中,烘缸可以设置在顶部和底部的行或层中。底部层中的烘缸相对于顶部层中的烘缸可以是交错的,而不是严格的垂直关系。随着纸张行进通过干燥部,其可以交替地经过顶部层和底部层,首先绕过两层之一中的烘缸,然后绕过另一层中的烘缸,如此随后通过干燥部。如图1a中所描述,在干燥部中,顶部94和底部96层的烘缸可以分别包覆单独的干燥部织物99。在这种情况下,所被干燥的纸张98无支撑地穿过每个烘缸和另一层上的相邻烘缸之间的空间或者“袋区”。
在单层干燥部中,可以使用单排烘缸以及许多旋转滚筒或辊。旋转辊可以是实心的或有孔的。在单层干燥部中,例如如图1b所示,纸张198通过使用单个干燥部织物199来输送,该单个干燥部织物沿蛇形轨迹依次绕过该顶部和底部层中的烘缸200。
为了提高生产率和最小化对纸张的干扰,使用单道干燥部来高速输送所被干燥的纸张。在单道干燥部中,单个干燥部织物沿蛇形轨迹依次绕过该顶部和底部层中的烘缸。
应该理解,在单道干燥部中,干燥部织物支撑紧靠所述两层中的一层(尤其是顶部层)中的烘缸干燥的纸张,并且携带纸张绕过底部层中的烘缸。织物回程道(return run)在顶部烘缸的上方。另一方面,一些单道干燥部具有相反的结构,其中干燥部织物支撑紧靠所述底部层中的烘缸的纸张,并且携带纸张绕过顶部烘缸。在这种情况下,织物回程道在底部层烘缸的下方。在任一情况下,由在变窄空间中移动的干燥部织物的背侧表面携带的空气形成压缩楔(compression wedge),在所述变窄空间中,所述移动的干燥部织物向烘缸靠近。在压缩楔中获得的空气压力的增加使得空气通过干燥部织物向外流动。这种空气流反过来迫使纸张离开干燥部织物的表面,这种现象称为“掉料(drop off)”。“掉料”会导致纸边不规则孔眼而降低所生产的纸产品的质量,并且还会使得纸张断裂,这降低了机器效率。
很多纸厂通过在较低层的烘缸中加工沟槽或在这些烘缸上增加真空源来解决该问题。尽管这两种方式都很昂贵,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使得压缩楔中另外捕获的空气可以在不通过干燥部织物的情况下被除去。此外,要求无纸张印痕并且纸张与烘缸表面接触,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
如前所述,应该理解,成形织物、压榨织物和干燥部织物在造纸机上都采取环形环的形式,并以传输带的方式起作用。缝合,例如在安装到造纸机上时用于将织物封闭成环形的缝合,意味着织物均匀结构的不连续。因此,使用缝合大大增加了纤维素纤维网在干燥工艺过程中出现印痕的可能性。
因此,接缝通常是缝合织物的关键部分,因为均匀的纸质、少量印痕和优异的织物运转性能要求接缝在诸如厚度、结构、强度以及渗透性等性能方面与织物的其他部分尽可能相似。因此,任何可用的机上可缝合织物的接缝区域必须和织物主体具有相似的性能,并且对于水蒸汽和空气而言具有和织物的其他部分相似的渗透性,以防止在所生产的纸产品上产生来自接缝区域的周期性印痕。
尽管这些要求带来大量的技术难题,但是仍然非常希望发展机上可缝合织物,因为这样的织物可以比较容易和安全地安装在造纸机上。此外,在干燥部中,织物必须具有允许安装的接缝。最终,这些技术难题由于开发了具有通过在织物的两个末端的横向边缘提供缝合线圈来形成的接缝的织物而被克服。缝合线圈自身通过织物的机器纵向(MD)纱线形成。接缝通过将织物的两个末端合在一起、将织物两个末端处的缝合线圈互相交叉以及引导所谓的销或枢轴穿过互相交叉的缝合线圈所限定的通道以将织物的两个末端锁在一起来形成。不用说,与将环形织物安装在造纸机上相比,安装机上可缝合织物要容易得多并且更节省时间。
一种生产可以用这样的接缝在造纸机上接合的织物的方法是常规织造该织物。在这种情况下,经纱是织物的机器纵向(MD)纱线。为了形成缝合线圈,在织物末端处的经纱折返并且沿与经纱平行的方向经一段距离回织到织物主体中。
在一些情况下,螺旋缝合纱圈可以在织物末端处连接至缝合线圈,例如,通过用销或在织物的每个末端处的其他CD(机器横向)主体纱线将螺旋缝合纱圈的各个捻与缝合线圈互相交叉,以及将枢轴引导穿过由相互交叉的纱线与缝合线圈形成的通道来将螺旋缝合纱圈与织物末端接合。然后,可以通过使织物的每个末端处的缝合纱圈的各个捻相互交叉,并且引导另一枢轴穿过由互相交叉的缝合纱圈形成的通道以将织物的两个末端接合在一起来将织物连接成环形环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许多种工业织物设计为在安装到某些设备上时被封闭成环形。
除了干燥部织物之外,其他的工业织物,例如瓦楞成形机带、成浆织物和淤泥脱水带,也是或者也可以以相似的方式缝合。在这些织物中,在MD纱线也是缝合线圈时,众所周知使纱线(特别是单根单丝)绕小直径弯曲来形成线圈会使线圈区域中的纱线承受压力并使其弱化。于是,整个接缝在使用中比织物主体部分要弱。由于缝合线圈在使用期间承受载荷并且重复弯曲(在一些情况下还被压缩),因此任何机器加压(machine upset)都会导致过早的接缝失效和织物移动。
在造纸机上缝合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织物上存在均匀的张力。如果没有获得均匀的张力以及织物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受到的拉力大,那么织物会在织物宽度方向上鼓起或隆起。
缝合织物的另一方面是防止损坏织物主体。为了避免或最小化在安装期间损坏织物的可能性,接缝本身必须避免不均匀的张力、重量以及压力。缝合织物(尤其是非常长的织物)的又一方面是在机器中适当排列织物主体以便织物在机器纵向上准确引导并且不振荡或运行到机器的一侧。如果织物引导或运行不良,那么织物会和造纸机支撑框架接触并损坏织物。
因此,在造纸机上缝合传统的干燥部织物是困难而又繁重的工艺。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快速、容易地安装和缝合的干燥部织物。除了安装快速、容易之外,本发明的干燥部织物的织物主体和接缝区域都是既耐用又提供光滑的纸张接触表面,导致在其上生产的纸张具有较少印痕并因此获得高质量的纸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造纸机上容易地安装的干燥部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耐用又具有更加精细的纸张接触表面的干燥部织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机上可缝合织物,该机上可缝合织物具有不在其上所形成的纸产品上形成印痕的接缝。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粗糙的背侧表面和精细的纸张接触侧表面的织物。
本发明提供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在这方面,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织物以及一种用于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干燥部织物。所述造纸织物包括CD纱线体系和MD纱线体系,所述CD纱线体系包含多根CD纱线。所述MD纱线体系还包括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及MD纱线第二子体系,其中所述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包括具有至少两根纵横比基本相似或甚至相同的MD纱线的梭口。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中MD纱线的纵横比大于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MD纱线的纵横比。所述MD纱线第一和第二子体系中的所有纱线在完全织物组织中与所述CD纱线体系中的CD纱线交织。最后,仅使用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的MD纱线形成缝合线圈。
表现本发明特色的具有新颖性的多个特征在本公开内容所附并形成本公开内容一部分的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的操作优点和使用它来实现的特殊目的,参考附随的描述性内容,其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附图中示出,并且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说明
[19]以下详细说明以实施例方式给出,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结合附图将会更好地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的元件和部件,其中:
图1a是造纸机的两层干燥部的示意图;
图1b是造纸机的单层干燥部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织物组织图;
图2b是图2a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图的仅背面或机器侧经纱的织物组织图;
图2c是图2a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图的仅成对纸张接触侧经纱的织物组织图;
图3是图2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图沿机器横向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纸张接触侧的表面图片;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背面或机器侧的表面图片;
图6是用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接缝的织物组织图沿机器横向的侧视图;
图7a是用于具有图6中描述的组织图的造纸织物的接缝的机器侧表面的表面图片;
图7b是用于具有图6中描述的组织图的造纸织物的接缝区域的背面侧表面的表面图片;
图8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织物组织图;
图8b是图8a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图的仅背面侧或机器侧的织物组织图;
图8c是图8a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图的仅成对纸张接触侧经纱的织物组织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表面图片;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的接缝的表面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充分的描述,其中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然而,本发明可以体现为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且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案。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举例说明的实施方案来使得本公开内容充分和完整以及将本发明的范围全面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本发明涉及在造纸机的干燥部中使用的全宽、全长的缝合环形造纸织物。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造纸织物包括经纱或机器纵向(MD)纱线体系以及纬纱或机器横向(CD)纱线体系。所述经纱体系内的所有经纱都具有非圆形或基本矩形(扁平)的横截面。纬纱或CD纱线可以具有圆形、基本矩形或任何其他横截面形状。如果纬纱是圆形的,那么它们通常可以具有0.70-0.80mm的直径。重要的是注意纬纱并不是都必须具有相同的形状。此外,不同直径的纬纱可以用在同一织物中。
构成本发明织物的纱线可以是用于生产这类造纸机贵重器材用纱线的任何合成聚合物树脂的单丝纱。聚酯和聚氨酯仅是这种材料的两个实例。另一方面,这种材料的其他实例是另外的聚合物,例如聚苯硫醚(PPS)(可以以商品名
Figure GSB00001077840700061
购得)和共同转让的US专利5,169,499(其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中公开的、Albany国际公司以商品名
Figure GSB00001077840700062
出售的用于干燥部织物的各种改性的耐热、耐水解以及耐污染聚酯。此外,也可以使用诸如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二亚甲基酯(PCTA),聚醚醚酮(PEEK)等的材料。MD和CD纱线均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层、上层经纱、较细经纱、纸张接触侧或正面表面经纱以及经纱第一子体系可以互换使用,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此外,如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下层、下层经纱、粗经纱、背面侧、罗拉侧或机器侧或者背面表面经纱以及经纱第二子体系可以互换使用,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最后,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MD纱线和经纱可以互换使用,以及术语CD纱线和纬纱可以互换使用,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应用。在以下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
本发明的织物是常规织造的,因此,经纱是纵向或MD纱线,纬纱是CD纱线。经纱或MD纱线体系还包括两个经纱或MD纱线子体系。经纱第一子体系包括上层或者纸张接触侧经纱,经纱第二子体系包括下层或者背面或机器侧经纱。机器侧经纱包括织造梭口组织,该组织包括单独的经纱;纸张接触侧经纱包括织造梭口组织,该组织包括至少两根并排的经纱。在所得织物组织中,经纱第一和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第一子体系或上层经纱中的每一根单独经纱的宽度比第二子体系经纱中经纱的宽度要细或窄,因此每一梭口中上层经纱的总宽度基本等于每一单个机器侧或底层经纱的宽度。因此,上层经纱是较细或较窄的纱线,底层经纱是较粗或较宽的纱线。因此,经纱第一子体系中的单独纱线具有和经纱第二子体系中每个单独纱线不同的纵横比(每根单独纱线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例如,较细的上层经纱的尺寸可以为高0.31mm宽0.58mm,较粗的底层经纱的尺寸可以为高0.28mm宽1.16mm。
现在参照附图,图2a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用于造纸织物的织物组织图或设计。机器纵向和机器横向如图中所示,并且MD纱线被指定为沿着织物组织图的顶部,纬纱或CD纱被指定为沿着织物组织图的左侧。为了讨论的目的,我们假定经纱第一子体系中的每个梭口包括一对并排的经纱,它们的总宽度与经纱第二子体系中的纱线宽度基本相等。
图2a示出造纸织物的织物组织图中的一个完全组织,其中经纱1是上层经纱的梭口中较细经纱对中的一根,织于纬纱40之下以及纬纱10、20和30之上。经纱2是上层经纱的梭口中与经纱1相邻并成对的较细经纱,织于纬纱40之上、纬纱30之下以及纬纱10和20之上。下层粗经纱3织于纬纱20、30和40之上以及纬纱10之下。经纱4是上层经纱中相邻对的较细经纱对中的一根,在织物的机器接触侧织于纬纱20、30和40之上以及纬纱10之下。经纱5是上层经纱中与经纱4相邻并成对的较细经纱,织于纬纱30和40之上、纬纱20之下以及纬纱10之上。最后,在完全组织中,下层粗经纱6织于纬纱40之上、纬纱30之下以及纬纱10和20之上。织物也可以用另外的综丝完全组织的布置织造,例如,4或6综丝的完全组织。在所有情况下,纸张侧MD纱线对垂直叠置于单根较大背面侧MD纱线之上。在本实施方案中的上层经纱或MD纱线对是“交错的”,即它们不以相同对织物组织图在CD纱线之上或之下一起织造。相反,如图2a、2b和2c所述,所述经纱对中的每根经纱织于不同CD纱线之下。
根据图2a描述的织造结构织造的织物由于粗经纱在织物的机器侧上而成为更耐用的织物,并具有附加的优点:具有非常光滑的织物表面或纸张接触面。因此,由于这种类型的织物不在其上所形成的纸张上产生印痕,因此其可以用于生产30gsm或更高等级的纸。
织物的机器侧和纸张接触侧的织造设计分别在图2b和2c中描述,以示出在织物的机器侧和纸张接触侧上相比较的经纱填充。例如,机器侧粗经纱的宽度可以约等于每根较细纸张接触侧经纱的宽度的两倍或至少等于每对纸张接触侧经纱的宽度。图2b示出粗纱线3和6,每根纱线在下层经纱中的单独梭口中,图2c示出上层经纱的两个梭口,一个包括上层经纱1和2,另一个包括上层经纱4和5。
图2a、2b和2c中描述的织物组织示出织物结构的整个正面侧,除了上层经纱与下层粗经纱邻接处在织物背面侧上的接缝区域中的部分。稍后将讨论形成缝合线圈的接缝区域中的织物结构。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构造许多另外的使用成对的垂直叠置的本发明经纱体系的织物组织图。例如,在一些应用中,所希望的是具有用于上层经纱的在四根或更多根CD纱线或纬纱之上的MD纱线或经纱表面浮纱。这样的织物容易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来构造。
图3是图2a所描述织物的织造组织图沿机器横向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织物包括两层MD纱线或经纱。由于,如上所述,织物是常规织造的并且随后通过接缝连接成环形,因此CD纱线是纬纱,MD纱线是经纱。第一组MD纱线,即上层或纸张接触侧经纱,包括较细的MD纱线或经纱1、2、4、5,而第二组MD纱线,即机器侧经纱,包括粗的MD纱线或经纱3和6。如图2a、2b、2c和3所示,在这两组中的经纱是彼此垂直叠置的。此外,在图3中,CD纱线通过结构10、20、30和40描述。
现在回到图2a、2b和2c,经纱1-6可以是扁平的单丝纱,其横截面基本上为矩形。扁平的、基本上为矩形的较细纸张接触侧经纱可参见图4,图4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构造的织物50的纸张接触侧经纱。此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较细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纸张接触侧经纱设置为两根一组,其中两根上层经纱是成对的并且和CD纱线交织。最后,从图4中可以看出,上层纬纱对沿机器纵向“交错”。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以相同的组织图一起织于每根CD纱线之上或之下。相反,成对纱线中的每一根均沿机器纵向织于相邻的CD纱线之下。因此,上层中成对的经纱沿机器纵向形成交错的组织图。
图5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织造的织物50的机器侧经纱,示出机器侧粗经纱52与圆形纬纱54交织。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织物50在背面侧或机器侧上具有100%经纱填充率。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其他的经纱填充率。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构造的织物可以在织物的纸张接触侧或机器侧上包括沿机器纵向的“沟槽”,从而在织物上形成类似的经纱走纱(runner)槽或空气通道效果。这些沟槽可以通过在织物的相同侧使用具有不同厚度或高度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纱线而形成。例如,织物机器侧表面上的粗经纱可以包括厚度或高度不同的交替纱线,使得织物在其机器侧上具有改进的空气处理的沟槽表面。织物接缝的一个边缘上的沟槽或肋优选和要被缝合的织物相对边缘上的沟槽或肋对齐。此外,MD纱线对可以彼此分开以形成“沟槽表面”,以及底侧层MD纱线彼此分开或不与相邻的MD纱线接触。
图6中描述的是用于缝合本发明织物的接缝结构的一个实施方案。图6示出接缝的形成,其中织物50的纸张接触侧上的较细的上层经纱在织物的边缘处形成缝合线圈,使得织物的末端能够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为环形环。为了形成缝合线圈,由于上层经纱对下方的纬纱的移动,纸张接触侧经纱对中的一根经纱或经纱第一子体系的梭口中的一根经纱伸出织物的末端。然后,位于上层经纱对之下的各粗背面侧或机器侧经纱从织物的末端返回并调整为所希望的距离。然后,延伸经过织物边缘的上层经纱自身折返,并以通过调整的粗背面侧经纱空出的空间再次织入到织物的背面侧。当上层较细经纱织回到先前由下层粗经纱占据的空间中时,它们的卷曲和织造组织与下层粗经纱的组织相匹配,从而将所得到的缝合线圈锁定在合适位置。
相似地,上层经纱对中或来自经纱第一子体系中梭口的未用于形成缝合线圈的剩余上层经纱也以先前由调整过的粗背面侧经纱占据的空间织回到织物的背面侧或机器侧表面。因为该上层经纱未用于形成缝合线圈,其紧绕在织物末端处剩余的最后的纬纱或CD纱线织入到织物的机器侧表面。这使得在织物相对末端上形成的线圈可以在由不形成线圈的上层经纱所提供的空间内相互交叉或啮合,进而通过将销插入相互啮合的缝合线圈来缝合织物。
在将上层经纱织回到织物背面侧上的织物主体中之前,来自同一梭口的上层经纱是彼此“成对的”(彼此成对以便它们能够作为一根纱线一起织造),并且以调整后粗背面经纱所空出的空间织回到织物的背面侧表面中。使得来自同一梭口的上层较细经纱对成对并且作为一根经纱织造,允许在接缝区域中的织造组织与织物主体中的粗背面侧经纱的织造组织匹配。
根据图6中描述的实施方案形成的接缝的实施例中,将上层较细经纱2和5交替用于在织物的末端产生缝合线圈,进而使得织物末端能够结合在一起形成环形环。为了形成缝合线圈,由于在上层经纱对1、2和4、5之下的CD或纬纱的移动,上层较细经纱1、2、4和5伸出织物的末端。然后,各机器侧粗纱线3和6从织物末端返回并调整为所希望的距离,以产生用于织入上层较细经纱1、2、4和5的空间。然后,上层较细经纱1、2、4和5自身折返并且彼此成对,并作为一根纱线以通过调整后的粗背面经纱3和6所腾出的空间织回到织物的背面侧表面中。当成对的上层或纸张接触经纱1、2、4和5织回到先前由粗机器侧经纱3和6占据的空间中时,它们的卷曲和织造组织与粗机器侧经纱3和6的组织相匹配。例如,上层经纱1和2的卷曲与粗机器侧经纱3相匹配;上层经纱4和5的卷曲与粗机器侧经纱6相匹配,从而将所形成的线圈锁定在合适位置。
如图6所示,交替上层经纱1和4紧绕织物边缘处剩余的最后的纬纱或CD纱线织回到织物的机器侧表面,使得在织物相对末端上形成的线圈可以在由不形成线圈的较细上层经纱所提供的空间内相互啮合,以通过将销插入相互啮合的缝合线圈来缝合织物。在织物的纸张接触侧表面上的接缝区域中所获得的织物结构在图7a中示出。图7b是接缝区域60中的织物50的背面侧的表面图片,其中可见较细的正面侧经纱56在形成缝合线圈并彼此成对后与粗背面侧经纱52“邻接”,并以卷曲度和与粗的背面侧经纱52的织物组织相匹配的织物组织在织物50的背面侧织回到织物主体中。从图7a可以看出,成对的较细正面侧经纱是如前所述“交错的”,而在图7b中,织回到织物主体中的成对正面侧经纱56都具有相同的织物组织,该组织与粗背面侧经纱52的织造组织相似。
因为上层或纸张接触侧较细经纱和粗机器侧经纱彼此垂直叠置,也就是说,每一个经纱子体系中的梭口是彼此垂直叠置的,所获得的缝合线圈垂直于织物表面的平面,并且没有任何捻度。在传统的背面织造技术中,限定线圈的纱线有时以与纱线自身相邻的空间织回到织物中。这样的传统线圈成形固有地赋予缝合线圈以捻度和/或扭矩,这是所不希望的,因为这种捻度会使得在织物的相对末端上相互啮合缝合线圈变得困难,进而妨碍缝合工艺。
此外,由于缝合线圈由较细的上层经纱形成,因此在织物的纸张接触侧上形成非常精细的接缝表面。这样由于降低的纸张印痕而获得了较高质量的纸产品。因此,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织物可用于生产例如25-30gsm或更高等级的纸。
图8a中描述的是用于能够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构造的织物地织物组织。和织物50的第一实施方案相似,织物100包括两个经纱子体系和一个纬纱体系。两个经纱子体系都是由聚酯、聚酰胺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聚合物树脂制造的扁平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纱线。纬纱可以是扁平的(基本上为矩形)或圆形的,并且可以由聚酯、聚酰胺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聚合物树脂制造。纸张接触侧经纱或经纱第一子体系的经纱是较细的纱线,机器侧经纱或经纱第二子体系的经纱是粗的或较宽的纱线。也就是说,经纱第一子体系中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经纱比经纱第二子体系中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粗经纱窄,这导致了每个子体系中的经纱具有不同纵横比。例如,较细的上层经纱的尺寸可以为高0.31mm宽0.58mm,较粗的机器侧经纱的尺寸可以为高0.28mm宽1.16mm。纸张接触侧经纱在每个梭口中是成对的、并排的并且和机器侧经纱的梭口中的单独的粗纱线彼此垂直叠置,这与第一实施方案所公开的相似。
图8a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构造的织物100的织物组织图。在图8a中,示出了机器纵向和机器横向。图8a示出织物100的织物组织图的一个完全组织,其中上层经纱1和2是在织物的纸张接触侧上的较细的、基本上为矩形的纱线,织于纬纱40、30和20之上以及纬纱10之下。基本上为矩形的机器侧经纱3织于纬纱40、30和20之上以及纬纱10之下。上层经纱4和5织于纬纱40之上、纬纱30之下以及纬纱20和10之上。最后,在该完全组织中,机器侧经纱6织于纬纱40之上、纬纱30之下以及纬纱20和10之上。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织物50不同,该实施方案中的上层经纱或MD纱线对不是“交错”的。相反,上层经纱作为一根纱线一起织造,导致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都具有相同的织物组织图。织物100可以以6综丝完全组织的布置织造。作为替代方案,织物100也可以以其他综丝完全组织的布置织造,例如4综丝完全组织的布置。
织物的纸张接触侧和机器侧的织造设计分别在图8b和8c中描述,以示出在织物的机器侧和纸张接触侧上相比较的经纱填充。例如,基本上为矩形的底层粗经纱的宽度约等于上层中每根基本上为矩形的较细纸经纱的宽度的两倍。图8a中描述的织物组织可以示出织物结构的整个正面侧,除了上层经纱与下层粗经纱邻接处在织物背面侧上的接缝区域中的部分。织物100中的销缝合根据以上描述的用于在织物50中形成销缝合的方法来形成。作为替代方案,织物50和100可以用背景技术中讨论的螺旋缝合形成。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构造许多另外的使用成对的叠置的本发明的织物组织构造的织物组织图。例如,在一些应用中,所希望的是具有在四根或更多根CD纱线之上的MD纱线表面浮纱。这样的织物容易根据本发明的教导来构造。
如图9和10所描述的,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获得的纸张接触侧表面以及接缝结构与织物50相似。如图10所示,织回到背面侧表面中的较细的机器侧经纱在织造之前是彼此成对的,因此较细的机器侧经纱的织物组织图与粗背面侧纱线的织物组织图相似。
织物50和100都可以与单道或单层干燥部一起使用。作为替代方案,织物50和/或100可以与其他类型的干燥部一起使用,如图1a中所示。应当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织物99将用织物50或100代替。
此外,MD纱线以及CD纱线可以相互交织,因此MD和CD纱线结(knuckle)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的设置可以提供相对光滑的表面。作为替代方案,MD纱线以及CD纱线可以交织,以便CD纱线结位于比MD结高的平面内(或接近于表面)。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织物的织物组织图可以是同平面(monoplane)、不同平面(differential plane)、经纱走纱(warp runner)或纬纱走纱(shute runner)结构或这些结构的组合。经纱走纱结构在背面侧具有较长的经纱浮纱,纬纱走纱结构在织物的背面侧上具有较长的CD浮纱。此外,正面侧MD纱线可以是如图4、7、9和10所示连续的,或者可以是成对或在所有纱线之间分开的,但要保持纸张侧纱线对在机器侧纱线之上垂直叠置的位置,以便机器侧纱线相应地分开。
对上述实施方案的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但不会使本发明变得超出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当织物50和100可以常规织造并连接成环形以用于造纸机的干燥部上时,也可以通过环形织造来产生织物50和/或100,在这种情况下MD纱线在织造工艺中将是纬纱,CD纱线将是经纱。所附权利要求书应当理解为覆盖这样的情况。

Claims (47)

1.一种造纸织物,所述造纸织物包括:
包含多根CD纱线的CD纱线体系;和
MD纱线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体系还包括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及MD纱线第二子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
其中所述的MD纱线第一子体系包括具有至少两根MD纱线的梭口,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梭口中的所述至少两根MD纱线具有相同的纵横比;
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大于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
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在完全织物组织中与所述CD纱线体系中的所述CD纱线交织;以及
其中仅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形成缝合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所述完全织物组织中交织时浮在所述CD纱线体系中至少两根相邻的CD纱线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和CD纱线选自:聚酰胺纱线,聚酯纱线,聚苯硫醚纱线,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二亚甲基酯纱线,以及聚醚醚酮纱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聚酯纱线是改性的耐热、耐水解和耐污染的聚酯纱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CD纱线中的至少一些是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或为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单丝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织物是干燥部织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背面侧或机器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纸张接触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每个梭口中成对并排。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和所述CD纱线由不同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具有不同的织物组织图。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彼此交错。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作为具有相同织物组织图的纱线进行织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完全织物组织形成同平面、经纱走纱以及纬纱走纱结构中的一种。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中的一些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不同的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织物,其中所述缝合是销缝合或螺旋缝合。
17.一种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包含多根CD纱线的CD纱线体系;和
提供MD纱线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体系还包括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及MD纱线第二子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
使得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在完全织物组织中与所述CD纱线体系交织;和
仅由所述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形成缝合线圈;
其中所述的MD纱线第一子体系包括具有至少两根MD纱线的梭口,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梭口中的所述至少两根MD纱线具有相同的纵横比;以及
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大于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所述完全织物组织中交织时浮在所述CD纱线体系中至少两根相邻的CD纱线之上。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和CD纱线选自:聚酰胺纱线,聚酯纱线,聚苯硫醚纱线,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二亚甲基酯纱线,以及聚醚醚酮纱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酯纱线是改性的耐热、耐水解和耐污染的聚酯纱线。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D纱线中的至少一些是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或为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单丝纱。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是干燥部织物。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背面侧或机器侧上。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纸张接触侧上。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每个梭口中成对并排。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和所述CD纱线由不同材料制成。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以不同的织物组织图进行织造。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彼此交错地进行织造。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作为具有相同织物组织图的纱线进行织造。
3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完全织物组织形成同平面、经纱走纱以及纬纱走纱结构中的一种。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中的一些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不同的厚度。
3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缝合是销缝合或螺旋缝合。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成对MD纱线在织回到所述织物的背面表面中之前彼此成对。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成对MD纱线以与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相同或相似的织物组织图织回到所述织物的背面表面中。
35.一种工业织物中的接缝,所述工业织物包括:
包含多根CD纱线的CD纱线体系;和
MD纱线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体系还包括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及MD纱线第二子体系,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以与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彼此垂直叠置的方式位于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之上;
其中所述的MD纱线第一子体系包括具有至少两根MD纱线的梭口,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梭口中的所述至少两根MD纱线具有相同的纵横比;
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大于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中所述MD纱线的纵横比;
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和第二子体系在完全织物组织中与所述CD纱线体系中的所述CD纱线交织;以及
其中仅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所述接缝中形成缝合线圈。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和CD纱线选自:聚酰胺纱线,聚酯纱线,聚苯硫醚纱线,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二亚甲基酯纱线,以及聚醚醚酮纱线。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聚酯纱线是改性的耐热、耐水解和耐污染的聚酯纱线。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背面侧或机器侧上。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设置在所述织物的纸张接触侧上。
40.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在每个梭口中成对并排。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和所述CD纱线由不同材料制成。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具有不同的织物组织图。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一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对中的每根纱线作为具有相同织物组织图的纱线进行织造。
44.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MD纱线第二子体系的所述MD纱线中的一些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不同的厚度。
45.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接缝是销接缝或螺旋接缝。
4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工业织物是造纸织物。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接缝,其中所述造纸织物是成形织物、压榨织物或干燥部织物。
CN2007800281126A 2006-07-25 2007-07-10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Active CN1014956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92,529 2006-07-25
US11/492,529 US7617846B2 (en) 2006-07-25 2006-07-25 Industrial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PCT/US2007/015287 WO2008013653A1 (en) 2006-07-25 2007-07-10 Dryer fabri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5697A CN101495697A (zh) 2009-07-29
CN101495697B true CN101495697B (zh) 2013-10-09

Family

ID=3860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81126A Active CN101495697B (zh) 2006-07-25 2007-07-10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7617846B2 (zh)
EP (1) EP2052110B1 (zh)
JP (1) JP5115557B2 (zh)
KR (1) KR101526888B1 (zh)
CN (1) CN101495697B (zh)
AU (1) AU2007277352A1 (zh)
BR (1) BRPI0714682B1 (zh)
CA (1) CA2658967C (zh)
MX (1) MX2009000877A (zh)
NO (1) NO20090823L (zh)
RU (1) RU2461673C2 (zh)
TW (1) TWI406996B (zh)
WO (1) WO20080136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1189A (zh) * 2015-01-28 2015-05-20 安徽华宇网业有限公司 三经线扁丝干网
FI128025B (en) * 2017-03-24 2019-08-15 Valmet Technologies Oy industrial Textiles
CN108286204A (zh) * 2017-12-27 2018-07-17 安徽普惠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经线扁丝干网的编织工艺
FI20195843A1 (en) * 2019-10-03 2021-04-04 Valmet Technologies Oy Drying clot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2882A1 (en) * 1990-06-06 1994-08-31 Asten, Inc.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flat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CN1132291A (zh) * 1994-12-07 1996-10-02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干燥部合成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123A (en) * 1934-06-22 1935-05-28 Eastwood Nealley Corp Woven wire belt for paper making machines
US2864409A (en) * 1956-07-06 1958-12-16 Russell Mfg Co Woven belting
US4340091A (en) * 1975-05-07 1982-07-20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Elastomeric sheet materials for heart valve and other prosthetic implants
US4297749A (en) * 1977-04-25 1981-11-0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Heart valve prosthesis
US4290209A (en) * 1978-05-17 1981-09-22 Jwi Ltd. Dryer fabric
US4438788A (en) * 1980-09-30 1984-03-27 Scapa Inc. Papermakers belt formed from warp yarns of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
US4403632A (en) * 1981-03-19 1983-09-1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Corrugator belt with high air permeability
US4438789A (en) * 1981-06-04 1984-03-27 Jwi Ltd. Woven pin seam in fabric and method
FR2560242B1 (fr) * 1984-02-29 1986-07-04 Asten Fabriques Feutres Papete Toile destinee en particulier aux machines a papier,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US4755420A (en) * 1984-05-01 1988-07-05 Jwi Ltd. Dryer fabric having warp strands made of melt-extrudable polyphenylene sulphide
US5114777B2 (en) * 1985-08-05 1997-11-18 Wangner Systems Corp Woven multi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having increased s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method
US5066532A (en) * 1985-08-05 1991-11-19 Hermann Wangner Gmbh & Co. Woven multi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having increased s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method
JPH04500247A (ja) * 1989-04-24 1992-01-16 アルバニー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製紙機フェルト
US5713396A (en) * 1990-06-06 1998-02-03 Asten, Inc.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stacked machine and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DE4302031C1 (de) * 1993-01-26 1993-12-16 Heimbach Gmbh Thomas Josef Trockensieb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A2135159A1 (en) * 1993-03-19 1994-09-29 Alfred Scarfe High loop density pin seam
GB9609761D0 (en) * 1996-05-10 1996-07-17 Jwi Ltd Low air permeability papermaking fabric including flattened secondary weft yarns and pin seam
US5799708A (en) * 1996-10-11 1998-09-01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apermaker's fabric having paired identical machine-direction yarns weaving as one
US5713398A (en) * 1996-12-02 1998-02-0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apermaker's fabric having paired different machine-direction yarns weaving as one
US5769131A (en) * 1997-05-16 1998-06-2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Seam design for a dryer fabric
GB9807704D0 (en) * 1998-04-09 1998-06-10 Scapa Group Plc Fabric and seam construction
US6329051B1 (en) * 1999-04-27 2001-12-11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Blowable insulation clusters
JP4261341B2 (ja) * 2001-07-05 2009-04-30 アステンジョンソ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糸アセンブリを含む工業用ファブリック
US6706152B2 (en) * 2001-11-02 2004-03-1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abric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tissue products having visually discernable background texture regions bordered by curvilinear decorative elements
DE50203497D1 (de) * 2002-04-25 2005-08-04 Heimbach Gmbh Thomas Josef Trockensieb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6837275B2 (en) * 2002-11-07 2005-01-0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Air channel dryer fabric
US6837276B2 (en) * 2002-11-07 2005-01-0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Air channel dryer fabric
US6883556B2 (en) * 2002-12-30 2005-04-26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Double cross parallel binder fabric
US6905574B2 (en) * 2003-04-18 2005-06-1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two warp systems bound together with a triplet of binder yarns
US6902652B2 (en) * 2003-05-09 2005-06-07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abrics with packing yarns
US7032625B2 (en) * 2003-06-24 2006-04-25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layer papermaking fabrics having a single or double layer weave over the seam
US7300554B2 (en) * 2003-09-11 2007-11-27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Textured surface of a tissue forming fabric to generate bulk, cross directional tensile, absorbency, and softness in a sheet of paper
CA2560490C (en) * 2004-03-19 2009-09-15 James Harrison Dryer fabric sea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2882A1 (en) * 1990-06-06 1994-08-31 Asten, Inc.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flat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CN1132291A (zh) * 1994-12-07 1996-10-02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干燥部合成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52110A1 (en) 2009-04-29
KR20090042786A (ko) 2009-04-30
BRPI0714682B1 (pt) 2017-10-10
EP2052110B1 (en) 2015-09-16
WO2008013653A1 (en) 2008-01-31
CA2658967C (en) 2014-10-28
TWI406996B (zh) 2013-09-01
RU2009103635A (ru) 2010-08-27
NO20090823L (no) 2009-04-24
JP2009544864A (ja) 2009-12-17
RU2461673C2 (ru) 2012-09-20
US20080023096A1 (en) 2008-01-31
TW200819589A (en) 2008-05-01
JP5115557B2 (ja) 2013-01-09
AU2007277352A1 (en) 2008-01-31
KR101526888B1 (ko) 2015-06-09
BRPI0714682A2 (pt) 2013-03-12
CA2658967A1 (en) 2008-01-31
US7617846B2 (en) 2009-11-17
CN101495697A (zh) 2009-07-29
MX2009000877A (es)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3519B (zh) 具有最佳纸幅成形特性的成对经纱三层成形织物
AU2003275482C1 (en) Paired warp trip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optimum sheet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CA2595767C (en) Triple layer fabrics having multiple contour binders
CA2522155C (e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two warp systems bound together with triplets of binder yarns
CA2524392C (e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s with packing yarns
US8196613B2 (en)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CA2635652C (en) Multi-layer fabric with paired binder yarns having different contour patterns
CN101495697B (zh) 造纸织物以及形成造纸织物的方法
AU2003300929B2 (en) Multi-layer fabric for paper making machine
JP2001159086A (ja) 製紙用二層織物
MXPA05011173A (e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two warp systems bound together with triplets of binder ya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