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7111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7111B
CN103677111B CN201210363870.6A CN201210363870A CN103677111B CN 103677111 B CN103677111 B CN 103677111B CN 201210363870 A CN201210363870 A CN 201210363870A CN 103677111 B CN103677111 B CN 103677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noumenon
electronic equipment
relative
ope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3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7111A (zh
Inventor
夏小松
元春峰
辛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38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7111B/zh
Priority to US14/035,503 priority patent/US9429986B2/en
Priority to DE102013110572.6A priority patent/DE102013110572A1/de
Publication of CN103677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7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7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7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于第一铰接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于第二铰接轴,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并配置成:位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相贴合,位于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前部;且,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本发明具体通过该电子设备的连续机构的优化,能够便捷地进行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位置状态的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产品的类型也呈现出推陈出新的变化趋势。以PC电脑产品为例,其依次经由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产品类型,发展至PC家庭的新成员-平板电脑PAD的出现。
现有技术中,PAD的体积小而轻,可以随时转移它的使用场所,它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来使用。传统的PAD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小到放入女士手袋,但却功能完整的PC;其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虚拟键盘、语音识别完成输入。显然,与传统键盘输入每分钟可高达30至60个单词的打字速度相比,用户通过PAD的手写输入/通过PAD的虚拟键盘的键盘输入其输入明显过慢,无法满足快速输入的特殊使用需要。
基于传统PAD没有键盘,输入大量文字十分不便的特点,衍生出很多给PAD增加一个具有键盘的基座的产品,以解决PAD输入文字过慢的问题。具体地,将PAD插装在键盘基座上,即可通过键盘进行输入操作。但是携带起来不方便,用户每次外出时除了要携带PAD还需要携带具有键盘的基座十分的不方便。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在兼具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两种模态下转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便捷地进行切换,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电子设备,具体通过该电子设备的连续机构的优化,能够便捷地进行工作模态的转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于第一铰接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于第二铰接轴,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相贴合,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前部;且,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还包括锁止释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锁止释放机构可锁止或者释放闭合状态下的所述连接件;
所述锁止释放机构包括:
施力杆,其施力端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壳体外侧;
锁止释放连杆,其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一端与所述施力杆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以锁止所述连接件的打开趋势;自所述施力端施加的作用力可带动所述锁止释放连杆转动至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旁侧,以释放所述连接件的打开趋势。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的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形成所述第一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作用力,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体为与所述第一铰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扭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重心位于其下沿及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处之间,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磁性部件,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的第二铰接端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形成驱动所述连接件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锁止释放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止释放连杆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第三弹性部件,以便于所述锁止释放连杆的回位。
优选地,所述锁止释放连杆和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均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施力杆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轴一端的第一轴段与所述连接件枢接,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铰接轴另一端的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枢接,且两者之间具有转动摩擦;并配置成: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临界位置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形成的扭矩平衡;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后半程,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小于所述转动摩擦形成的扭矩
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具有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所述临界位置处时,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段的转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具有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到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限制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转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的根部的第一径向凸起部,和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侧面的第一圆弧槽,所述第一圆弧槽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径向凸起部内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槽中;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的根部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的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二圆弧槽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内置于所述第二圆弧槽中;并配置成:在所述临界位置处,所述第一径向凸起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相抵,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打开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打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转动摩擦形成于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过渡配合关系或者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阻尼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建立两者之间的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嵌装设置有输入键盘,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所述输入键盘的前方。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为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平板电脑使用模态;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为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
基于具有两个本体电子设备,本发明针对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地,连接件铰接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以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并配置成: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相贴合,位于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第二本体的前部。该电子设备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均可形成一种使用状态,显然,基于连接件的设计,每个状态下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不需要独立分离后使用。以双使用模态的电子设备为例,闭合状态下为平板电脑使用模态,打开状态下为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这样,易于实现在tablet触控和键盘输入两种工作模式下的转换。
此外,该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第一本体的下沿与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如此设置,使得相对位置状态的转换过程中,两本体的相对运动轨迹确定下来,一方面可避免本体在转换过程与外界物品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使得相对位置状态的转换更为简单可靠。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增设有第二弹性部件和锁止释放机构,以实现自动打开功能。具体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连接件的与第二本体铰接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本体之间,闭合状态下,该第二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储备弹性变形能,以便于连接件转换至打开状态时提供驱动作用力。此外,本方案采用锁止释放机构来锁止闭合状态下的连接件,当需要由闭合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时,锁止释放机构释放闭合状态下连接件,即,释放对于闭合状态下连接件的锁定,进而由第二弹性部件自动驱动连接件打开;也就是说,连接件的打开由第二弹性部件恢复形变释放的弹性变形能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针对打开过程进行功能划分:自动打开前半程和手动打开后半程。首先,第二铰接轴一端的第一轴段与连接件枢接,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第二铰接轴另一端的第二轴段与第二本体枢接,且两者之间具有转动摩擦。由于第二铰接轴与连接件之间相对转动阻力大于第二铰接轴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相对转动阻力,因此,在自动打开前半程,连接件相对第二铰接轴的第一轴段相对转动;同时,位于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本体转换至打开状态的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临界位置处,第一本体和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形成的扭矩平衡,如此设置,连接件在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完成前半程,直至第一本体和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第二弹性部件在临界位置处的作用力,完成自动打开的前半程;接下来,在连接件相对于第二本体转换至打开状态的后半程,第一本体和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小于转动摩擦形成的扭矩;相比于打开前半程,打开后半程中连接件及第二本体的重力形成的扭矩相对较小,通过第二轴段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转动摩擦即可操持手动打开的任意角度位置,在手动打开的后半程,连接件随第二铰接轴的第二轴段相对于第二本体相对转动。打开过程前、后半程的划分,具有更好的可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后侧视角形成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前侧视角形成的轴测示意图;
图3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图4为图1的Ⅰ部放大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2的拆解局部视图;
图7为图6的Ⅱ部放大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止释放机构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止释放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的第二铰接端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图11为闭合状态下的第一径向凸起部和第一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临界点状态下的第一径向凸起部和第一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闭合状态下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和第二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为临界点状态下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和第二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所示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6所示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1至图16中:
连接件1、第一圆弧槽11、第一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111、第一圆弧槽的第二周向侧壁112、第一本体2、第二壳体21、第一附座22、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23、触摸显示屏231、第二本体3、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31、输入键盘311、第二附座32、第二圆弧槽33、第二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331、第二圆弧槽的第二周向侧壁332、第一铰接轴4、第二铰接轴5、第一轴段51、第一径向凸起部511、第二轴段52、第二径向凸起部521、第一扭簧6、第二扭簧7、锁止释放机构8、施力杆81、施力端811、锁止释放连杆82、限位部821、压缩弹簧9、“Z”字型弹簧10;
连接件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具有两个本体的电子设备,本发明的核心是针对两者的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进行优化设计,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转换。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和图2均为本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轴测示意图,图1视角自后侧形成,图2视角自前侧形成;图3为该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通过连接件1实现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的连接。该连接件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4与第一本体2铰接(请参见图4,该图为图1的Ⅰ部放大图),连接件1通过第二铰接轴5与第二本体3铰接,以使得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第一本体2绕其与连接件1的铰点顺时针转动,连接件1绕其与第二本体3的铰点逆时针转动,两者相对位置状态可自打开状态转换至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反向操作,即可自闭合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在闭合状态),该电子设备具有平板电脑的外观形态;此时,可以设置电子设备以使之工作于平板电脑使用模态。例如,所述显示屏幕构造为具有触摸屏功能。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该电子设备具有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形态;此时,可以设置电子设备以使之工作于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
本方案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可以触发电子设备向平板电脑使用模态和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之间的切换。该电子设备进行使用模态的切换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给用户提供在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闭合状态(外观形态上为平板电脑)时用户的操作体验,即交互界面和/或功耗和/或等更符合平板电脑的操作体验,以及电子设备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打开状态(外观形态上为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时用户的操作体验,即交互界面和/或性能等更符合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体验。所述平板电脑的操作体验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体验不同。
如图3所示,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的第二壳体21与第二本体3的第一壳体31相贴合,可以为平板电脑使用模态;如图2所示,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的下沿位于第二本体3的前部,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且,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第一本体2的下沿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保持相抵,即,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第一本体2的下沿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保持相接触,能够很好的保持该电子设备两个本体之间相对运动轨迹,不管是用户手动触发使得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从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还是通过释放一锁止释放机构使得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从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如此设置,整个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从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的过程给用户带来流畅性的操作体验。
当然,该电子设备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从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时也可以不做使用模态的切换,保持显示界面的一致。
为了确保第一本体2的下沿可靠地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保持相抵,保持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轨迹,本方案在连接件1与第二本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并配置成: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形成第一本体2转换至打开状态的作用力。优选地,该第一弹性部件为第一扭簧6,具体连接关系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一扭簧6与第一铰接轴4同轴设置。该第一扭簧6的一个弹脚与固定于第一本体2上的第一附座22相抵接,另一个弹脚与连接件1的与第一本体2铰接的第一铰接端相抵接。应当理解,第一铰接轴4和第一扭簧6的一个弹脚可以通过第一附座22与第一本体2配合,当然,也可以直接与第一本体2实现上述功能。随着第一本体2相对于第二本体3的逐渐闭合,第一扭簧6相应发生弹性变形,闭合状态下第一扭簧6储备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在该弹性变形能的作用下,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第一本体2的下沿能够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始终保持相抵。基于上述功能要求的限制,可以对第一扭簧6所能提供的扭力作进一步的限定。以闭合状态为位置转换起始位置,第一扭簧6的形变随着第一本体2相对于第二本体3逐渐打开而逐渐减小,完全打开状态下,第一扭簧6提供的扭力最小。由此,可以根据第一铰接轴4转动摩擦确定该第一扭簧6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扭力大小,即完全打开下的第一扭簧6最小扭力所形成的转矩应当大于第一铰接轴4转动摩擦所形成的转矩。可以理解,第一铰接轴4转动摩擦极小的情况下,可以忽略其对第一扭簧6最小扭力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第一本体2的下沿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保持相抵并不局限于采用第一弹性部件,还可以根据整机设计选择其他结构形式实现。例如,将第一本体2的重心位于其下沿及其与连接件1的铰接处之间,也可以在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和第一本体2的下沿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磁性部件,在所述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基于第一本体2自重形成转矩的作用或者基于两者之间磁性部件的作用下,均可以使得第一本体2的下沿与第二本体3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进一步如图5所示,在连接件1的与第二本体3铰接的第二铰接端与第二本体3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弹性部件,位于闭合状态下的第二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形成驱动连接件1转换至打开状态的作用力;优选地,该第二弹性部件为第二扭簧7,也就是说,第二扭簧7的弹性变形用于提供自动打开连接件1的驱动力。同时,在第二本体3上还设置有锁止释放机构8,该锁止释放机构8可锁止或者释放闭合状态下的连接件1;当需要由闭合状态转换至打开状态时,锁止释放机构8释放闭合状态下连接件1,即,释放对于闭合状态下连接件1的锁定,进而由第二扭簧7自动驱动连接件1实现打开操作。
具体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其中,图6图2的拆解局部视图,该图拆除第二本体3的第一壳体31,同时将第一本体2(虚线显示图形)相对于连接件1转动至其后侧;图7为图6的Ⅱ部放大图。
如图6所示,该锁止释放机构8包括施力杆81和锁止释放连杆82,其中,施力杆81的施力端位于第二本体3的壳体外侧,锁止释放连杆82中部铰接于第二本体3,且其一端与施力杆81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821;并配置成:位于闭合状态下的限位部821位于连接件1的上方,以锁止连接件1的打开趋势,具体如图2所示;用户自施力端811施加的作用力可带动锁止释放连杆82转动至限位部821位于连接件1的旁侧,以释放连接件1的打开趋势,此时连接件1可在第二扭簧7的作用下实现自动打开,进而带动第一本体2相对于第二本体3自动打开。
进一步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图8为锁止释放机构8的装配爆炸示意图,图9为锁止释放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锁止释放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该第三弹性部件优选采用压缩弹簧9,以减少装配布置空间。如图所示,该压缩弹簧9设置在锁止释放连杆82与第二本体3之间,以便于锁止释放连杆82的回位;也就是说,完成一次打开操作后,压缩弹簧9释放弹性变形能驱动锁止释放连杆82及施力杆81复位,以便下一次操作。显然,锁止释放连杆82的复位过程中,最终将带动施力杆81一并复位,为了提高复位响应速度,可以在施力杆81与第二本体3之间设置第四弹性部件,如图8、9所示,第四弹性部件具体为“Z”字型弹簧10,该“Z”字型弹簧10绕制而成,随着用户自施力端推动施力杆81,受压后产生弹性变形,这样,完成打开操作后,压缩弹簧9与“Z”字型弹簧10同时释放弹性变形能,一方面可加快复位响应,另外也可以分摊复位力,以减小压缩弹簧9的外形尺寸。
当然,为了均衡载荷,锁止释放连杆82和压缩弹簧9均为两个,且相对于施力杆81左右对称设置。另外,本方案中的三个弹性部件不局限于采用图中所示的原理结构,应当理解,只要能够随配合构件的位移产生弹性变形,并能够释放弹性变形能驱动配合构件的反向位移,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为了提高本方案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操作的可适应性,还可以将打开过程进行前、后半程的划分。请一并参见图10,该图是连接件1的第二铰接端的装配关系爆炸图。
其中,第二铰接轴5一端的第一轴段51与连接件1枢接,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而第二铰接轴5另一端的第二轴段52与固定于第二本体3的第二附座32枢接,且两者之间具有转动摩擦;当然,第二轴段52也可以直接与第二本体3连接。具体地,位于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换至打开状态的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临界位置处,第一本体2和连接件1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第二扭簧7(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形成的扭矩平衡;如此设置,连接件1在第二扭簧7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完成前半程,直至第一本体2和连接件1的重力及第二扭簧7作用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第二扭簧7在临界位置处的作用力,完成自动打开的前半程。在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3转换至打开状态的后半程,第一本体2和连接件1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小于第二轴段52与第二附座32之间转动摩擦形成的扭矩;相比于打开前半程,打开后半程中连接件1及第二本体2的重力形成的扭矩相对较小,通过第二轴段52与第二本体2之间的转动摩擦即可操持手动打开的任意角度位置,在手动打开的后半程,连接件1随第二铰接轴5的第二轴段52相对于第二本体3相对转动。
基于上述配合关系,手动打开后半程的操作力还能够使得连接件1相对第一轴段51产生小角度转动,松开后该小角度转动可在第二扭簧7的作用下反向复位。显然,或多或少地影响手动打开后半程的行程控制。为此,可在第二铰接轴5与连接件1之间设置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至所述临界位置处时,第一转动限位机构限制连接件1相对于第一轴段51的转动趋势,可完全规避连接件1在手动打开后半程相对于第一轴段51转动的可能性。
当然,若对于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3的完全打开角度进行有效限制,也可以在第二铰接轴5与第二本体3之间设置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3转换打开状态时,第二转动限位机构限制第二铰接轴5相对于第二本体3的转动趋势。
根据实际装配空间及作动性能的要求,前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和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可以不同的结构形式实现。本方案优选采用径向凸起部与圆弧槽的配合结构,请参见图10,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相适配的第一径向凸起部511和第一圆弧槽11,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径向凸起部521和第二圆弧槽33。
其中,第一径向凸起部511设置于第一轴段51的根部,而第一圆弧槽11设置于连接件1的侧面,且与第二铰接轴5同轴设置,以便内置于第一圆弧槽11中的第一径向凸起部511可在其中作圆弧轨迹滑动,具体请一并参见图11和图12,图11为闭合状态下的第一径向凸起部和第一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为临界点状态下的第一径向凸起部和第一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第二径向凸起部521设置于第二轴段52的根部,第二圆弧槽33设置于第二本体3的侧面,且与第二铰接轴5同轴设置,以便内置于第二圆弧槽33中的第二径向凸起部521可在其中作圆弧轨迹滑动,具体请一并参见图13和图14,图13为闭合状态下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和第二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4为临界点状态下的第二径向凸起部和第二圆弧槽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位于所述临界点位置处,第一径向凸起部511转动至与第一圆弧槽11的第一周向侧壁111相抵,以限制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铰接轴5的打开状态,至此完成由第二扭簧7驱动的自动打开前半程;如图14所示,位于所述打开状态下,第二径向凸起部521转动至与第二圆弧槽33的第一周向侧壁331相抵,以限制第二铰接轴5相对于第二本体3的打开状态,至此可实现手动打开后半程。
在手动打开后半程,由于第二轴段52与第二本体3之间存在的转动摩擦,即可操持手动打开的任意角度位置;另外,随着打开角度的变化,重力产生扭矩和扭簧产生的扭矩也在逐渐变小。具体地,该转动摩擦可以形成于第二轴段52与第二附座32(即第二本体)之间过渡配合关系,或者第二轴段52与第二附座32(即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阻尼结构;应当理解,基于现有技术手段,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实现,只要能够满足打开前、后半程的划分及手动打开位置的保持功能均可。
另外,位于闭合状态下,第一径向凸起部511可以与第一圆弧槽11的第二周向侧壁112相抵(如图11所示),以精确限定打开前半程的转动轨迹,很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各配合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当然,也可以与该第二周向侧壁112具有一定间距,相比之下,这种方式的工艺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同样地,闭合状态下的第二径向凸起部521与第二圆弧槽33的第二周向侧壁332相抵(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与该第二周向侧壁332具有一定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连接件1相对于第二本体3的最大打开角度为90°,自动打开前半程连接件1相对第一轴段51的转动角度为45°,显然,图中所示仅为示例性说明,基于结构配合原理,可以通过相适配的径向凸起部与圆弧槽的周向尺寸进行调整。
作为具有双使用模态的电子设备,第一本体2的第一壳体23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231,以便在图3所示状态下作为平板电脑使用模态;第二本体3的第一壳体31上嵌装设置有输入键盘311,如图1、2所示,位于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本体2的下沿位于该输入键盘311的前方,以便以传统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下进行键盘指令输入。
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第一本体2与第二本体3之间的电信号及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通过连接件建立两者之间的上述信号连接,无需采用其他排线结构,结构简单、紧凑。
特别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第一铰接轴4和第二铰接轴5及相适配的弹性部件等构件均设置为两组,相对于电子设备左右对称设置,以均衡载荷,实际上,对于第一本体2自重较小的设备而言,也可以仅在中部位置设置一组结构。同理,本方案中连接件1为设置于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中部的独立构件,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连接件1’可以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的两侧,其中,图15所示为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6为闭合状态示意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
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和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于第一铰接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于第二铰接轴,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相贴合,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前部;且,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还包括锁止释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锁止释放机构可锁止或者释放闭合状态下的所述连接件;
所述锁止释放机构包括:
施力杆,其施力端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壳体外侧;
锁止释放连杆,其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一端与所述施力杆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方,以锁止所述连接件的打开趋势;自所述施力端施加的作用力可带动所述锁止释放连杆转动至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连接件的旁侧,以释放所述连接件的打开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第一本体铰接的第一铰接端和所述第一本体之间,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形成所述第一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作用力,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体为与所述第一铰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重心位于其下沿及其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处之间,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磁性部件,以便相对位置状态转换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保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的第二铰接端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并配置成: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有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形成驱动所述连接件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释放机构还包括:
第三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锁止释放连杆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以便于所述锁止释放连杆的回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释放连杆和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均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施力杆左右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一端的第一轴段与所述连接件枢接,且两者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铰接轴另一端的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枢接,且两者之间具有转动摩擦;并配置成: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临界位置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形成的扭矩平衡;在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的后半程,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连接件的重力形成的扭矩之和小于所述转动摩擦形成的扭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具有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所述临界位置处时,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段的转动趋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具有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并配置成: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换到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限制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转动趋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机构包括:
第一径向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段的根部;和
第一圆弧槽,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径向凸起部内置于所述第一圆弧槽中;
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机构包括:
第二径向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的根部;和
第二圆弧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铰接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内置于所述第二圆弧槽中;
并配置成:在所述临界位置处,所述第一径向凸起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相抵,以限制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打开状态;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二径向凸起部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圆弧槽的第一周向侧壁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铰接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打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摩擦形成于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过渡配合关系或者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摩擦阻尼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建立两者之间的信号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嵌装设置有输入键盘,在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沿位于所述输入键盘的前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为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平板电脑使用模态;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状态为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电脑使用模态。
CN201210363870.6A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677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3870.6A CN103677111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
US14/035,503 US9429986B2 (en) 2012-09-26 2013-09-24 Electronic device
DE102013110572.6A DE102013110572A1 (de) 2012-09-26 2013-09-24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3870.6A CN103677111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7111A CN103677111A (zh) 2014-03-26
CN103677111B true CN103677111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235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3870.6A Active CN103677111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986B2 (zh)
CN (1) CN103677111B (zh)
DE (1) DE102013110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372B (zh) * 2012-09-10 2016-06-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CN103677111B (zh) 2012-09-26 2017-05-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JP6155952B2 (ja) * 2013-03-26 2017-07-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5178930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10317937B2 (en) * 2014-05-28 2019-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housing
CN105334909B (zh) * 2014-06-16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开合装置
USD788769S1 (en) * 2015-02-09 2017-06-06 Lg Electronics Inc. Tablet computer
TWI650527B (zh) * 2017-07-31 2019-02-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控制方法
CN108664086A (zh) * 2018-06-29 2018-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903796B (zh) * 2018-07-20 2023-08-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铰接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地刷以及地刷窗盖的安装方法
CN109917855A (zh) * 2019-03-04 2019-06-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1243563B2 (en) 2019-10-25 2022-0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vice force control
TWI714356B (zh) * 2019-11-19 2020-12-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裝置
CN111200865B (zh) * 2019-12-31 2021-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电子设备运行的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346022B1 (ko) * 2020-09-29 2022-01-03 주식회사 슈피겐코리아 사이드 커버가 회전하는 폴드 케이스
CN112128220A (zh) * 2020-10-13 2020-12-25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点自动启转轴
CN112684853A (zh) * 2020-12-30 2021-04-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862739U (zh) * 2021-06-09 2022-02-18 东莞睿大科技有限公司 夹角支撑座
CN115016650B (zh) * 2021-12-14 2023-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套及电子设备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726A (zh) * 2004-08-17 2006-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
CN10268160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25425D0 (en) * 1989-11-10 1989-12-28 Active Book Co Ltd Improvements in computer cases
US6464195B1 (en) * 1997-12-04 2002-10-15 Raymond Hildebrandt Ergonomic mounting for computer screen displays
US6636419B2 (en) * 2001-08-09 2003-10-21 Danger, Inc. Handheld display and keyboard
US6903927B2 (en) * 2002-12-17 2005-06-07 Nokia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6826043B2 (en) * 2003-02-26 2004-11-30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Connecting mechanism
US7277275B2 (en) * 2003-04-09 2007-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djustable display
KR100541737B1 (ko) * 2003-10-09 2006-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US7239505B2 (en) * 2004-10-08 2007-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hinge for optimizing conversion
US7184263B1 (en) * 2005-08-04 2007-02-27 Acer Inc. Portable computer
TWI295705B (en) * 2006-07-26 2008-04-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of adjusting tilt angle of body and apparatus base thereof
TWI338828B (en) * 2008-07-09 2011-03-11 Wistron Corp Latch mechanism for latching a monitor and a host of a portable computer
CN102625605A (zh) * 2011-01-27 2012-08-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弹开机构
US8908364B2 (en) * 2011-11-18 2014-12-09 Wis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US8964381B2 (en) * 2012-06-27 2015-02-24 First Dome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TWI498492B (zh) * 2012-08-10 2015-09-0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結構
TWI528883B (zh) * 2012-08-13 2016-04-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腦
TWI482571B (zh) * 2012-08-20 2015-04-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腦
CN103677111B (zh) 2012-09-26 2017-05-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479298B (zh) * 2012-09-28 2015-04-0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726A (zh) * 2004-08-17 2006-0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计算机
CN10268160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110572A1 (de) 2014-03-27
US9429986B2 (en) 2016-08-30
US20140085795A1 (en) 2014-03-27
CN103677111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711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326681U (zh) 双轴枢纽器及具有双轴枢纽器的电子装置
US10054981B2 (en) Overturn prevention device for apparatus including tiltable housing
US20150282354A1 (en) Multi viewing ang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WO2015012830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9996116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2595810B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WO2015199714A1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CN107683442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圆柱形双轴铰链
CN104345786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WO2019066795A1 (en) RETRACTABLE FEET FOR COMPUTER DEVICES
EP3198357B1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CN102654162B (zh) 铰链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CN104777880B (zh) 具有可调整角度承载座的保护壳
EP3635506A1 (en) Computing devices with a kickstand
TWI502316B (zh) 電子裝置
CN109799878A (zh) 新型笔记本电脑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EP3161578B1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WO2016003411A1 (en) Linking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CN1043457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103984409B (zh) 用于打开计算设备的具有用户提示的设备和方法
CN10434578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TWI515535B (zh) 可支撐顯示裝置的結合裝置以及具有結合裝置的電子裝置
CN2932927Y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