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52C -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2C
CN1158852C CNB988016850A CN98801685A CN1158852C CN 1158852 C CN1158852 C CN 1158852C CN B988016850 A CNB988016850 A CN B988016850A CN 98801685 A CN98801685 A CN 98801685A CN 1158852 C CN1158852 C CN 11588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ripetura
modulator
demodulator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016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3632A (zh
Inventor
����ڸ�
樋口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System Solutions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43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8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2789Details of handshaking
    • H04N1/3279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handshaking procedure or protoco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14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related to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e.g. at the transmitter or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7Initiating, continuing or ending a single-mode communication; Handshaking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1/33369Storage of mod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mode

Abstract

每一接收端地址存储调制解调器的各种控制信息,并进行通信时,由存储的各种控制信息使调制解调器工作,从而缩短通信前过程,进行数据发送。短缩通信前过程非正常进行时,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转移到速度慢的第2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后变成异常时,删除并更新存储手段中存储的各种控制信息。因此,缩短通信前过程的时间,而且在通信差错率高和线路特性有变化的情况下,所装短缩过程功能也总是适当地工作。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调制解调器的数据通信(例如传真通信)中,缩短通信前进行的前过程所需时间的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据通信装置中,进行ITU-T规定范围的V.34调制解调器(33.6Kbps)的数据通信。同样,传真装置中,作为使用上述V.34调制解调器的传真机的通信规范,ITU-T也建议T30ANEXF(称为超级G3类)传真。按照此规范执行传真通信的前过程后,进行图像数据通信。
根据图1所示顺序图说明这种通信过程.图1为以往技术的传真通信前过程控制信号图。
图1中,19a为从V34半双工、V34全双工和V17半双工等中选择调制模式的通信过程。19b为进行线路探测的通信过程,用于检查线路,确定各种参数。19c为训练调制解调器的通信过程。19d为设定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通信过程。19e为进行传真控制信号交换的通信过程。而且,19f为主通道的数据通信过程。该图上半部分为呼出的顺序,下半部分为呼入的顺序,各顺序从左到右进行。
具体说明以上那样的通信过程。
首先,在选择调制模式的通信过程19a中,线路连接后,借助V.21调制解调器(300bps,全双工),选择在呼出端和呼入端可相互通信的调制模式和通信协议。在使用V.34调制解调器的传真装置分别选择V.34调制解调器和传真通信作为调制模式和通信协议。
然后,在探测线路的通信过程19b中,呼出端发送线路探测音。呼入端接收线路探测音,进行线路检查,并根据此线路检查结果选择训练参数。
在训练调制解调器的通信过程19c,呼出端根据探测线路的通信过程10b选择的训练参数,发送训练信号。呼入端接收上述训练信号,进行修正线路特性用的自适应均衡器中滤波器系数的学习和训练信号接收质量的检查。
在选择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通信过程19d,根据1200bps全双工通信,在呼出端与呼入端之间进行调制解调参数的协商。协商的结果,根据装置中预先设定的调制解调器参数、线路检查结果和训练信号接收质量的检查,选择最佳调制解调器参数。
在传真控制信号的通信过程19e,根据1200bps和2400bps半双工传真通信过程,进行传真控制信号NSF、CSI、DIS、TSI、DCS、CFR等的协商。
然后,在数据通信过程19f,借助从2400bps到33.6Kbps的半双工通信,从呼出端发送图像数据。在呼入端接收图像数据。用最大通信速率33.6Kbps进行通信时,每页A4规格的纸平均能以3秒左右的时间进行图像数据通信。
执行上述通信过程的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和接收端调制解调器,还按照探测通信线路的通信过程19b所选择上述训练参数和选择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通信过程19d所选择上述调制解调器参数进行通信。上述接收端调制解调器中,为了修正线路特性,使用调制解调器训练19b中学习的上述滤波器系数进行通信。由此,进行适应线路质量的最佳数据通信。
然而,上述结构中,经历线路连接到开始发送图像数据5个通道的前过程,因而需要7秒左右的时间。与此相比较,用最大通信速率33.6Kbps传送1页图像数据的时间为3秒左右,所以传送1页原稿时,包含1秒左右的后过程在内,全部所用时间为11秒,相对于该时间,前过程占用的比例达60%以上。此前过程需要的时间随着收发信次数的增加变长,因而产生浪费时间和通信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缩短通信前过程时间的数据通信装置,该通信前过程时间包括设定调制解调器各种参数和调制解调器训练的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即使通信差错率高且线路特性有变化时,所装缩短过程功能也总是适当工作之类的数据通信装置。
即,本发明提供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每一接收端地址对应于操作键存储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的存储手段;根据所述操作键的发送指示,对所述接收端地址呼出,并开始通信的呼出手段;通信控制手段,该控制手段在由该呼出手段进行通信时,送出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的通知信号后,利用所述各种控制信息使调制解调器工作,从而缩短通信前过程,进行数据的发送。
与本发明第一形态有关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结构为具有:每一接收端地址对应于操作键存储各种控制信息的存储手段;根据所述操作键的发送指示,对所述接收端地址呼出,并开始通信的呼出手段;通信控制手段,该控制手段在由该呼出手段进行通信时,送出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的通知信号后,利用所述各种控制信息使调制解调器工作,从而缩短通信前过程,进行数据的发送,其中,将结构取为通信控制手段对相对于ITU/V.34建议的通信前过程所发送的起呼信号从接收端装置到来的变形应答信号,送出转移到短缩过程的通知信号,代替起呼菜单信号。。
根据这种结构,对操作键所登记的接收端地址,利用存储手段中存储的控制信息,由于短缩过程执行通信,因而,操作员用极简单的操作可缩短通信时间。不需要由通信取得适合该接收端地址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因而通信全过程需要的时间显著缩短。这里的控制信息是指例如调制解调器参数和调制解调器训练时间。
根据这种结构,接收端装置通过接收V.34过程的起呼菜单信号或转移到短缩过程的通知信号,只要对这两种信号进行识别即可,因而,接收信号处理电路不需要特别改变,就能接收转移到短缩过程的通知信号。
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第1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通信控制手段在转移到短缩通信过程之前,确认存储手段是否存储着各种控制信息,仅在存储所述控制信息时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借助这种结构,可使通信控制手段的控制简单。即,通信控制手段只校验存储手段的写入状态即可,因而只要选择存储手段是否写入控制信息,就能方便地切换短缩通信前过程功能的通断。
本发明的第3形态在第1形态有关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登记手段在仅将与操作键对应的接收端信息存储到存储手段的状态下,使对该接收端地址进行的通信的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
借助这种结构,只要在操作键登记接收端地址,就在通常的通信过程自动存储与该接收端地址通信中实际取得的控制信息;并利用存储的控制信息自动按短缩通信过程执行其后的通信。因此,可以说操作员实在操作性好。
这里的接收端地址信息是指规定接收端的名称、电话号码、标识(ID)信息等地址的信息。
本发明的第4形态在第3形态有关数据通信装置中,结构取为具有检测通信异常的异常检测手段,通信控制手段当所述异常检测手段在进行短缩通信前过程登记用的通常通信过程中检测出异常时,不进行参数登记手段的控制信息登记。
上述第4形态的参数登记手段是自动登记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的,但如果登记发生异常的通常过程控制信息,差错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高,因而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控制信息的登记。这样,下次通信中不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所以能避免因执行短缩过程而增加通信时间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5形态在第4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结构上取为一旦在所述存储手段存储了通常通信过程中取得的控制信息后,就删除使成为不进行参数登记手段的控制信息登记的处理。
借助这种结构,可用同一处理流程执行禁止最初进行的参数(控制信息)登记处理和删除存储手段所登记控制信息的处理,因而可谋求处理和软件的简易化。
本发明的第6形态在第1到第5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通信控制手段非正常进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时,经过规定时间后,转移到通常的通信前过程的通信或通信速度慢的第2通信过程。
借助这种结构,在规定时间以内短缩通信前过程非正常进行时,以通信速度慢的其他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因而可避免由于短缩过程失败而发生通信差错的情况。这个时候,转移的通信过程可以是通信速度与执行短缩过程时的通信过程相同的通信过程,也可以是通信速度比执行短缩过程时慢的通信过程。
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在第6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2通信过程为ITU/T.30的通信过程,规定时间为转移到第2通信过程后,能接收2次以上T.30的NSF/CSI/DIS信号的时间。
借助这种结构,在短缩过程失败时,转移到T.30的通信过程,成为等待300bps控制信号的状态。由于反复送出NSF/CSI/DIS信号,所以确保最少、接收2次的时间,使得即便第1次控制信号接收失败,也不变成通信差错。因此,即使在对方的装置改变为不装配短缩过程的机种或短缩过程失败时,也能可靠地转移到T.30过程。
本发明的第8形态在第1到第5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通信控制手段非正常进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时,所述短缩通信前过程的重试次数达到一定值后,转移到通信速度慢的第2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
此形态做成与第6形态按经过规定时间转移到第2通信过程相反,根据短缩过程的重试次数转移到第2通信过程。
本发明的第9形态在第1到第3形态的数据通信的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检测通信异常的通信异常检测手段,通信控制手段当所述异常检测手段在开始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以后检测出异常时,保持存储手段存储的接收端地址信息,另一方面仅删除对应的各种控制信息。
即,在短缩过程开始后发生某些差错的情况下,以后如果使用那时所用的控制信息,再次变成差错的可能性高,所以要从存储手段中删除该控制信息。这里所说的开始执行短缩过程后发生的通信异常,虽然考虑通信前过程中和通信前过程结束后的数据通信中2种情况,但根据短缩通信前过程是否结束,其后的控制信息处理不同。
本发明的第10形态在第6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登记手段在非正常进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时,还在同一呼叫中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的通信,并使所述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重新存入存储手段。
借助该结构,在同一呼叫中自动更新存储手段的控制信息。因此,下次通信也用短缩过程开始。虽然有时会因更新后的控制信息而再次发生差错,但如果反复发生,则如下文所述,禁止执行短缩过程本身。
本发明的第11形态在第9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异常检测手段在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或通常通信前过程后的通信数据传输差错率增加到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异常。
借助这种结构,例如在通信过程中差错率逐渐升高时,将存储手段登记的控制信息判断为不合适的参数。在参数登记时,对线路质量比通常好等情况尤其有效。
本发明的第12形态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异常检测手段当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或通常通信前过程后的通信数据传输速率比通信速度慢比通信过程的数据传输速率低时,判断为异常。
借助这种结构,能避免用比通常的通信速度慢的通信速度反复通信的欠妥。与上述情况相反,对参数登记时线路质量比通常差等情况尤其有效。
本发明第13形态在第11或第12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登记手段在从存储手段删除控制信息后,使将该接收端地址进行的下次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
借助这种结构,用通常过程执行下次通信,但那时自动执行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登记,因而该下次通信中自动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本发明的第14形态在第1到第13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在短缩过程差错发生次数或相对于短缩过程执行次数的差错发生率超过规定值时,此后禁止对该接收端地址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借助这种结构,能避免按差错率高的控制信息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从而反复发生差错的情况。差错率可在达到预定短缩过程执行次数的时刻计算,也可仅对差错计数。差错率高时,在早期禁止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因而能减少执行无用短缩过程的次数。
如第15形态那样,差错计次可将结构取为具有计算短缩过程差错发生次数的差错计数器,每次删除存储手段存储的各种控制信息,使差错计数器计算完毕。
本发明的第16形态在15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差错计数器在计数完毕前,判断该通信是否为由短缩通信前过程开始的通信,不是时,不进行上述差错计数器的计数。
借助这种结构,差错计数器能进行可靠的计数。尤其在第9形态那样在通常通信过程中从存储手段删除控制信息时,禁止进行差错计数器的计数,因而不会在计数值上发生差错。
本发明的第17形态在第14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通信控制手段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之前,确认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是否可登记在存储手段,所述控制信息不可登记时,不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借助这种结构,短缩过程常发生差错时,禁止对存储手段登记控制信息,从而禁止执行短缩过程本身,但如果这时不禁止在存储手段登记控制信息,则在完成调制解调器参数的存储后,用通常的通信过程进入通信。因此,不执行再次发生差错的无用短缩过程。
本发明的第18形态,在第17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登记手段使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通过禁止将调制解调器的所述各种控制信息写入所述参数登记手段,禁止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借助这种结构,通过例如由软件禁止参数登记手段将调制解调器的所述各种控制信息写入存储手段,可方便地禁止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本发明的第19形态在第1到第3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改变存储手段所存接收端地址名称或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的操作手段;存储器控制手段,该控制手段在由所述操作手段输入的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包含对应于该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全部信息。
借助这种结构可登记适应新接收端地址的电话号码的参数。电话号码变化时,大部分的情况下线路特性也改变,但进行控制信息的删除和更新,操作员没有觉察。这里删除的信息包括禁止登记短缩过程的信息,是与接收端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全部信息。
本发明的第20形态在第1到第3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输入本端设备固有识别码的操作手段;存储器控制手段,该控制手段在由所述操作手段输入的识别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包含与接收端地址登记着的全部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全部信息。
借助这种结构,在本端设备电话号码变化时,没有操作员操作,自动删除包含控制信息和禁止登记短缩过程的信息在内的全部信息。
如本发明的第21形态那样,将结构取为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登记手段在存储手段中仅存储与操作键对应的接收端地址的状态下,使对该接收端地址进行的下次通信的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借助这种结构,可对已自动删除控制信息的存储手段,在下次通信自动登记参数。
本发明的第22形态将结构取为具有存储器控制手段,该控制手段在对多个接收端地址执行的短缩通信前过程连续变成差错时,自动删除包含与接收端地址登记着的全部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的全部信息。
借助这种结构,将短缩通信前过程连续变成差错的状况估计为本端设备连接着的线路类别有变化,能禁止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于是,此后依次执行通常的通信,进行新控制信息的登记。
本发明的第23形态在第1到第3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从控制信息登记到存储手段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从所述存储手段删除所述控制信息,并由参数登记手段执行控制信息的更新。
借助这种结构,能经常将登记在存储手段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维持在最佳状态。
本发明的第24形态在第1到第23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具有改写存储手段中登记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存储器控制手段,每逢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并取得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就由所述存储器控制手段加入所取得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修正登记在所述存储手段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并更改记录。
借助这种结构,每次通信进行参数的修正和学习,从而调制解调器参数维持在最佳值。因此,能使用短缩过程,同时又能进行最佳通信,缩短通信时间,加快通信速度,而且差错率低。
本发明的第25形态在第1到第23形态的数据通信装置中,将结构取为根据反复多次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取得的多个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算出最佳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并将算出的所述信息登记到存储手段。
借助这种结构,可将初次登记在存储手段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调整为最佳值后加以登记,因而改善短缩过程的成功建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表示以往V.34调制解调器通信过程的控制信号图;
图2示出应用本发明实施形态1有关数据通信装置的传真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
图3示出上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中数字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4示出表示上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中线路探测信号音组的说明图;
图5示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中训练接收部的框图;
图6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中最佳训练时间的计算的说明图;
图7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发送呼出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8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短缩过程登记存储器的存储器结构图;
图9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接收呼入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0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短缩过程登记时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短缩过程时的控制信号图;
图12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短缩过程所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3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存储参数校验处理的流程图;
图14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禁止处理的流程图;
图15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接收端地址名称变化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变化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本端设备ID信息变化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示出表示所述实施形态1数据通信装置的接收端装置运作概况的流程图;
图19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2有关数据通信装置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数据通信装置。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传真装置的基本框图。
图2中,读取部101对原稿图像进行读取。记录部102进行接收图像的记录输出。控制部103进行装置总体控制,并控制图像信号编码和解码处理,以及通信过程的执行。
调制解调器104实现ITU-T所规定T.30ANEXF传真通信过程的全部调制解调。调制解调器104具有进行调制解调器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部(DSP)104a,以及兼备A/D转换和D/A转换功能的模拟前端部(AFE)104b。
线路控制部(NCU)105控制对线路106进行拨号和振铃。操作部107由拨号键和启动键等种种按键输入开关和显示信息的显示器等组成。由该操作部107进行装置的各种操作。
存储器108在对应于具有短缩过程功能的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存储执行该短缩过程用的各种信息。本实施形态中,如以下图8所示,使电话号码、调制解调器参数之类的信息存储到存储器108。
调制解调器参数的设定在设定表示信号功率的功率抑制值、表示训练时间的时间值的同时,还通过作如下各种选择进行设定:选择设定高电平和低电平2种中的1种的载波选择、预加重滤波器选择、选择设定眼图所传送5级速度的码元速度选择、训练格局点选择等。
下面按照图3说明上述调制解调器104中数字信号处理部(DSP)104a的功能结构。
调制解调器控制部201对控制部103和调制解调器104之间的接口和各种调制解调器功能进行控制。此调制解调器控制部201具有以下说明的多种功能部,用通常的软件执行这些功能部。
音调发送功能部202根据通信过程送出各种音调信号。音调检测部203识别通信对端送出的音调信号。
V.21调解解调器204为遵照ITU-T建议V.21的调制解调器(300bps,全双工)。INFO调制解调器205为遵照ITU-T建议V.34、进行INFO序列通信的调制解调器(600bps,全双工),用于线路探测通信过程和短缩过程的启动过程。
控制通道调制解调器功能部206为ITU-T建议V.34中规定的控制通道用调制解调器(1200bps,或2400bps,全双工),用于对主通道调制解调器设定调制解调器参数,还用于传真控制信号的通信过程。
主通道调制解调器功能部207为ITU-T建议V.34中规定的主通道调制解调器(2400bps~33.6Kbps,半双工),用于图像数据通信。
线路探测发送功能部208发送V.34中规定的线路探测音。此线路探测音为图4所示150Hz~3750Hz的21种音调信号的组合信号。
线路探测接收功能部209接收通信对端发来的线路探测音,并进行线路检查。具体而言,线路探测接收部209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线路探测音进行频谱分析,并进行对主通道调制解调器207最佳的码元速率、载波的选择和其他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选择。
训练发送功能部210发送V.34调制解调器的训练信号。训练信号部211接收通信对端发来的训练信号,并进行修正线路失真用的自适应均衡器中滤波器系数的学习。
下面参照图5所示框图说明此训练接收功能部211。
解调器401将模拟前端部104b中A/D变换后的训练接收信号Sp从通带变换为复数的基带信号Yb。自适应均衡器402对基带信号Yb修正线路失真,并输出接收信号Yr。判定器403判定并输出判定点Yd。判定点Yd用来判定接收信号Yr在眼图上的点的偏移量。减法器404从接收信号Yr减去判定点Yd后,输出差错信号Er。上述Yb、Yr、Yd和Er为复数信号。差错信号Er供给自适应均衡器402,自适应均衡器402进行内部滤波器系数的学习,使该差错信号Er变小。学习所得内部滤波器系数作为主通道调制解调器207的接收滤波器系数使用。
绝对值器405对差错信号Er进行绝对值运算。
LPF406为低通滤波器,用于使绝对值器405的输出信号Ea平滑。LPF406的输出信号为表示自适应均衡器402的线路失真修改程度的EQM信号。此EQM信号小,表示对线路失真的修正充分。
均衡能力分析部407根据EQM信号分析自适应均衡器402的线路失真修正能力。如图6所示均衡能力分析部407从训练开始起,观测EQM信号的变化量,算出到变化量的绝对值变成比恒定值小处为止的时间作为最佳训练时间。又将EQM信号的最终值作为噪声功率,算出训练信号功率对噪声功率比(SN)。训练信号功率是指眼图中的点偏离原点的绝对值。噪声功率是指眼图中的点的误差。
将最佳训练时间用作短缩过程时的训练时间。SN比用于选择主通道调制解调部207的数据传输速率。执行短缩过程时,不进行最佳训练时间的计算。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数据通信装置说明其运作。
首先,说明进行发送的呼出端的运作。图7为示出本实施形态有关传真装置发送呼出时的控制运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下文记为ST)601,按照来自操作部107的发送对端电话号码和发送开始指示开始呼出。接着检索存储器108,以查明发送对端电话号码是否登记着短缩过程。没有登记时,进至ST602进行中拨号呼出。
在ST603,用基于ITU-T的T30 ANEXF的通常通信过程进行传真通信。
在ST604,确认对端设备是否支持短缩过程功能的通信。通过在传真控制信号的非标准过程信号NSF区域中,检测出表示可进行短缩过程通信的标志,进行这种确认。
ST604中能确认发送对端的传真装置具有短缩过程功能时,在ST605,发送设备端进行通常的通信,同时执行实现短缩过程所需的各种参数的登记。短缩过程登记内容为例如功率抑制值或载波的选择信息,以及最佳训练时间、非线性修正失真修正值的选择信息等。按照图8所示短缩过程登记存储器的存储器结构,将短缩过程登记内容存入存储器108。
在ST606,ST604中不能检测示表示可进行短缩过程通信的标志时,按通常的通信过程进行通信。
在ST607~ST608,ST601中登记着短缩过程时,进行拨号呼出,执行短缩过程通信。短缩过程通信在其启动过程中,将短缩过程登记存储器108的调制解调器参数传输给发送对端,并按照该调制解调器参数进行发送运作。因此,不需要与接收设备协商,从而缩短通信时间。
在ST609,判断有无通信差错。无通信差错时,进至ST610。在ST610,判断通信中数据差错多少,数据差错少时结束此流程。可根据例如ECM中的重发次数进行此差错率的判断。
在ST611,ST609中判断存在通信差错时,以及ST610中判断为数据差错多时,从存储器108删除对该发送对端登记的短缩过程的内容,并结束处理。
这样按照预先与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各种通信参数,执行通信控制过程。其原因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传真装置通常往往对一条线路只接一台。因此,多数情况是对相同的通信对端总是以同一模式进行通信,所以如果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预先存储以前的通信模式,就不必进行每次通信交换通信模式的控制过程。
随着近年数字交换机的普及,电话线路的质量得到提高,因而没有连接路由不同造成的线路特性差别。结果,对相同的通信对端总是得到同样的线路特性和通信质量,所以预先存储先前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就不必每次通信都进行有关线路探测的通信过程。
训练时间虽然按照接收端装置中自适应均衡器的滤波器系数学习时间进行设定,但通常设定成全部线路能用的长度。因此,由通信质量好的线路进行通信时,上述滤波器系数学习时间比通常设定的短即可解决,所以有时训练时间白浪费。于是,借助于利用预先存储的通信参数执行通信前过程,实现缩短通信前过程的执行时间。
下面说明呼入端接收设备的运作。图9为表示本实施形态传真装置接收时通信前过程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在ST801,按照线路106发来的来电指示来电后,发送变形应答音信号ANSam。
在ST802,一面发送ANSam信号,一面检测是否从呼出端接收指示短缩过程开始的快速音调信号(QTS)或起呼菜单信号CM。
在ST803~ST804,检测出QTS信号时,使用登记着的通信参数在短缩过程进行通信;检测出CM信号时,在遵照ITU-T的T30 ANEXF的通常过程进行通信。在接收设备装有执行短缩过程的功能的情况下,进行通常过程的通信时,在传真控制信号的非标准过程信号NSF区域记述表示本装置具有短缩过程功能的短缩过程登记标志和最佳训练时间。在发送设备端,根据此NSF区域的信息,进行对该接收设备的短缩过程登记。
下面按照图10所示流程图说明发送端装置中执行短缩过程登记的处理流程。按照已说明的遵从V.34建议的通常通信过程进行登记短缩过程时的通信前过程。
在ST901~ST902,发送设备进行拨号呼出和CNG发送,等待接收设备发送的变形应答音ANSam的到来。
在ST903~ST905,ST902中没有检测到变形应答音ANSam时,执行历来G3过程(300bps)中的控制过程。返之,ST902中检测到变形应答音ANSam时,进而判定存储器108中是否登记着与该接收设备接收地址对应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在ST904,没有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时,执行V.34的短缩过程。后文阐述此短缩过程。
在ST906~ST909,如先前说明那样,按照V.34通常过程,进行作为调制模式选择通信过程19a、线路探测通信过程19b、调制解调器训练通信过程19c和调制解调器参数设定通信过程19d的控制通道接收,然后执行传真控制过程。
在ST910,判断该传真控制过程中,接收设备发来的NSF(非标准过程)区域内是否有表示是否该接收设备装有短缩过程执行功能的标志。此NSF区域中还可设定与执行V.34通信过程有关的各种非标准功能,但与本发明无关,所以此处省略说明。
在ST911~ST914,该接收设备装有短缩过程执行功能时,确认该呼出是否由操作存储键产生的。确认为“是”时,在确认是否可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后,使ST906~ST909的各种调制解调器参数与该存储键的接收地址对应登记,并转移到V.34通信过程。假如ST912中禁止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处理时,不执行ST913中的各种调制解调器参数的存储处理。
在ST915,CST903、ST905或ST915的通信过程执行通信后,进行存储手段所存参数的校验。换句话说,在防护时间内短缩过程不成功的差错率等高的情况下,删除存储器108的调制解调器参数,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更新。后文阐述存储参数的校验处理和更新。
NSF中没有短缩过程执行功能时,原样转移到V.34通信过程。在没有存储键产生的呼出时,也原样转移到V.34通信过程。这时因为由存储键产生拨号呼出时,存储器中预先备有预先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用的区域,但由操作通常的0~9数字键产生的拨号呼出时,没有参数存储区域。
以上那样登记短缩过程时的通信过程,在ITU-T的T30 ANEXF建议那样的通常过程上进行,并在呼出端装置的存储器108中登记各种调制解调器参数,因而从下次通信开始可用登记的参数进行通信。
下面具体说明执行此短缩过程的通信过程。
图11为短缩过程时的通信过程控制信号图,示出从线路连接后到图像数据通信为止的通信过程。连接线路后,进行启动短缩过程的通信过程10a,然后按照登记时间执行调制解调器训练的通信过程10b,进而执行设定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通信过程10c、传真控制信号通信过程10d,以及发送数据(图像数据)的数据通信过程10e。
首先,说明启动短缩过程的通信过程10a。呼出端发送呼出局识别信号CNG,呼入端装置发送变形应答音信号ANSam。呼出端检测出此变形应答音信号ANSam后,发送快速音调信号QTS,并检测呼入端发来的应答信号音A,发送信号音B和QINFO。呼入端装置检测出呼出端发来的快速音调信号QTS后,发送信号音A,并接收呼出端发来的QINFO。
此快速音调信号QTS为转移到短缩过程的指示信号。快速音调信号QTS取为“001100110011……”的循环码型。取这种音调信号码型的原因是为了能明确区别接收设备接收的快速音调信号QTS与ITU-T建议T.30中规定的标志序列信号码型(“01111110”)和起呼菜单信号CM的音调信号码型(2比特起始位“10”、8比特数据和终止位“1”)。而且,快速音调信号QTS是调制方式与起呼菜单信号CM相同的音调信号,所以接收设备端根据到来的音调信号是快速音调信号QTS还是起呼菜单信号CM,在同一序列中能方便地识别该通信是短缩过程中的通信还是通常过程的通信。
上述QINFO序列中,如图7中说明的那样,按照通信对端的每一电话号码登记在短缩过程登记存储器的内容,即按照短缩过程登记时的训练参数(INFO0h)、最佳训练时间、非线性真修正选择的内容,由V.21调制解调器204(300bps,全双工)进行通信。通过使用此QINFO序列,能删除以往前过程中需要的通信过程10a的信号CM、JM、CJ和图1所示线路探测过程19b。而且,可缩短调制解调器训练时间。由于这两点,可将通信前过程需要的时间缩短与其相应的份额。
在调制解调器训练的通信过程10c,按照上述QINFO序列的训练参数(INFO0h)和最佳训练时间执行发送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的调制解调器训练。此最佳训练时间也是预先登记的最低限定所需时间,因而通信前过程的时间缩短。
在设定调制解调器参数的通信过程10d,根据上述QINFO的非线性失真修正选择、上述调制解调器训练的通信过程10c中算出的SN比信息,进行通信呼入端MPh的设定。因此,此序列中也能缩短时间。
至于传真控制过程10e和数据通信过程10f,则与通常的V.34通信过程相同。
这样,短缩过程时的通信过程仅使启动通信的前过程以独自的过程缩短前过程,其后续的调制解调器训练通信过程以后,基本上按照ITU-T的T30 ANEXF建议进行通信,从而作为整个系统,实现了通信时间的缩短。
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登记并执行上述短缩过程,能实现通信前过程时间的缩短。
然而,上述短缩过程相当于一旦对特定接收端地址登记各种调制解调器参数,此后的通信中即总以短缩过程模式执行通信前过程。因此,产生如下问题:所登记对端的接收设备调制模式改变,或线路改变时,由于省略对其更新的序列,不能与改变后的调制模式和线路特性一起更新调制解调器参数的设定值。具体而言,例如在下列那样事例中,出现的情况是,调制模式和线路特性发生变化,以当时登记的调制解调器参数不能正常执行短缩过程。
·装有短缩过程的接收设备端通信装置换成没有装短缩过程的其他设备类型。
·登记地址为代表电话,每次连接对方机种都变化。
·由于通信时域和LCR功能,受到通信路由变化的影响。
·与国外进行通过海底电缆和卫星线路的通信。
本发明中,将结构取为使短缩过程用的调制解调器参数是否要登记以及登记的更新等适应上述那样的状况,可动态地改变。借助这种结构能尽可能避免短缩过程不成功或比特率降低的问题。
下面按照图12所示流程图说明一次短缩过程登记的调制解调器参数的更新处理。图12的流程图说明发送设备在调制解调器中复原失败不能转移到短缩过程时的处理。
在ST1101~ST1102,发送设备送出拨号呼出和CNG,等待接收设备发送的变形应答音ANSam的到来。不能检测出该变形应答音ANSam时,接收设备为不支持V.34通信过程,因而转移到历来的G3过程。
在ST1103~ST1104,校验存储器108中是否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没有登记时,转移到通常的V.34通信过程。
在ST1105~ST1108,启动15秒的防护定时器后,发送设备执行短缩过程。即,发送快速音调信号QTS,并执行启动短缩过程的通信过程10a。然后,执行调制解调器训练通信过程10c。这时,监视短缩过程是否进行到控制通道,即是否进行到调制解调器设定通信过程10d。
在防护定时器超时前短缩过程进行到控制通道,从而结束调制解调器参数的设定时,通信过程进至传真控制过程10e,执行V.34通信过程。这里说的控制通道是指图11所示序列10d和序列10e。
在ST1109,防护定时器超时时,发送端装置变成等待接收300bps信号的模式,成为等待接收T.30的NSF/CSI/DIS的状态。超时的情况是指调制解调器从发送QINFO信号到发送PPh信号为止,进行通信过程,进而与调制解调器执行复原处理无关,接收端装置不应答PPh信号的状态延续经历15秒。
在ST1111~ST1113,执行存储器108所登记存储参数的校验处理后,检查接收到的NSF或DIS,确认接收端装置是否支持V.8通信过程。接收端装置不支持V.8通信过程时,转移到历来的G3过程。
后文阐述此ST1111中的存储参数校验处理,但在防护时间内短缩过程不成功时,如后文所述,删除存储器108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更新。
这样,在短缩过程不能在15秒内正常进行时,转移到等待300bps信号的模式。其原因如下。即,在接收端装置为没有装短缩过程功能的设备类型时,送出300bps的NSF信号、DIS信号等可能性高。因此,通过接收这些信号,执行G3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利用这种处理,能避免发生通信差错的最坏情况。
将防护时间设定为15秒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即,T.30过程中,规定NSF/CSI/DIS的发送在35秒期间反复进行,而且NSF/CSI/DIS之间的间隔为3秒。NSF/CSI/DIS的长度虽然因NSF的长度而不同,但通常为几十个8位字节,所以在3秒到5秒范围内。如果从通信开始经过15秒后转移到T.30过程,则发信端装置能多次接收此NSF/CSI/DIS信号。短缩过程失败时,为了可靠地接收此NSF/CSI/DIS信号,需要至少接收2次,所以确定防护时间,以确保此接收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可靠地避免短缩过程失败,而且也不能转移到T.30过程的最坏情况。
避免通信差错意味着不仅用防护定时器,而且也能适当采用对短缩过程重试次数和特定信号发送次数进行计数等方法。
在ST1114,ST1112中判断为接收端装置支持V.80通信过程时,转移到处理B,执行通常的V.34过程。
处理B是执行V.34过程的同时也进行短缩过程登记处理的处理。通过这样转移到处理B,即使在短缩前过程非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再次取得解调器参数,在下次以后的通信中执行短缩前过程的通信,从而谋求削减通信时间。
在ST1111,调制解调器复原失败,而且防护定时器超时时,删除存储器108中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其原因如下。
即,处于清除存储器108的内容后保持原来的状态,则下次通信中不执行短缩过程,执行通常的通信过程。假如这次短缩过程执行差错不是由于接收设备不支持短缩过程,而是有别的原因时,希望下次以后也能执行短缩过程。
因此,本发明反复进行处理B,即图10所示短缩过程的登记处理。由此,对该接收设备执行V.34通常过程,并进行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的短缩过程登记处理。
上述一系列处理中,在执行通常的V.34过程时发生差错的情况下,转移到T.30过程继续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执行短缩过程时发生差错的情况下,再次重试V.34过程,并更新调制解调器参数。这里,短缩过程的执行虽然发生差错,但表示以前短缩过程中具有进行通信的实际效果。因此,可认为借助更新调制解调器参数,能再次正常执行短缩过程的可能性高。所以,如上文所述,执行短缩过程时进行重试处理。
下面按照图13所示流程图说明上述ST1111的存储参数校验处理。此序列用于执行短缩过程中通信产生差错时,或通常的通信过程中发生差错时,删除按该状况登记着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同时在差错率为恒定值以上的时刻,使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功能本身停止。该处理基于考虑即使尝试一定次数的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也不能正常通信时,反复尝试也是浪费。反复进行短缩过程试登记处理,直到该设定次数为止。
在ST1201~ST1202一旦登记短缩过程后,即每次执行V.34过程使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递增。
在ST1203~ST1207,短缩过程没有正常结束时,删除存储器108存储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调制解调器参数的删除。
第1,调制解调器中复原失败时进行,即,在从发送端装置检测到ANSam并送出快速音调信号QTS,但没有达到控制通道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因为如果下次执行短缩过程时再度发生差错,则不执行短缩处理时通信时间变短。
第2,建立控制通道时发生差错的情况,也就是通信前过程虽然结束,但图像信息通道的连接失败之类的情况,以及图像通道以后MPS等的页间控制信号交换时的故障。任一种情况都是由调制解器参数设定欠妥引起的。这种可能性大。
第3,通信中常发生传输差错,从而比特率显著下降时,进行调制解调器参数的删除。例如,这类情况有设定调制的解调器参数时,线路状态非常好,但实际通信中线路状态不好。尤其是与国外的通信通过海底电缆或卫星通信线路进行,因而常常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时与实际通信时之间线路质量不同。这种情况下,可认为不使用设定着的调制解调器参数时,通信速度提高。可通过监视通信中的差错率,并逐次与预先存储的通信开始时的差错率进行比较,来判断比特率下降。
第4,传输比特率比基准值低时,进行调制器参数的删除。这里,作为基准值,采用V.17通信过程的14.4kbps,比特率为该值以下时,删除登记着的调制解调器参数。这是因为按V.17过程进行通信比按照登记的调制解调器参数以V.34过程进行通信时通信速度快。
利用以上的处理,即使在由短缩过程启动的通信的任何过程中,或执行通常V.34过程时的通信任何过程中,存在上述通信故障时也变成删除存储器108,不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的状态。
在ST1208~ST1209,确认该通信是否短缩过程的通信。是短缩过程时使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递增。不是短缩过程时,计数值不递增,转移到下一处理。此计数值用于下面的处理。
在ST1210~ST1211,校验短缩过程执行次数是否达到10次,并在计数器计数完毕的时刻判断短缩过程差错计次器的计数值是否为恒定值以上。此判断不是根据发生差错的累积次数,而是根据差错率是否超过恒定值即可。例如设计成短缩过程执行次数每15次判断差错率时,只要备有4比特组成的2个计数器即可。因此,可用1字节的寄存器进行此判断。
在ST1212~ST1214,当ST1211中差错率为恒定值以上时,禁止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而且执行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的清除和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的清除。这时,删除存储手段中登记的调制解调器参数,此后不执行短缩过程。
利用上述处理,执行短缩过程的通信中发生通信故障时,使存储器108处于空闲状态,从而即使下次以后的通信也能连续尝试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由此,可使在短缩过程差错为恒定值以上的时刻,禁止转移到短缩过程用的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处理本身,从而不能执行短缩过程。与此相反,执行短缩过程失败时,比通常花费时间,因而不理想。
下面按照图14所示流程图说明上述禁止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这种功能的变形例。图13的流程图中在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计数了10次的时刻计算差错率。与次相反,图14的流程图中即使在此之前,差错次数为恒定值以上时也停止调制解调器参数的登记功能。图14中前半部分的处理与图13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图14的ST1301~ST1302,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超过恒定值时,停止调制解调器参数的登记功能。
ST1303~ST1305中,在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达到10次的时刻,执行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的清除和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的清除。
即,利用上述处理,例如,差错次数为4次以上的情况下,在计数器计数完毕的时刻确定成为超过规定的差错率。即使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达到10次之前,也不进行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因而能避免登记低精度调制解调器参数的情况。利用此处理,其后不执行短缩过程。
下面说明已在单触拨号或缩位拨号中登记接收端地址和调制解调器参数的情况下,该接收地址或电话号码有变化时的处理。图15为流程图,示出接收端地址名称有变化时的处理。
在图15的ST1401~ST1403,进行拨号输入,输入接收端地址名称后,判断是否删除存储器108中存储的调制解调器参数。
在ST1404~ST1407,ST1403中判断为“是”时,删除存储的参数。在禁止对存储器108登记参数的情况下,解除该禁止。接着,依次进行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的清除和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的清除。
另一方面,ST1403中选择不删除存储的参数时,依旧保存存储器108中登记着的内容。由此,在仅登记只有名称变化的情况下,能防止删除包括所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在内的全部存储器内容。因此,不需要下次通信时重新执行短缩过程登记处理,所以不需要多余的通信时间就能进行通信。
图16为流程图,示出接收端地址的电话号码有改变时的处理。
在ST1501~ST1502,进行电话号码输入后,判断该电话号码是否有变化。
在ST1503~ST1506,输入的电话号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存储的参数,并在禁止对存储器108登记参数的情况下,解除该禁止,而且进行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的清除和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的清除。这里,解除禁止登记参数是因为电话号码变化时,可认为接收端装置本身改变或线路改变,因而即使对禁止一下执行短缩前过程的接收端地址,也提供再次进行短缩前过程通信的机会,以谋求缩短通信时间。
在ST1507,ST1502中判断为电话号码没有改变时,在依旧保存存储器108中所登记内容的状态下,进行接收端地址输入后,结束处理。这时,也与图15中流程图的处理相同,不需要在下次通信时重新执行短缩过程登记处理,因而不需要多余的通信时间就能进行通信。
图15所示的处理和图16所示的处理,设计成有选择地运作。由此,操作员输入的电话号码有变化时,自动进行包括参数在内的存储内容的删除,另一方面,电话号码没有变化时,催输入接收端地址后,成为等待判断是否删除存储参数的状态。
这里,电话号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包括参数在内的存储内容,其原因是改变电话号码时,可认为接收端装置本身已移动,或者线路已改变,有多种情况,因而下次通信时需要更新调制解调器参数。
另一方面,电话号码没有变化时,也存在只不过对端地址仅改变组织名称的情况,因而留有人工选择某一种处理的手段。
下面按照图17说明本局ID信息有变化时,存储器108中存储参数的操作。图15和图16的处理中,其处理涉及单触键登记着的对方装置有变化时,如何处理所登记的存储参数。与此相反,图17的处理设想的情况是本端设备的电话号码有变化。
本端设备电话号码改变大体上伴随连接线路的改变。具体而言,多数是从模拟线路到ISDN线路的线路变化。这种情况下,多数可认为带有线路特性的变化。因此,进行如下处理。
在ST1601~ST1603,相继输入文字ID和数字ID后,判断输入的数字ID是否已变化。
在ST1604~ST1607,所输入数字ID有变化时,对按键登记的所有接收端地址删除存储参数,并在禁止对存储器108登记参数时,解除该禁止,而且进行短缩过程执行计数器的清除和短缩过程差错计数器的清除。
利用上述处理,清除存储器108中的参数,但已登记的接收端地址本身仍为原状态不变,因而下次以后的通信中,每一接收端地址依次执行调制解调器参数的更新。
上述处理中,自动执行存储器的清除,但有时需要用人工进行清除。例如,有时在数据通信与线路之间新接终端适配器等终端设备,或改变已连接的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电话号码没有改变,但线路特性改变,所以需要清除全部接收端地址的调制解调器参数,更新调制解调器参数。
再者,对多个接收端地址,短缩通信前过程连续变成差错时,本端设备所接线路从模拟线路变为ISDN的可能性大。因此,这种情况下,也可做成仅登记的接收端地址保持原样,并删除所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等与全部接收端地址对应的所有控制信息,进行更新并登记。由此,能避免反复进行无用短缩前过程的不便。
以上全部是发送端装置的说明。
下面按照图18的流程图说明接收端装置的运作概况。
在ST1701~ST1702,对从发送端装置到来的起呼信号CNG送出变形应答信号ANSam,并检测出发送端装置送出的快速音调信号(QTS)。
在ST1703~ST1704,ST1702中没有检测到QTS,而检测出起呼菜单信号CM时,进行通常的V.34通信过程中的通信。
在ST1705~ST1706,ST1702中接收到QTS信号时,启动15秒防护定时器的计数器,同时指示本端设备的调制解调器执行短缩过程。
在ST1707~ST1708,确认通信前过程是否经过调制解调器训练序列达到建立控制通道后,执行控制通道序列。
在ST1709~ST1710,监视防护定时器记数完毕,在超时的时刻以300bps的G3过程进行通信。ST1703中没有检测出CM信号时,即在发送端设备只支持V.17过程以下时,也同样以G3过程进行通信。
这样,接收端装置中也用15秒的防护时间,这是和发送端装置的处理一致的。即,发送端装置中在15秒期间没有到达控制通道时,进行运作,使得变换到接收300bps的NSF/CSI/DIS的模式,进行G3过程。因此,待机15秒以上无意义,所以接收端装置也能转移到G3过程。
上述实施形态1中,也可做成从对存储手段登记控制信息起经过一定时间后,从所述存储手段删除所述控制信息,并由参数登记手段执行控制信息的更新。利用这种方法,可使存储手段中记录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经常维持最佳状态。这时,该更新时间可以从各接收端地址登记时间开始分别算起,也可以对由定期定时器登记的全部接收端地址一起进行计算。
实施形态1中,对存储手段登记控制信息,用一次通常通信进行,但也可以做成设置改写存储手段所登记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存储器控制手段,并且每逢执行通常的通信前过程,取得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就由所述存储器控制手段加上新取得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修正所述存储手段中登记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更改记录。
再者,如果做成不进行一次对存储手段登记控制信息,而考虑多次通信的经历,算出多次通信中取得的参数的平均值,登记最佳控制信息,则进一步改善短缩通信前过程的成功建立。
因此,每次通信进行参数的修正和学习,使调制解调器参数维持最佳值,所以能使用短缩过程,又能通信时间缩短,通信速度加快,而且可进行差错率低的最佳通信。这种情况下的参数修正规则可考虑例如将已登记的控制信息和新控制信息的各主要参数标绘在多维空间,分别探索其重心并采用其中点等方法。这时,可以根据过去短缩通信前过程的执行次数,对适用的数据进行加权。为了提高修正精度,也可考虑将作为修正数据使用的参数限定于固定范围内。
实施形态2
下面按照图19所示流程图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2有关的数据通信装置。
上述实施形态1中,对应于在发送端装置拨号时的对方电话号码进行短缩过程登记。然后,实施形态2中,利用近年开始服务的交换机的主叫方电话号码通知业务,在接收端装置对应于通知的主叫方电话号码进行调制解调器参数登记。
图19中,在ST1801~ST1803,发送设备端将主叫方电话号通知业务的电话号码通知接收设备端,则在接收设备端检索存储器中单触键或缩位拨号登记的电话号码,并检验是否有对应的电话号码。
在ST1804~ST1806,检测出该电话号码时,以短缩过程进行通信;没有检测出时,以通常的过程进行通信。
上述实施形态1和实施形态2中,发送端装置或接收端装置在存储器中登记调制解调器参数、最佳训练时间、调制模式等信息。然而,发送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两者均可在存储器登记这些信息。通过这样登记,发送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在来电后可省略图1所示通信过程19a,从训练通信过程19b开始处理。这时,由于不需要在通信过程中交换这些信息,能进一步缩短通信前过程的时间。
根据以上说明,显然,利用本发明,则将调制解调器参数、调制解调器最佳训练时间与对方电话号码对应存储,并在以后的通信中,按照存储的调制解调器参数和最佳训练时间执行通信前过程,从而能大幅度缩短通信过程。
而且,在通信差错率高或线路特性有变化的情况下,能适当进行参数的更新,或禁止执行短缩过程,因而能避免由于存在短缩过程功能反而通信时间变长的情况,同时能以适当的状态执行短缩过程。

Claims (25)

1.一种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手段,存储了分配给操作键的接收端地址,以及和该接收端地址通信时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的各种控制信息;呼出手段,该呼出手段根据来自所述操作键的发送指示,对所述接收端地址呼出并开始通信;通信控制手段,该通信控制手段在由所述呼出手段进行通信时,送出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的通知信号后,由所述各种控制信息使调制解调器工作,从而缩短通信前过程,进行数据的发送,
其中,通信控制手段对相对于ITU/V.34建议的通信前过程中发送的起呼信号从接收端装置到来的变形应答信号,送出转移到短缩过程的通知信号,代替起呼菜单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手段在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之前,确认存储手段中是否存储着各种控制信息,仅在存储着所述控制信息时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参数登记手段在仅将与操作键对应的接收端地址信息存储到存储手段的状态下,使对该接收端地址进行的通信的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登记手段在和所述接收端地址的通信过程中检出差错时,不将在该通信的所述前过程取得的所述调制解调器的各种控制信息登记在所述存储手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参数登记手段一旦将通常通信过程中取得的控制信息存入所述存储手段后,即删除不执行控制信息登记的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手段在短缩通信前过程非正常进行时,经过规定的时间后,转移到通常通信前过程的通信或通信速度慢的第2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2通信过程为ITU/T.30的通信过程,规定时间为转移到第2通信过程后能接收2次以上T.30的NSF/CSI/DIS信号的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手段在短缩通信前过程非正常进行时,所述短缩通信前过程的重试次数达到一定值后,转移到通信速度慢的第2通信过程继续进行通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通信异常的异常检测手段,通信控制手段在所述异常检测手段开始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以后检测出异常时,保持存储手段中存储的接收端地址信息,另一方面仅删除对应的各种控制信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参数登记手段在短缩通信前过程非正常进行时,还在同一呼叫中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的通信,并使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重新存入存储手段。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常检测手段在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或通常通信前过程后的数据传输差错率增加到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异常。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常检测手段在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或通常通信前过程后的通信数据传输速率比通信速度较慢的通信过程的数据传输速率低时,判定为异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参数登记手段在从存储手段删除控制信息后,使对该接收端地址进行的下次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短缩过程的差错发生次数或相对于短缩过程执行次数的差错发生率超过规定值时,此后禁止对该接收端地址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短缩过程差错发生次数进行计数的差错计数器,每次删除存储手段中存储的各种控制信息,使所述差错计数器计数完毕。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差错计数器计算完毕前,判断该通信是否由短缩通信前过程启动的通信,不是这种通信时,所述差错计数器不进行计数。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通信控制手段在转移到短缩通信前过程之前确认存储手段中是否可登记调制解调器的各种控制信息,不可登记所述控制信息时,不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的参数登记手段,通过禁止将调制解调器的所述各种控制信息写入所述参数登记手段,禁止执行短缩通信前过程。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改变存储手段所存接收端地址名称或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的操作手段;存储器控制手段,该存储器控制手段在由所述操作手段输入的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包含与该接收端地址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全部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入本端设备固有识别码的操作手段;存储器控制手段,该存储器控制手段在由所述操作手段输入的识别码有变化时,自动删除包含与接收端地址登记着的所有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全部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数登记手段,该参数登记手段在仅将与操作键对应的接收端地址存入存储手段的状态下,使对该接收端地址进行下次通常通信前过程中取得的调制解调器各种控制信息存入存储手段。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器控制手段,该存储器控制手段在对多个接收端地址执行的短缩通信前过程连续变成差错时,自动删除包含与接收端地址登记着的所有电话号码对应存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相关信息存储区域中的全部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将控制信息登记到存储手段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从所述存储手段删除所述控制信息,并由参数登记手段执行控制信息的更新。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改写存储手段所登记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的存储器控制手段,每逢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取得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就由所述存储器控制手段加上新取得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修正所述存储手段中登记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并更改记录。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多次反复执行通常通信前过程取得的多个调制解调器控制信息,算出最佳调制解器控制信息,并将算出的所述控制信息登记到存储手段。
CNB988016850A 1997-11-05 1998-11-05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895497A JP3426122B2 (ja) 1997-11-05 1997-11-05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18954/97 1997-11-05
JP318954/1997 1997-11-05
PCT/JP1998/004978 WO1999023814A1 (fr) 1997-11-05 1998-11-05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de donnees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de donne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3632A CN1243632A (zh) 2000-02-02
CN1158852C true CN1158852C (zh) 2004-07-21

Family

ID=18104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168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8852C (zh) 1997-11-05 1998-11-05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6449349B1 (zh)
EP (1) EP0973323B1 (zh)
JP (1) JP3426122B2 (zh)
KR (1) KR100339167B1 (zh)
CN (1) CN1158852C (zh)
AT (1) ATE352168T1 (zh)
BR (1) BR9806845A (zh)
CA (1) CA2276775C (zh)
DE (1) DE69836906T2 (zh)
HK (1) HK1023247A1 (zh)
WO (1) WO1999023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6122B2 (ja) * 1997-11-05 2003-07-14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6724706B1 (en) * 1999-02-26 2004-04-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gital adaptive equalizer for different quality signals
US6819749B1 (en) * 1999-04-12 2004-11-16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V.90 modem startup
USRE42661E1 (en) 1999-04-12 2011-08-30 V-Dot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V.90 modem startup
JP3900408B2 (ja) * 1999-07-27 2007-04-04 コネクサント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保留メカニズムによる、高速接続、クイック再接続および接続
JP2001189805A (ja) 1999-12-28 2001-07-10 Ricoh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
WO2001061963A1 (fr) * 2000-02-17 2001-08-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Méthode et dispositif pour conversion de protocoles
US6985566B2 (en) * 2003-01-28 2006-01-10 Conexant Systems, Inc. Point of sale modem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US7639403B2 (en) * 2003-12-22 2009-12-29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connecting fax machines with advanced capabilities over a network which is not adapted to handle certain protocols
US7623273B1 (en) * 2003-12-22 2009-11-24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 for connecting V.34 fax machines via fax relay gateways which are not adapted to support V.34 fax modulation
KR100620382B1 (ko) * 2005-01-10 2006-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장치 및 통신방법
JP4463148B2 (ja) * 2005-05-19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超音波診断装置
KR100750139B1 (ko) * 2005-11-22 2007-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넷 팩스의 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4780093B2 (ja) * 2007-11-27 2011-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アドレス管理装置、データ通信装置、アドレス管理方法およびアドレス管理プログラム
US9677653B1 (en) 2014-10-23 2017-06-13 Hydro-Gear Limited Partnership Modular drive unit
US9743294B1 (en) * 2017-03-16 2017-08-22 Cognitive Systems Corp. Storing modem parameters for motion detection
JP6889835B2 (ja) * 2017-07-14 2021-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19847A (ja) * 1982-06-14 1983-12-21 Ricoh Co Ltd 再送要求機能付データ通信方式
US4621366A (en) * 1984-02-22 1986-11-04 Universal Data Systems, Inc. Modem equalizer training using previously stored parameters
JP2962513B2 (ja) * 1989-11-13 1999-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グループ3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015063B2 (ja) 1990-04-27 2000-0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伝送制御方法
JPH0435460A (ja) 1990-05-31 1992-02-06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118263B2 (ja) * 1991-01-11 2000-12-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データ収集装置
JPH04301963A (ja) * 1991-03-29 1992-10-26 Canon Inc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122072A (en) * 1993-12-06 2000-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3397521B2 (ja) 1994-07-18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832789A (ja) 1994-07-18 1996-02-02 Canon Inc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6046825A (en) * 1995-05-12 2000-04-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egistered execution of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
JP3145911B2 (ja) 1995-12-28 2001-03-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658070B2 (ja) 1996-02-01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JP3472035B2 (ja) 1996-04-19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9312749A (ja) 1996-05-20 1997-12-02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伝送制御方式
JP3140381B2 (ja) * 1996-10-30 2001-03-05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384275B2 (ja) * 1997-03-25 2003-03-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
JPH10336419A (ja) * 1997-05-30 1998-12-18 Canon Inc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354443B2 (ja) * 1997-07-15 2002-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3426122B2 (ja) * 1997-11-05 2003-07-14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182123B2 (ja) * 1998-03-09 2001-07-03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3321081B2 (ja) * 1998-04-01 2002-09-03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73323A1 (en) 2000-01-19
BR9806845A (pt) 2000-03-14
DE69836906T2 (de) 2007-05-24
DE69836906D1 (de) 2007-03-08
KR20000069871A (ko) 2000-11-25
EP0973323B1 (en) 2007-01-17
CN1243632A (zh) 2000-02-02
KR100339167B1 (ko) 2002-06-01
US6606375B2 (en) 2003-08-12
HK1023247A1 (en) 2000-09-01
US20020181679A1 (en) 2002-12-05
JP3426122B2 (ja) 2003-07-14
CA2276775C (en) 2001-10-02
WO1999023814A1 (fr) 1999-05-14
ATE352168T1 (de) 2007-02-15
US6449349B1 (en) 2002-09-10
JPH11146171A (ja) 1999-05-28
CA2276775A1 (en) 1999-05-14
EP0973323A4 (en) 2003-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8852C (zh)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CN1085036A (zh) 个人号码通信系统
CN1294736C (zh) 通信终端单元以及对该单元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232341A (zh) 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
CN1168042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238997C (zh) 网络通信装置
CN1627766A (zh) 带tv广播接收功能的移动电话机及系统、tv录像设定方法
CN1484423A (zh) 通信终端单元以及对该单元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859491A (zh) 一种免打扰方法
CN1206530A (zh) 数据通信设备
CN1409242A (zh) 用于通知用户图像数据已被传送的数据传送/接收系统
CN1479513A (zh) 数据通信装置、数据通信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671149A (zh) 免提通话异常时的恢复方法和恢复系统以及免提电话装置
CN1925519A (zh) 电话呼叫的方法及电话终端
CN1119026C (zh) 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705330A (zh) 一种控制呼叫建立的方法
CN1549579A (zh) 数据通信系统和设备的控制方法
JP3545670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CN1126916A (zh) 呼叫长途话费的处理方法和呼叫长途话费的处理设备
JP3182123B2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905596A (zh) 一种实现被叫付费业务的方法和系统及被叫付费处理装置
CN1441581A (zh) 网络通信装置
CN1138434C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249981C (zh) 通信装置
CN1247008C (zh) 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00202

Assignee: Panasonic systems network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Assignor: Panasonic systems network technologies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75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1011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