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5192C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5192C
CN1275192C CNB2004100044133A CN200410004413A CN1275192C CN 1275192 C CN1275192 C CN 1275192C CN B2004100044133 A CNB2004100044133 A CN B2004100044133A CN 200410004413 A CN200410004413 A CN 200410004413A CN 1275192 C CN1275192 C CN 12751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
paper
reading
read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4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3532A (zh
Inventor
广松宪司
松井规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412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5400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806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2023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23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3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51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51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15Feeding using one or more cylindrical platens or roller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main scanning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5Feeding arrangements the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serving an auxiliary function, e.g. as a white re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58Add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scanning resolution or quality

Abstract

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一边利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原稿一边在第1读取区域或者第2读取区域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校正装置,基于上述第2读取区域对上述第1读取区域的白电平之比,对用上述图像读取单元在上述第2读取区域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使得其与在第1读取区域读取的图像数据的白电平达到相同。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或者传真机等装置的,读取载置了图像的片状材料(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设置在数字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为了向图像读取装置自动地供给作为片材的原稿,具备有可以自由开关的作为片材自动输送装置的一例的原稿处理装置(ADF:AutoDocument Feeder)。
作为具有该原稿处理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方法之一,有一种通过下述进行图像读取的方法,即:相对于由原稿处理装置自动供给的原稿,由电机将设置在原稿处理装置的下方的读取装置进行移动并停止在设定位置后,以预定的速度对输送的原稿出射来自灯单元的光进行扫描,由读取装置检测其反射光来读取图像(以下称为走稿读取)。
图13是表示使用了以往的走稿读取的原稿处理装置的读取位置附近的结构。在图13的结构中,在读取位置α的上游和下游配置有输送辊对(402、403),在读取位置α的大致上方设置了与台板玻璃404形成预定的间隙的导向部件405。通过将读取装置401移动到读取位置α并一边以间隙限制原稿P一边以恒定的速度将其输送通过读取位置401上方,可以抑制输送原稿时的速度变动进行图像的读取。此时,读取位置α设置在原稿P和台板玻璃404接触的位置的上游的位置,原稿P以自台板玻璃404稍稍浮起的状态被读取。
此外,如图14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取代导向部件405设置可由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台板辊406,形成通过导向部件405以微小的间隙向台板玻璃404一侧挤压原稿P进行输送的结构。该台板辊406相对于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等读取深度浅的读取装置,被作为防止原稿P的飘浮的结构而工作。此时的读取位置β设置在台板辊406附近的原稿P和台板玻璃404接触的位置。
但是,在进行以往的走稿读取的原稿处理装置中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在图13的结构中,由于原稿P在没有接触台板玻璃404的位置进行读取,故因输送原稿而产生的调色剂粉、纸张粉末(paper dust)、橡胶渣滓等异物(游动异物(airborne foreign substance))会飞散而滞留在台板玻璃404上。该游动异物滞留在图像读取位置时,有时游动异物会作为线纹图像而被读取。
另外,在图14的结构中,由于是将原稿P接触台板玻璃404的位置设定为读取位置,故易于产生附着在原稿P上的墨水或修正液、浆糊等异物(附着异物)与台板玻璃404滑擦吸附,所以,在读取位置β上吸附了附着异物时,有时会作为线纹图像而被读取。
这样,在以往的走稿读取中,要防止由游动异物或附着异物导致的输出读取的图像时的线纹图像的产生是很困难的。作为其对策,众所周知的有检测在读取位置是否存在异物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变更读取位置的控制(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特开2000-196814号公报)。
但是,在基于以上这样的异物检测结果来进行变更读取位置的控制时,产生下面的问题。在第1读取位置(变更前的读取位置)和第2读取位置(变更后的读取位置)中,由于物理上读取位置不同,故读取原稿时,照明的光在原稿上反射并将其入射到读取元件中的光量不同,结果上将产生原稿的白电平不同的问题。这也包括来自位于原稿的背侧的迈拉(聚酯类)或白色的辊那样的白色部件的背影(反射)光影响的情况或原稿的飘浮造成的影响。
对于由以上的读取位置造成的白电平不同,需要进行校正,以便能够使上述第1读取位置和第2读取位置的白电平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变更读取位置时防止图像信号的电平变化的、读取良好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输送基准纸片的输送装置,
一边利用上述输送装置输送基准纸片,一边在预定的读取位置进行读取的读取装置,
控制装置,按照预定的读取模式,将上述预定的读取位置控制为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使得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
校正装置,基于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得到的第一数据和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得到的第二数据的比率,生成白电平校正值。
利用该结构,对读取位置的变更也能够进行校正使白电平达到相同。
最好是,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上述生成的白电平校正值,对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使得其与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电平相同。
更好的是,在上述预定的读取模式下,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了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一面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二面。
更好的是,在上述预定的读取模式下,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了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一面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上述基准纸片的同一面。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会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原稿处理装置以及读取单元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读取单元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ADF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原稿处理装置的驱动系统的图。
图6是表示原稿读取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原稿读取单元的详细图。
图8是表示数据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异物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读取位置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黑斑校正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排序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例的读取位置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以往例的读取位置附近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校正数据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基准白色纸张读取处理和白电平校正系数的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将根据附图详细地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相同的要素和部分附加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略去其重复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剖面图。以下,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采用了电摄影方式的数字复印机进行说明。图1、图2中,150是读取单元,2是原稿处理装置,300是打印机单元。
(读取单元的说明)
读取单元150具有对原稿面照射光线的灯152、将来自对应由灯152照射的光的原稿P的反射光导向透镜157以及CCD 158的反射镜153、155、156。灯152和反射镜153安装在第1光具座159上,反射镜155、156安装在没有图示的第2光具座151上。此外,光具座159、151通过没有图示的导线与电机314(参照图5)相结合,通过电机314的旋转驱动被控制为与原稿台玻璃3平行地移动。位置传感器315(参照图3)是用于检测第1光具座159的原位置的传感器,通过以位置传感器315的位置为基准正转、反转电机314,移动光具座151、159,光学地扫描原稿台玻璃3上的原稿。
另外,电机314由步进电机构成。该电机314上连接有编码器302(参照图3),通过该编码器302的输出可以知道光具座159、151移动了多少个脉冲。即,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315和编码器302的编码器脉冲,可以把握光具座159、151的位置。来自原稿的反射光中经由反射镜153、155、156导向透镜157,通过透镜157会聚在CCD158上。CCD158光电变换反映了原稿信息的上述反射光并作为电子图像信号予以输出。在这样的结构下,在使第1光具座159停止在原稿读取位置160的状态下,可以采用由ADF2边输送原稿边读取原稿信息的走稿读取模式和在原稿台玻璃3上固定地载置原稿并边在副扫描方向移动光具座159、151边读取原稿信息的原稿台玻璃读取模式的2种模式来读取原稿信息。
图3是表示读取器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具有对原稿面照射光线的灯152、在副扫描方向移动光具座159、151扫描原稿的电机314、光电变换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的CCD 158、A/D变换CCD158的输出信号的A/D变换电路301、连接于电机314的编码器302、用于将对原稿照射光线的灯152、光具座159确定在原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15、用于设定ADF原稿读取模式的正规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备份RAM303以及扫描控制器304。
(打印机单元的说明)
打印机单元300是使用了众所周知的静电潜像图像形成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图2进行作为图像输出单元的打印机单元300的说明。100是上层纸槽,纸槽内的纸通过分离爪和供纸辊101的作用被一张张地分离供给而导入对准辊(register rollers)106。102是下层纸槽,纸槽内的纸通过分离爪和供纸辊103的作用被一张张地分离供给而导入对准辊106。104是手动供纸导向器,其经由辊105将记录材料一张张地导入对准辊106。108是记录材料积载装置(台板式),具有通过电机进行升降的中板108a,中板108a上的记录材料通过分离爪和供纸辊109的作用被一张张地进行分离供给并导入输送辊110。
图像形成单元由感光鼓112、显影器114、转印起电器115、分离起电器116构成。
117是输送进行过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的输送带,118是定影装置、119是输送辊、120是分流器。进行过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由分流器120导入排出辊121,输送到分类器122内。分类器122具有无分类纸盘122a、分类储藏纸盘122b、无分类纸盘排出辊122c、分类储藏纸盘排出辊122d,升降无分类纸盘和分类储藏纸盘可以一阶阶地区分记录材料。这里,有时也替代分类器而安装排出纸盘。
在双面复印(duplex copying)、多重复印(multiple copying)时,定影后的记录材料被分流器120分开并由输送辊201进行输送,在进行双面复印时,经由输送带202、204、通道206、排出辊205排出到中间纸盘200,在进行多层复印时,记录材料通过分流器203排出到中间纸盘200。209、210是供给记录材料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辊,211是分离辊对,213、214、215是将记录材料输送到对准辊106的输送辊。
[原稿处理装置的说明]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通过铰链机构95、96相对于台板玻璃161、原稿台玻璃3可开关地设置在读取单元150的上方。下面,基于图面对原稿处理装置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原稿纸盘单元的说明]
图1中,原稿纸盘4是用于积载片状的原稿P的装置。原稿纸盘4上在原稿的宽度方向可自由滑动地配置着一对宽度方向限制板。通过利用宽度方向限制板限制积载在原稿纸盘4上的原稿P的宽度方向,可以确保供给时的输送稳定性。
[分离单元的说明]
在原稿纸盘4的上方设置有供纸辊5。供纸辊5连动于分离输送辊8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供给片状原稿。供纸辊5通常回避在作为原位置的上方(图中虚线位置),以便不妨碍原稿设置作业。开始供纸动作时,则其将下降到图中实线位置,抵接在原稿P的上面。因为供纸辊5枢支于没有图示的臂,故摇动臂可以使供纸辊5上下移动。分离垫片6配置在分离输送辊8的相向一侧,对分离输送辊8一侧施加压力。分离垫片6由较分离输送辊8摩擦稍小的橡胶材料等形成,一张一张地分解开由供纸辊5供给的原稿P并由分离输送辊8进行供纸。
[输送单元的说明]
对准辊12、对准从动辊11是整备在分离单元供纸的原稿的前端(leading edge)的对准装置,使分离的原稿前端朝向静止的对准辊对11、12的辊隙部碰撞,使原稿产生弧状弯曲部并整理其前端。然后,利用读取辊22、读取从动辊14朝向台板玻璃161进行输送。被输送到台板玻璃161的原稿经由倾斜上升部162提升上来,通过读取排出辊23、读取排出从动辊16进行输送。完成了图像读取后,通过排纸辊18将原稿排出到排纸纸盘10中。
在双面模式时,不通过排纸辊18进行排出地进行之字形折返,导向到上方的纸通道并朝向对准辊11、12输送。到达对准辊11、12后,与前述同样地进行原稿背面的读取。
[驱动系统的说明]
利用图5进行用于驱动各个辊等的驱动系统的说明。分离电机50是步进电机,通过正逆转进行原稿的分离·输送。分离电机50在供纸方向进行旋转时,供纸辊5自作为原位置的上方(图中虚线位置)下降,使之压接到原稿纸盘4上的片状原稿的最上层的纸,同时驱动供纸辊5和分离辊8。当分离电机50向作为供纸方向的逆转方向的输送方向进行旋转时,供纸辊5抬起并保持于作为原位置(图中虚线位置),同时驱动对准辊12。读取电机51是驱动读取辊22、台板辊24、读取排出辊23、排纸辊18的步进电机。以读取输送的原稿图像的速度驱动各辊。分隔螺线管57在进行双面原稿之字形折返时,压接排纸辊18的从动滚轮而使其分离。
[传感器的说明]
利用图5进行各个传感器的说明。在原稿纸盘4上设置有作为检测设置了片状原稿P的透过型的光传感器的原稿设置检测传感器40。此外,在原稿纸盘4的下部设置有通过检测侧护导板的位置来检测设置在原稿纸盘4上的原稿束P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纸宽检测传感器44。在分离辊8和对准辊12之间设置有作为检测原稿的透过型的光传感器的对准传感器7,检测被分离供给的原稿的前端,检测控制对对准辊12的碰撞量(弧状弯曲部的量)的时刻等。在读取辊22的正后方设置了作为检测原稿的反射型光传感器的读取传感器13,作为在读取单元160的图像开始读取时机的基准信号。在排纸辊18的正前方设置有作为检测原稿的透过型光传感器的排纸传感器17,用于检测原稿的排纸时机等。
[供纸动作的说明]
通过原稿设置传感器40检测到位于原稿纸盘4上的原稿P时,供纸辊5下降抵接在原稿堆上。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输入复印条件并按下开始键后,利用原稿纸盘4上的原稿宽度传感器44进行原稿尺寸的检测。进而,解除了分隔螺线管57的保持,原稿受到供纸辊5的供给力而进入到下游。
此后,从原稿纸盘4进入来的原稿P一张张地被分离并被输送到下游。通过了分离单元的原稿P由对准辊12整理前端并由对准辊12进行输送。前端到达读取辊22,之后朝向台板玻璃161输送,一边由台板辊24以及读取排出辊23进行输送,一边由读取单元160进行图像读取。结束图像读取后,由排纸辊18将其积载到排纸纸盘10上。在双面模式时,则不由排纸辊18进行排出而进行之字形折返,导向到上方的纸通道并朝向对准辊11、12输送。到达对准辊11、12后,与前述同样地进行原稿背面的读取。
[控制电路的框图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ADF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的框图,控制电路以微处理器(CPU)54为中心地构成,在CPU54的输入输出端口上连接着各种负荷的驱动电路以及传感器。此外,控制电路配备有由没有图示的电池备份(back up)的RAM和保存了控制序列软件的ROM。另外,55是用于控制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数据通信的通信用IC。
分离电机50和读取电机51分别由步进电机驱动器进行驱动。在各个驱动器上输入来自CPU54的相励磁信号和电机电流控制信号。分隔螺线管57是由驱动器驱动并利用来自连接于CPU54的输入输出端口的信号控制其动作的装置。对准传感器7、设置传感器40、读取传感器13、排纸传感器17、纸盘宽度传感器44等各种传感器连接于CPU54的输入端口,用于监视装置内的原稿的动作情况以及可动负荷的动作情况。
[读取单元的说明]
使用图6、图7进行原稿读取单元的说明。161是台板玻璃,在玻璃表面实施了EC镀膜(透明导电膜)。27是铝箔,以导电性双面带的形式从台板玻璃表面粘贴到背面。26是树脂片,用于保护铝箔。24是白色台板辊,通过读取电机51的驱动在输送方向转动。此外,与台板玻璃161的间隙通过没有图示的玻璃抵接装置保证在0.15mm。25是从动的片材按压滚轮,其与台板玻璃的间隙保证在0.8mm。
28是白色的聚脂薄膜,安装在导向部件上,该导向部件环抱台板辊24和片材按压滚轮25,并且可以以读取辊22为支点上自由摇动地设置,其用于稳定台板辊24附近的白电平。
原稿P一边受到环抱台板辊24,台板玻璃161、片材限制滚轮25、倾斜上升部162的限制,一边在台板玻璃161上以一定的速度输送,此时,在台板辊24的正下方附近存在与台板玻璃161接触的区域A,在白色导向件28的下方存在不与台板玻璃161接触的区域B。区域A和区域B是分别具有一个或者数个读取位置的读取区域。详细后述。
此时,第1光具座159可以通过电机319进行移动,通过扫描控制器304控制适当地选择区域A(第1读取区域)160和区域B163(第2读取区域)。此外,这里,虽然表示了可以移动第1光具座159的缩小光学系统的读取,但也可以是采用读取元件等也可以移动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图像形成装置的包含异物检测电路的进行图像数据处理的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数据处理单元由对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CCD158(以下称之为图像传感器)、对图像传感器158的输出信号进行A/D变换的A/D变换电路301、黑斑校正电路503、异物检测电路(foreign substance detecting circuit)509、CPU511构成。进而,异物检测电路509具有异物检测用二值化电路504、加法电路505、行储存器506、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异物计数电路508。该数据处理单元配置在读取单元150内,但也可以将之一部分设置在打印机单元300内。
图像传感器158基于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输出电气信号。进而,A/D变换电路301将图像传感器158输出的模拟信号(电气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黑斑校正电路503基于A/D变换电路301的输出进行黑斑校正并将黑斑校正后的图像信号作为读取图像信号输出到异物检测电路509的异物检测用二值化电路504。在异物检测用二值化电路504中,将黑斑校正后的图像信号与预定的异物检测阈值进行比较,进行二值化。加法电路505将异物检测用二值化电路504的输出和行储存器506的输出相加。行储存器506保存有关每个像素的累加计算的数据。
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比较每个像素的累计相加值和预定的异物判定阈值,对超过了预定的异物判定阈值的像素检测为有异物。异物计数电路508能够基于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的输出检测异物(foreign substance)的个数和异物的宽度。这里,所谓异物的宽度表示的是在主扫描方向被判定为有异物的像素连续了多少个像素。在计数异物的个数时,对有宽度的异物也作为一个进行计数。并且,输出M像素宽度的异物为N个(M、N均为自然数)这样的信息。
异物校正电路510是对在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被判定为有异物的像素进行校正的电路。其参照被判定为异物的像素的左右相邻各一个像素的正常的像素的值进行线性插值及校正。但是,实际中由于消除异物影响的校正也有界限,故需要利用CPU511根据异物计数电路508的输出考虑异物的个数、异物的宽度来设定最佳的读取位置。
下面,使用图9对异物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在步骤701(图9中记为S701),以没有在读取位置读取结束了原稿读取后等的原稿的状态下,且在读取位置使台板辊24旋转了的状态下进行异物检测。这里,取多处(这里为0.5mm间隔的三处Y1、Y2、Y3)地设定了读取位置。在读取了台板辊24的表面时,从图像传感器158输出的信号被A/D变换器301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而,用黑斑校正电路503进行黑斑校正并输出图像信号。黑斑校正后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异物检测电路509。在异物检测电路509,通过用异物检测用二值化电路504比较黑斑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和异物检测阈值来进行二值化。这里,设二值化取比异物检测阈值小的情况为“1”,取比异物检测阈值大的情况为“0”。二值化了的图像数据通过加法电路505以及行储存器506逐个像素地进行累加计算。累加计算进行预定的行数,可以考虑作为累加计算的对象的行是以连续的行进行的情况和以X行间隔的隔行进行的情况。通过逐个像素地累加计算如上所述进行了二值化的图像数据,在判定为有异物的情况时,对于符合的像素的累加计算值为较大的值。
在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中,比较该逐个像素的累加计算值和异物判定阈值,对超过了异物判定阈值的像素判定为存在异物。这里,二值化取比异物检测阈值小的情况为“0”,取比异物检测阈值大的情况为“1”。进而基于异物判定用二值化电路507的输出用异物计数电路508检测异物的个数和异物的宽度。然后基于异物计数电路508的检测结果输出M像素宽度的异物为N个(M、N均为自然数)这样的信息。例如,1个像素的异物为4个,2个像素的异物为3个或者3个像素的异物为0个等这样的信息。
而后,在步骤702基于异物计数电路508的输出判定是否存在异物。并且在没有判定为有异物时,原样不变地结束异物检测处理并在现在的位置读取下一张的原稿。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有异物时,判断在所设定的Y(Y1、Y2、Y3)个读取位置中的全部的读取位置判定是否存在异物(步骤703)。当存在没有进行异物检测处理的位置时,在步骤704移动到还没有进行异物检测处理的位置并进行步骤701的异物检测处理。在所有的Y个位置都进行了异物检测处理时,结束异物检测处理。这里,取Y=3,各个相邻的读取位置间的距离为0.5mm。
下面,使用图10对读取原稿的读取位置的调整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读取原稿的读取位置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读取位置的调整在结束原稿的读取后(读取作业结束后)或读取装置的电源为接通(ON)时等情况下进行。
在步骤801,执行在图7所示的区域A(具有多个读取位置的区域)的异物检测处理。并且,在步骤802判定区域A的所有的读取位置是否存在异物。在区域A的所有的读取位置进行了异物检测时,将下一个作业的读取位置(下一个读取原稿的读取位置)设定为图7所示的区域B(具有多个读取位置的区域)(步骤803)。另一方面,在区域A的一部分的读取位置没有检测异物时,设定下一个作业的读取位置为区域A(步骤804)。此时,第1光具座159在实际中并没有移动,只是设定好读取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其位置信息保持在扫描控制器304的CPU511内。
其次,在步骤805判别在原稿纸盘4内是否设置了下一个作业的原稿。并且,如果在原稿纸盘4中设置有原稿,则确认读取位置是否被设定在区域B(步骤806)。如果读取位置没有设定在区域B,则通过接通(0N)复印键在图7所示的区域A执行原稿的读取。如果读取位置被设定在区域B则在操作单元显示促请台板玻璃的清扫的报警对用户进行警告(步骤808)。这里,在没有图示的操作单元的液晶画面显示“台板玻璃已经脏污,请用布进行清扫”这样的消息,同时,对清扫做法进行动画显示。这里,虽然是采用了动画显示清扫的做法,但也可以单独地用画面迁移来进行显示。
然后,由用户打开ADF2进行台板玻璃161的清扫,结束清扫并检测是否关闭了ADF2(步骤809、步骤810),进而,在按下了位于显示了报警的操作单元的液晶画面的“关闭”键时,可以解除报警的显示(步骤811、812)。这样一来,报警显示被解除且在完成了ADF后,如果接通(ON)复印键,则在图7所示的区域A(具有多个读取位置的区域)进行第2次的异物检测处理(步骤814)。
通过步骤814的第2次的异物检测处理,判定区域A的所有的读取位置是否存在异物(步骤815)。在区域A的所有的位置检测了异物时,将下一个作业的读取位置(下一个读取原稿的读取位置)设定为图7所示的区域B(具有1个或者数个读取位置的区域)(步骤816)。另一方面,在区域A的一部分的读取位置没有检测异物时,将下一个作业的读取位置设定在区域A内的前记的一部分读取位置(步骤817)。
进而,将第1光具座159移动到在步骤816或者步骤817设定的读取位置(步骤818)。在移动了该第1光具座159后,在其读取位置读取输送过来的原稿。
如上述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在台板辊的正下方附近的台板玻璃与原稿接触的第1读取区域A和在白色导轨的下方台板玻璃与原稿不接触的第2读取区域B的两个读取区域,且可以移动读取装置来适当地进行选择。
这样,在第1读取区域A和第2读取区域B中,由于物理上读取位置不同,故在读取了原稿时,照明的光反射原稿从而入射到读取元件的光量不同,产生了结果上原稿的白电平不同的问题。
下面,使用图15的流程图对使在第1读取区域A和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达到相同的校正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S 100中,在DF上设置校正数据计算用的卡片(=基准白纸)。该基准白纸(reference white sheet)是在一般的办公室使用的SK用纸即可。在S100,在DF上放置了基准白纸后,等待在S101按压开始键。在S101按下开始键后,第1光具座159在原位置进行黑斑校正(包括点亮灯)(S102)。在S102之后,第1光具座159移动到第1读取位置160(S103)。在S103之后,通过DF的走稿读取动作进行双面读入,读取基准白色记录材料的一个面(S104)。关于基准白纸读取时的处理将后述。在S104之后,第1光具座159移动到第2读取位置163(S105)。在S105之后,再次读取基准白纸(读取双面读入的基准白纸的第2面)(S106)。在S106之后,关闭灯152,计算白电平校正系数(S108)。计算白电平校正系数的做法后述。
接着,使用图16对前述的基准白色记录材料读取处理和白电平校正系数的计算处理进行说明。CPU511为通过ASIC(1401)控制CCD(158)的结构。CPU511和ASIC(1401)间为总线连接,通过进行ASIC(1401)的寄存器设定,可以在ASIC(1401)内的SHD-RAM(1402)上展开来自CCD的数据。作为对SHD-RAM(1402)的展开动作,将来自CCD的数据加上HSYNC数行的采样并用采样了的行数来除,将其结果(=平均)在SHD-RAM(1402)中存入(=副扫描方向的采样相加平均处理)。取入的时刻为输送基准白纸使之大致到达了副扫描方向中央位置时取入来自CCD的数据。并且,通过进行SHD-RAM(1402)内的数据读出,CPU511按地址值进行读出处理,用软件进行对CCD的中心位置加上周边像素数据并以相加过的像素来除的处理(=主扫描方向的采样加法平均化处理。图中是以32像素的周边像素进行的采样加法平均化处理)。该主副扫描方向采样加法平均化数据保存在没有图示的工作RAM中,求出在第1读取位置160的主副扫描方向采样加法平均化数据(K1)和在第2读取位置163的主副扫描方向采样加法平均化数据(K2)的比率,作为白电平校正系数保持在备份RAM(303)内(算式如图14那样,通过K1除K2求出。)
下面,对使用前述的白电平校正系数使在第1读取位置和第2读取位置的白电平达到相同的校正进行说明。
图11是说明本实施例的黑斑校正单元503的详细情况的框图。在阴影数据采取动作之际,首先关闭光源,逐个像素地采样黑色基准的数据Bk(i)并将之保存在行储存器1中。
然后,在没有图示的白色基准板位置点亮光源并采样保存白色基准的数据WH(i)。进而,进行变换成白色黑斑校正数据的计算1/(WH(i)-Bk(i))并将之保存在行储存器2中。在实际的图像读取时,实时且逐个像素地进行下式1这样的计算,输出黑斑校正后的数据。
[式1]
OUT(i)=(IN(i)-Bk(i))×(1/(WH(i)-Bk(i)))
                ↑           ↑
             行储存器1    行储存器2
这里,IN(i)是第i个输入数据,OUT(i)是第i个输出数据,Bk(i)是行储存器的第i个黑色基准数据。1/(WH(i)-Bk(i))是第i个白色黑斑校正数据。
下面对求解第1读取区域A和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之差的方法进行说明。在结束了黑斑校正的准备的状态下,在第1读取区域A,在ADF2上载置基准白纸执行走稿读取。此时,使用图8的行储存器506采取并保存该第1读取区域A的基准白纸的读取值K1。具体言之就是,在电机输送基准白纸到达了大致中央位置时,二值化电路504直通(through),例如在加法装置505相加64行左右并在行储存器506保存逐个像素地连续相加了64次的数据,用没有图示的CPU读出行储存器的主扫描中央部分的2048像素,求取平均作为第1读取区域A的基准白纸的读取值K1。
采样同样的做法,在ADF2上载置相同的基准白纸,在第2读取区域B执行基准白纸的走稿读取。此时,使用图8的行储存器506采取并保存该第2读取区域B的基准白纸的读取值K2。计算K2/K1,计算出相对第1读取区域A的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之比。
下面对校正第1读取区域A和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之差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1的1045是乘法装置。1046是系数设定装置。在按照图10的流程在第1读取区域A进行走稿读取时,在系数设定装置上设定1,进行一倍的相乘。在第2读取区域B进行走稿读取时,在系数设定装置1046上设定作为对应该第1读取区域A的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之比K2/K1的倒数的K1/K2。这样一来,可以进行校正来使在第1读取区域A和第2读取区域B进行了走稿读取时的原稿读取的白电平达到相同。
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在求解白色黑斑校正数据并将之保存在行储存器2中时,在没有图示的白色基准板的位置点亮光源并采样保存白色基准的数据WH(i),进而进行将其变换成白色黑斑校正数据的计算
1/(WH(i)-Bk(i))×(K1/K2),
如果能够在行储存器2进行存储,则阴影系数本身将能够包含比率因子,可以得到与使用1045的乘法装置时同样的效果。此时,不需要乘法装置1045。
这里的要点是进行校正通过相乘第1读取区域A的白电平和第2读取区域B的白电平的比率使之达到相同,不需要考虑乘法装置的实际装配方式。
如以上所说明过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在各个读取位置读取的图像中防止线纹图像(black lined iamge)。进而,可以没有在台板辊的正下方附近的台板玻璃与原稿接触的第1读取区域A和在白色导轨的下方台板玻璃与原稿不接触的第2读取区域B的两个读取区域读取的原稿的白电平无差异地读取良好的图像。
实施例1是在读取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中使用CCD的例子,但在替代CCD作为图像传感器158(参照图8)使用了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的结构中也可以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将该例作为实施例2进行说明。因数据处理单元的输入侧(参照图8)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故实施例2的硬件、软件的结构援用实施例1的说明而省略其再次的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中,在图8的A/D变换装置301和黑斑校正装置503之间需要形成图像数据排序单元。
图12是表示上述排序单元520的图。即所示的是使用CIS时的、图8中的黑斑校正单元503的输入侧的结构图。图像传感器158的结构是在主扫描方向从芯片1到芯片16地将传感器连接成一列。是可以读取RGB信号的彩色传感器。从芯片1到芯片6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入到A/D变换装置301的模拟处理器AP1。模拟处理器AP1是6输入通道,分时进行A/D变换并输出10比特(bit)的数字信号。同样地,从芯片7到芯片12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入到A/D变换装置301的模拟处理器AP2。模拟处理器AP2是6输入通道,分时进行A/D变换并输出10比特的数字信号。
同样地,从芯片13到芯片16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入到A/D变换装置301的模拟处理器AP3。模拟处理器AP3是6输入通道,对其中的4通道进行输入,分时进行A/D变换并输出10比特的数字信号。从A/D变换单元301输出3通道的10比特数字信号。其又被输入到其次的排序单元520。输入的信号复杂地并列着RGB和多个芯片的信号,只是这样不能形成自然的图像。排序单元520进行排序,将之分割成RGB数字信号,进而将信号输出给黑斑校正单元503。
排序单元的结构如下。采用的是由偶(even)和奇(odd)的各9个储存器组成的2个储存器组进行构成,且在对EVEN进行写入时,从ODD进行读出,在对ODD进行写入时,从EVEN进行读出的、所谓切换式缓存(toggle buffer memory)的结构。在某一行对EVEN储存器组进行写入,从模拟处理器AP 1输出的信号其R信号被写入到ER1,G信号被写入到EG1,B信号被写入到EB1。从模拟处理器AP2输出的信号其R信号被写入到ER2,G信号被写入到EG2,B信号被写入到EB2。从模拟处理器AP3输出的信号其R信号被写入到ER3,G信号被写入到EG3,B信号被写入到EB3。与此同时,从ODD储存器组进行读出,R信号作为读出OR1、然后读出OR2、接着读出OR3地、被按照从芯片1到芯片16的顺序整齐并列了的R信号读出。G、B均相同。
在其次的行,替换EVEN储存器组和ODD储存器组。通过反复进行逐行的替换,图像被按照行顺序输出到黑斑校正单元503。这里,因为已众所周知而省略了图示,但采用的结构是由CIS结构的图像传感器158直接地抵接在台板玻璃161、原稿台玻璃3上。在读取台板玻璃161、原稿台玻璃3上的原稿时,不是使光具座而是使CIS本身在副扫描方向移动。这样,由于CIS的情况是以多个芯片结构的图像传感器158,所以需要排序单元520,但由于黑斑校正单元520以后的处理可以认为是完全相同的,故其作用、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因以上的读取位置导致的白电平不同,由于不能变更在原稿读取过程中的读取位置,故作为使上述第1读取位置和第2读取位置的白电平达到相同地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生成方法,给出了在ADF上设置基准纸张按双面模式进行读取动作的例子。但是,在校正数据生成动作(=调整)中,在进行了一次读取动作后,在使之反转了的基础上,还存在用于执行读取动作的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就是说,使之以循环模式进行读取基准纸片动作,由于通过在第1读取位置进行基准纸片的第1面的读取、在第2读取位置进行基准纸片的第2面的读取,可以通过一次设置即完成一张记录材料的读取,故可以实现进一步地提高服务处理。
作为第3实施例,是以循环模式进行读取基准纸片的动作是可能的结构中的动作。关于该结构,使用图17进行说明。与先前那样的结构相比,在导向排出辊23和导向排出从动辊16之后设置了挡板F1,通过控制挡板位置,可以确定是将所输送的基准纸片输送到E1的方向还是输送到E2的方向。通过利用该挡板F1控制将输送用纸输送到E2方向,可以实现循环模式。
下面使用图1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首先在S200中,在DF上设置校正数据计算用的卡片(=基准白纸)。该基准白纸是普通的办公室使用SK用纸即可。在S200,在DF上设置了基准白纸后,在S201等待按下开始键。如果在S201按下了开始键则第1反射台159在原位置进行黑斑校正(包括点亮光源灯)(S202)。在S202之后第1反射台159移动到第1读取位置160(S203)。S203之后,通过DF走稿读取动作读取基准白色记录材料的第1面,控制挡板F1来将基准纸片输送到E2方向(S204)。关于基准白纸读取时的处理后述。S204之后,第1光具座159移动到第2读取位置163(S205)。S205之后,读取基准白纸的第1面,通过控制挡板F1将基准白色记录材料输送到E1方向进行排纸(S206)。S206之后关闭光源灯152,计算白电平校正系数(S208)。
由此,与双面模式相比,由于校正数据生成动作的时间缩短且只使用基准纸片的单面,故具有作为维修用部件的使用也简单这样的效果。就是说,校正数据生成动作的时间缩短这一点与双面动作相比,循环原稿进行读取的方式(循环模式)不需要双面模式所需要的原稿的反转动作,因而可以实现缩短时间。
另外,作为维修用部件的使用容易这一点,与双面动作相比,由于只要单面满足白电平基准即可,故也可以降低作为维修用部件的成本,此外,作为维修用部件还具有只要注意单面即可的优点。
这里,在校正数据生成动作(=调整)中,当然也可以在进行了一次读入动作后,再一次进行基准纸片的对ADF的设置,然后按照执行读入动作,按照这样的顺序在ADF上设置2次(=2次作业)基准纸片进行读入动作。

Claims (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输送基准纸片的输送装置,
一边利用上述输送装置输送基准纸片,一边在预定的读取位置进行读取的读取装置,
控制装置,按照预定的读取模式,将上述预定的读取位置控制为第一读取位置和第二读取位置,使得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
校正装置,基于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得到的第一数据和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上述基准纸片得到的第二数据的比率,生成白电平校正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上述生成的白电平校正值,对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使得其与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电平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预定的读取模式下,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了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一面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预定的读取模式下,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了上述基准纸片的第一面后,在上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读取的上述基准纸片的同一面。
CNB2004100044133A 2003-02-19 2004-02-19 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1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1203/2003 2003-02-19
JP2003041203A JP2004254000A (ja) 2003-02-19 2003-02-19 画像読取装置
JP180673/2003 2003-06-25
JP2003180673A JP2005020239A (ja) 2003-06-25 2003-06-25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3532A CN1523532A (zh) 2004-08-25
CN1275192C true CN1275192C (zh) 2006-09-13

Family

ID=3342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441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192C (zh) 2003-02-19 2004-02-19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450279B2 (zh)
CN (1) CN127519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2594B1 (ko) * 2001-12-21 2007-06-2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시트 반송 장치, 화상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4215179A (ja) * 2003-01-08 2004-07-2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241084B2 (ja) * 2003-02-24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KR100464545B1 (ko) * 2003-04-15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스캐닝 장치 및 그의 쉐이딩 보정 방법
JP4150858B2 (ja) * 2004-09-17 2008-09-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567416B2 (ja) * 2004-10-29 2010-10-20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原稿読取り方法、原稿読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メージスキャナ
US20060170988A1 (en) * 2004-12-03 2006-08-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m carrier
KR100577689B1 (ko) * 2005-01-19 2006-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그 화상독취장치의 가이드필름 오염 체크방법 ,및 그 화상독취장치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043639A (ja) * 2005-06-28 2007-02-15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画像読取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
JP4793260B2 (ja) * 2006-12-27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339981B (en) * 2007-01-02 2011-04-01 Avision Inc Scanner capable of selecting scanning position and method thereof
US7792457B2 (en) * 2007-01-17 2010-09-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riginal conveying apparatus, original conveying program, and original conveying method
US20090103148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11342B2 (ja) * 2007-11-26 2010-0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読取装置
JP4645701B2 (ja) * 2008-08-27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KR20100041428A (ko) * 2008-10-14 2010-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쉐이딩 보정 방법
US8025234B2 (en) * 2008-10-16 2011-09-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an imaging reader
JP2011029961A (ja) * 2009-07-27 2011-02-1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668104B (zh) * 2009-08-04 2011-06-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
JP4849166B2 (ja) 2009-09-30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953233B2 (en) 2010-06-14 2015-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8885235B2 (en) * 2012-11-30 2014-11-11 Xerox Corporation Scanner calibration correcting for foreign matter debris
JP6357404B2 (ja) * 2014-10-28 2018-07-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用紙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検出方法
US9955042B2 (en) * 2016-09-06 2018-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providing shading correction with foreign matter detection
CN113554957B (zh) * 2021-08-19 2022-12-09 新疆恒瑞建安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用多功能展示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2666A (en) * 1991-08-09 1998-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US5515180A (en) * 1992-11-24 1996-05-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5539532A (en) * 1993-08-12 1996-07-23 Nec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with varied subscanning speed
CN1155711A (zh) 1996-01-25 1997-07-30 全友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画面扫描的影像资料补正方法及装置
US6191873B1 (en) * 1996-11-25 2001-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JP3854678B2 (ja) * 1997-01-31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3634633B2 (ja) * 1998-07-24 2005-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3337993B2 (ja) 1998-12-25 2002-10-2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装置
JP3660180B2 (ja) 1999-11-26 2005-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1201804A (ja) 2000-01-17 2001-07-27 Koni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11298A (ja) * 2000-01-28 2001-08-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6958834B1 (en) * 2000-07-11 2005-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2044438A (ja) 2000-07-25 2002-02-08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JP2002199217A (ja) * 2000-12-25 2002-07-12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US7391533B2 (en) * 2001-10-17 2008-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rage medium
JP3720755B2 (ja) * 2001-11-27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システム、画像読み取り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3715919B2 (ja) * 2001-12-21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30007A (ja) * 2002-01-31 2003-08-15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158174B2 (en) * 2002-04-04 2007-0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automatic white balance of digital images
US7327497B2 (en) * 2002-05-14 2008-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JP4078902B2 (ja) * 2002-07-09 2008-04-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4173165A (ja) * 2002-11-22 2004-06-17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4163536B2 (ja) * 2003-03-12 2008-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357190A (ja) * 2003-05-30 2004-12-16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16544A1 (en) 2008-12-25
CN1523532A (zh) 2004-08-25
US7804622B2 (en) 2010-09-28
US7450279B2 (en) 2008-11-11
US20040223192A1 (en) 2004-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192C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7889393B2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therewith
JP4568773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06923A (zh) 图像处理装置、成像装置和程序
CN1691728A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20110181919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307714A (zh) 图像校正装置
CN188518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N1296780C (zh) 成像设备
CN15809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706800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27819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83738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967401A (zh) 曝光图像输入装置、打印装置及图像数据输入控制方法及其程序产品
CN1146758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55092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2869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81098A (zh) 成像装置
JP388048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96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片状介质处理装置
JP2003198838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0040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662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112297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7078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9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