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783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7834A
CN1467834A CNA031105785A CN03110578A CN1467834A CN 1467834 A CN1467834 A CN 1467834A CN A031105785 A CNA031105785 A CN A031105785A CN 03110578 A CN03110578 A CN 03110578A CN 1467834 A CN1467834 A CN 1467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oling
groove
electronic equipment
cooling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105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356C (zh
Inventor
堀田大地
根保康史
近藤优一
斋藤贤一
太郎
南谷林太郎
大桥繁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7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7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3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3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8Computer housing designed to operate in both desktop and tower ori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是一种具有液冷系统的小型电脑,其液冷系统具有液冷结构,该液冷系统通过动力源使冷却液循环,利用冷却液来冷却高热部件,以这种小型电脑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可防止空气混入到使冷媒循环的泵内。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在冷却液进行循环的一部分循环路径上具有气体混入防止机构,以防止空气混入动力源。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冷却液进行冷却的冷却结构的、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液态媒体(冷却液)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的现有技术,例如有特开平6-125188号公报·特开平9-268386号公报中所述的技术。
用冷却液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的液冷系统是设在设备内部的泵使冷却液在金属管的内部循环,循环的冷却液与CPU等发热元件热交换而进行冷却。在液冷系统内,冷却液自然会从密闭的循环路径中蒸发,或气体混入循环路径内,这样,冷却液往往会减少而产生不足的现象。
因此,这些公报中揭示了在液冷系统的配管系统中配置冷却液槽的结构,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发热部分进行冷却。在液冷系统内设槽,将冷却液注入槽内,对减少的冷却液进行补充。
在配管系统未被冷却液充满的液冷系统中,在泵的自吸性能低的场合,气体混入泵内时产生空转等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不能获得高的冷却效果的问题。并且,由于空气混入泵内而产生声音,故必须采取消声对策。
另外,上述现有技术中槽的材料使用塑料等。使用这种材质的槽时,从槽透过或蒸发冷却液,随之空气会混入槽内。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相当于蒸发的冷却液那么多的空气混入液冷系统内部的问题,和因冷却液的减少而使冷却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它具有减少空气混入液冷系统的泵内的混入量的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少从槽透过的冷却液量的机构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用动力源使冷却液循环,利用冷却液冷却高热部件的液冷结构,另外,还具有防止空气混入动力源的空气体混入防止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在冷却液的液冷结构中冷却液蒸发或空气混入多的部分设有防止蒸发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一例之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一例之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冷却液槽的例子,示出流出端配置在槽的中心部的例子,图4(a)为从前方观察时槽的图示,图4(b)是该槽的横向剖视图,图4(c)是表示该槽回转的样子的图示。
图5是本发明的冷却液槽的例子,示出流出端附近设置有突起的例子,图5(a)是该槽的主视图,图5(b)是沿图5(a)中Vb-Vb线的剖视图,图5(c)是与图5(b)类似的附图,表示槽从图5(b)所示的状态回转180度的状态,图5(d)至图5(g)是其它槽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冷却液槽的例子,示出流出端附近设置有气体隔断壁的例子,图6(a)是卸下盖板的该槽的主视图,图6(b)和图6(c)是沿图6(a)中VIc-VIc线的剖视图,分别示出盖板和槽主体,图6(d)是表示安装了盖板的槽的剖视图,图6(e)至图6(h)是其它槽的主视图。
图7(a)至图7(c)是表示因冷却液和空气层的温度降低引起的盖板的变形量的附图。
图8(a)至图8(e)是将本发明实施形式用于台式计算机情况下的例子。
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的槽的外观图。
图10(a)、(b)是图9所示的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作详细说明。说明实施形式用的所有的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反复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本实施形式中,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说明液冷结构的概要。尤其是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在装置的搬运、在将冷却液槽安装到运转部分上时,空气有可能混入泵内。以下,用虚线表示内部构造。
图1中,电子设备具有包括主机100和配置有显示器1000的显示器外壳200。作为显示器外壳200的材料,可采用导热性好的金属制造(例如,铝合金和镁合金等)。
主机100上面配置有键盘300。为了便于说明,图中表示卸掉键盘300的状态。
主机100内部设有搭载有多个元件的配线基板400、硬盘驱动器500、辅助存储装置(例如软盘驱动器、CD驱动器等)。
配线基板400上搭载有发热量大的发热部件,例如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700(下称CPU)。CPU 700上安装有液冷水套800。液冷水套800与CPU 700进行热接触,吸收CPU 700产生的热量,并将该热传给冷却液。CPU 700和液冷水套800通过柔软导热部件(例如,将氧化铝之类的导热性填料混入硅橡胶内形成的部件)连接起来。
使液态媒体(冷却液,例如水、防冻液等)在液冷机构内循环用的动力源、即泵1100设在主机100内。
显示器外壳200的背面内部设有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和吸热机构、即液冷水套800以及泵1100构成液冷机构。
显示器外壳200内部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900、槽1300。槽1300配置在显示器外壳200的上部。槽1300和散热管900相互连接起来。
符号1300是储存冷却液的冷却液槽,用于向冷却机构补充所减少的冷却液。即,即使冷却液从冷却系统蒸发,槽1300的液位也会达到图4中说明的界限液位,可得到充分的冷却性能。
散热管900以蛇行方式设置在显示器外壳200内。散热管900是对CPU 700的热进行散热的主要机构。
液冷水套800、泵1100、槽1300用连接部件例如挠性管1200连接。液冷水套800、散热管900、槽1300是使冷却液循环的循环路径,封入循环路径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泵1100进行循环。
CPU 700产生的热被传递给在液冷水套800内流通的冷却液。冷却液在通过设于显示器1000背面的散热管900期间,该热便通过显示器外壳200的后表面发散到大气中,散热降温后的冷却液再由泵1100送出至液冷水套800内。
图2是本实施形式的笔记本型电脑(将显示器外壳200关闭的状态作为0度,只打开成角度θ的状态)的后视图。如图2所示,槽1300的表面积比散热管900的大。
显示器外壳200的背面上部设置有槽窗1310,以便能看见装在内部的槽。从该槽窗可看见槽内冷却液的状态。图2中,符号1320是冷却液的液面。另外,在上述液冷机构的循环路径中,冷却液及气体部分的收缩、膨胀会引起内压的增减。因此,在本实施形式中,考虑到冷却液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产生的压力,预先将规定量(例如,液冷却机构总体积的15%)的空气混入。
图3是本实施形式的电子设备(显示器外壳200打开的状态)之后视图。在使用笔记本型电脑的场合,如图3所示,打开显示器外壳200的状态的频度最高。本实施形式中,冷却液沿图示的箭头方向循环。
图3中,冷却液槽1300和散热管900的最高位置一样高、或配置在比散热管900稍高的位置上较为合适。这是因为将槽设置在显示器外壳200上部,可提高从面积大的槽散热的效果的缘故。而且,气体层可容易地形成于槽1300内部。
散热管900向下插入冷却液槽1300内,散热管900内的冷却液可向下排出。即,使用电脑时,频度最高的状态下,冷却液朝着与空气易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出。利用这种结构,气体层的一部分气体不容易混入散热管900内。
下面,用图4~图8说明本发明的气体混入防止机构。本发明的气体混入防止机构是这样的机构,即在冷却液和空气等气体混合存在的场合,是用于隔断混合存在的气体流入泵1100内的机构,或者是为了使空气等气体不混入泵1100内的机构。
图4所示为冷却液槽1300的示意图。图4中,冷却液槽1300设置有气体混入防止机构。图4(a)是从正面观察槽1300的图。图4(b)是槽1300的横向剖视图。图4(c)是表示槽1300回转状况的图。
图4(a)中,散热管910、920与槽1300连接。在本实施形式中,槽1300具有正方形的形状。散热管910是使冷却液流入冷却槽1300的流入端915一侧的散热管。散热管920是从冷却槽1300流出冷却液的流出端925一侧的散热管。因此,冷却液从散热管910流入槽1300,流出到散热管920。
图4(b)所示为槽1300水平放置状态的图4(a)之切断面IVb-IVb的附图。
本实施形式的液冷机构用于笔记本形电脑,槽1300设在显示器外壳200内。因此,槽1300内的冷却液1410的液面位置根据显示器外壳200的使用角度而变化。图4(c)所示为液面相应于显示器的使用角度的变化情况。
液面1400是为了使空气不混入流出端925的界限液面。该界限液面1400根据槽1300的配置而变化。
图4(b)中,流出端920配置在槽1300的中央部(中心)。这种场合,无论显示器外壳200呈怎样的倾斜角度,为使流出端925处于冷却液1410中,冷却液必须是槽1300的体积的一半的量。因此,这种场合的冷却液的液面如图4(b)、图4(c)所示,无论在哪一个断面上,均成为该断面高度的一半。即,这时的液位(界限液位)1400为图4(b)的断面的一半的液位。
这样,若为图4所示的流出端925的配置位置,则无论槽1300呈怎样的倾斜角,相对于流出端925移动时、回转时的界面位置最稳定。界限液位也在槽1300的厚度的一半的位置。冷却液1400的残余量变成界限液位1400以下时,流出端925与空气层接触,空气混入循环路径。
另外,像本实施形式的笔记本型电脑那样,在显示器的使用方向固定成一定程度的场合,考虑到该方向,可调整流入端的配置位置。即,显示器外壳200不向主机的负方向回转。往往沿相反方向回转约200度以上。
因此,例如在图4(a)的槽1300如图2所示设置在显示器外壳200上时,也可不将流出端配置在正中间,而是配置在离y方向的边的中点为α(α>0)的位置上。这是因为显示器外壳200很少呈向下方向,故在y方向上,空气层1420也很少来到更下方,即使流出端925位于更下方也没什么问题的缘故。这样,考虑到包括槽1300在内的结构(显示器外壳200)的使用状况,只要在使用上没什么影响,则可将流出端925配置在偏离槽1300的中心的位置。
这样,在图4的冷却液槽1300中,流出端925始终与液面接触,故可防止空气混入内部。
下面,用图5~图8对气体混入防止机构的其他例子作说明。
首先,图5表示将防止空气混入机构设在槽1300的内壁上的例子。图5(a)是槽1300的主视图。图5(b)是槽1300的剖视图。图5(c)是将图5(b)回转180°的图。
图5中,与图4不同的新结构是设在槽1300内壁上的突起部1500。该突起部1500成为气体混入防止机构。如图5(a)、图5(b)所示,本实施形式中,该突起部1500的周围是以流出端为中心的圆形。突起部1500向流出端925隆起成球形。
图5中,对将冷却液槽1300的上下急剧地颠倒180°情况下的空气层1420的移动路径作说明。移动前[图5(b)的状态]的空气层1420,当槽急剧颠倒时,空气层瞬间位于冷却液槽的下部位置1420’。其后,如图5(c)所示,因重力作用空气层逐渐移至槽上部,变成移动后的空气层位置1420’。
像上述那样空气层移动时,可认为空气进入流出部925内部。在图5的实施形式中,为了防止空气进入流出端925,在流出端925附近设突起部1500,在流出端925附近使空气层通过的路径狭窄。留间隙是为了使冷却液流入流出端925。该突起部1500成为空气层1420通过时的阻力,空气层不容易通过流出端925附近。根据这种结构,可避免空气从循环路径混入泵内。
本实施形式中,由于突起部1500周围呈圆形,故不仅在可上下颠倒的场合,而且,在可向左右方向回转的场合等,无论对哪个方向均可防止空气层进入。周围的形状除了圆形外,还可以是椭圆形、八角形、菱形等。
回转方向固定在特定方向时,只要是空气层不容易从回转方向通过的形状即可。例如,像笔记本型电脑那样,主要是上下方向(图4中y方向)回转的情况下,即使是长方形等形状也可以。图5(d)~图5(g)所示为突起部的周围形状的其他例子。
如图5(b)所示,突起部的面是球状的,但不局限于这种形状,也可以是朝向流出端925的三角形形状等其他形状。但是,槽1300的内壁间的宽度W,在靠近流出端925的部分变得最窄,随着向外侧靠近而逐渐倾斜的结构最合适。宽度窄,施加给空气的压力增大,宽度宽则压力降低。因此,空气不容易进一步靠近突起部1500周边,即使空气接近突起部1500,也不滞留在突起部1500附近,而容易被导向突起部1500外侧。
本实施形式中,流出端925配置在槽1300中心部,但如用图4说明的那样根据场合亦可配置在偏离中心部的位置。
图6以后,对在流出端925周围设置作为气体混入防止机构的气体隔断壁的例子作说明。
图6(a)是卸下槽1300的盖之后,从正面观察的图。图6(b)、图6(c)是盖和槽1300的剖视图。图6(d)是盖上盖的状态之剖视图。图6中,与图4不同的新结构是设在流出端925周围的气体隔断壁1600。该气体隔断壁不是改变图5所示的内壁的形状,而是用于隔断流出端925附近的空气通过,使空气不容易流入流出端925的构件。
图6(a)的气体隔断壁1600是4个钩状或“<”字形的壁组合起来的构件。在流出端925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向外配置有“<”字形的壁。而且,各壁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路),以使冷却液流向流出端925。
如笔记本型电脑那样,在槽1300基本上是沿上下方向转动的场合,空气层的移动方向也基本是上下方向。这种场合,如图6(a)所示,通向流出端925的通路分别沿倾斜方向形成,由于是这种结构,故可使进入通路的空气量减少。
如图6(a)所示,也可增加这样的结构,即将通路前端的宽度1604设得窄一些,将流出端附近的宽度1602设得宽一些。根据这种结构,可防止空气混入气体隔断壁1600内,而且混入的空气可顺畅地排出。
图6(a)的结构中,将气体隔断壁1600设成“<”字形,但,将直线状的壁组合起来也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空气进入流出端925,其例示于图6(e)。另外,在基本上是沿上下方向转动的场合,如图6(f)所示,也可相对于上下方向设隔断壁1600。
但,像“<”字形和如图6(g)所示,用壁的端部从流出端925将空气导向朝外的方向的结构较合适。因为可以防止碰撞到壁上的空气沿着壁而从壁的间隙(通路)进入流出端925。例如,在空气层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场合,空气碰撞到“<”字形壁的凹部时,便沿着壁向倾斜方向前进,在移动到壁端部时,空气具有流向倾斜外侧方向的速度,由于其势头而向气体隔断壁外侧移动,故可使空气难进入。
另外,也可将各结构组合起来。图6(h)是将图6(a)、图6(e)的结构组合起来的图。图6(h)中,形成双重气体隔断壁,即使图6(e)相对于图6(a)的结构转动45度后的结构重叠起来而形成。将转动45度后的隔断壁重叠起来,不妨碍向冷却液槽1300外流出,不仅上下左右方向、而且对角方向的空气层移动时也可以很少进入流出端925。
下面,用图7对因冷却液槽1300的内压引起的变形作说明。
由于温度变化,密闭的冷却液槽1300内的空气层和冷却液的体积会膨胀或收缩。由于该体积的变化,槽1300的内压产生变化,负荷施加到冷却槽的各个面上。因此,希望槽1300具有能耐受该负荷的结构。
例如,对具有图6(a)~图6(d)中说明的气体隔断壁1600的结构的冷却液槽1300的情况下的耐负荷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d)所示,槽1300具有由顶板罩1700、底板罩1710、侧面壁1720构成的壳体。气体隔断壁1600分别与顶板罩内壁和底板罩内壁接合。即,气体隔断壁1600构成罩内壁的支承部。
图7(a)所示为,温度下降,冷却液和空气层收缩情况下的顶板罩的变形罩。如图7(a)所示,该接合面1730和侧壁1720一起支承各内壁。
这样,设有气体隔断壁和罩内壁之接合面1730的结构便成为对槽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即,缩短了一个支承部和相邻的支承部之间的跨度。因此,可减小槽1300内的冷却液等的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变形量。另外,壳体侧壁和气体隔断壁构成支承部,与支承部仅为壳体侧壁的场合相比,可以减少一个支承部件所承受的负荷。这种结构可提高冷却液槽1300对负荷的耐受性。
图7(b)所示为气体隔断壁的另一侧。图7(b)中,是将图6(a)的气体隔断壁的端部弯成圆形形状1620设在内侧。其理由如下。
图7(a)中,支承部间的跨度大的对角方向附近的支承部1610容易受最大的应力。这样,容易受最大应力的部位若存在着接合面端部,则在完容循环期间有可能破坏。因此,在图7(b)的场合,使接合面端部避开承受最大应力的支承部1610周边,这样,可进一步增加气体隔断壁1600的破坏强度。
图7(c)所示为没有支承部情况下的罩的变形量。这样,仅由槽1300壳体侧面支承时的变形量比具有支承部时的变形量大。
在图7的例子中,是将气体隔断壁1600设成兼作支承部用的结构,但,也可将支承部和气体隔断壁分开设置。例如,也可与气体隔断壁1600分开,将支柱设在槽1300内部作为支承部。
图7中,对将气体隔断壁1600作为支承部,从而增强槽的耐用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图5的结构是将内壁的一部分加厚而构成的。这样,通过在槽的壁上将容易承受应力的部分加厚,也可提高破坏强度。
以上,对在冷却液槽1300中设气体混入防止机构的实施形式作了说明,但,也可在其他部位设气体混入防止机构。上述实施形式中,散热管的断面积较小。但是,使用断面积大的管子则使冷却液在散热管内循环的动力减少。
这种情况下,也可将上述气体混入防止机构设在散热管内。即,在显示器外壳200内装的散热管的至少一处设图6等的气体混入防止机构。这是考虑到冷却液槽1300不设在图3等所示的位置。而是配置在显示器外壳200下方时,在粗散热管内形成空气层的场合使用。
下面,用图8对台式电脑使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作说明。图8(a)中,台式电脑在壳体1800的正面具有投入电源用按钮1810、CD-ROM驱动器1820、软盘驱动器1830等。另外,内部的处理机用本发明的液冷机构进行冷却。图中,用虚线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液槽1300。图8(b)中的符号1840是横置场合使用的支脚(支柱)。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型电脑不同,不是携带使用的电脑,而是以固定方式使用的电脑。因此,使用状态有如图8(a)所示那样横置的场合,和图8(b)所示那样竖置的场合两种。
图8(c)~图8(e)是说明冷却液槽1300的构造的图。在这些图中,表示从槽1300流出冷却液的散热管流出端925,后面的结构省略了。本实施形式中,散热管从槽1300的一角向倾斜方向插入。该方向在竖置的情况下具有向上方向A成分,和在横置情况下具有向下方向B成分。插入的部位,可以是竖置时的底面和横置时的底面相连接的边的两端1850中的任一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界限界面的位置根据插入的长度而变化。
这样,因流出端925是从槽1300的下部向上方突出的结构,故在竖置、横置的任何情况下,只要冷却液的液面在界限界面以上,就会减少空气层的混入。
在台式电脑的场合,也可使用图4~图7的实施形式。以上对电脑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作了说明,但也可适用于其他具有存在发热问题的半导体装置等的电子设备。
以上,对在槽内存在着空气层的情况下防止空气混入泵内的结构作了说明,下面对为了减少空气混入槽内、或为了减少冷却液从槽内蒸发的结构作说明。槽是为了补充在冷却过程中从整个水冷结构透过或蒸发的冷却液的构件。但是,对水冷构造的各部件进行比较时,由于槽的表面积大,故存在着该槽引起的冷却液透过量或蒸发量多的问题。
这里,用图9、图10表示为了减少从储存冷却液的槽透过的液态媒体的透过量。
图9是设在本实施形式的电子设备上的槽1300的立体图。
槽1300的表面用镍、铝、铜、或不锈钢等冷却液透过量少的金属进行镀层处理。
图10(a)是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槽1300之剖视图。
构成槽1300的塑料1900其液体的透过量大。
因此,用冷却液透过量少的金属,即镍进行镀层,形成薄膜1910。这样,槽1300的构成材料与塑料或丙烯的场合相比,可减少液体透过量。因此,整个装置既轻又可减少因冷却液透过或蒸发而导致的冷却液机构内部的冷却液减少和消失,还可减少冷却性能的下降及不能冷却的情况。
作为薄膜1910的材料,用铝、或铜、或不锈钢代替镍,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另外,作为薄膜1910的材料,用异丁橡胶、丁睛橡胶、氟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百治磷橡胶、聚硫橡胶等材料代替镍、铝、铜、不锈钢等金属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上述实施形式中,作为将这些材料附着在槽表面上的表面加工方法,是用镀层方法进行说明的,但,也可用例如真空蒸镀、阴极真空喷镀等物理蒸度技术。尤其是在阴极真空喷镀的情况下,槽表面可获得更好的粘结性。
另外,如图10(b)所示,也可用镍、铝、铜、不锈钢等金属代替构成槽1300的塑料1900,构成金属壳体1920。该结构可省略镀层加工蒸镀加工等处理。
以上,可进行稳定的冷却液补充,而且还可提高冷却机构的可靠性乃至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Claims (22)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发热部件;
将上述发热部件的热吸收到冷却液中的吸热机构;
将上述冷却液吸收的热量散发掉的散热机构;
使上述冷却液体在上述吸热机构和散热机构内循环的动力源;
防止气体混入上述动力源的气体混入防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吸热机构和散热机构形成使上述冷却液流动的循环路径,
上述气体混入防止机构具有隔断在上述循环路径内流动的气体流的气体隔断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散热机构还具有储存冷却液用的冷却液槽,
上述气体隔断壁形成在该冷却液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吸热机构和散热机构形成使上述冷却液流动的循环路径,
上述气体混入防止机构是上述循环路径的内壁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散热机构还具有储存冷却液用的冷却液槽,
上述气体混入防止机构形成在该冷却液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还具有收放上述发热部件和上述吸热机构的第1壳体,和收放上述散热机构的第2壳体。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半导体装置;
与上述半导体装置相连接的吸热机构;
内装有上述半导体装置和吸热机构和第一壳体;
对上述吸热机构所吸收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
内装有上述散热机构的第二壳体;
将上述吸热机构和散热机构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件;
使冷却液在上述吸热机构、连接部件和散热机构内循环的泵;
隔断混入到上述冷却液内的气体流用的隔断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散热机构在上述第二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具有上述冷却液的槽,
上述槽内设置有上述隔断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隔断机构配置在上述槽的中心部,从上述槽流出的上述冷却液流入用的上述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配置在上述隔断机构的中心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隔断机构在上述第一端周围的一部分上还具有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壁是钩状的数个壁,围绕着上述第一端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槽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顶板罩和底板罩,
上述壁与上述顶板罩和底板罩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槽具有用金属进行镀层的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半导体装置是处理机,
上述第一壳体还具有母插件,
上述第二壳体还具有显示部。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机;
设置在上述处理机上部的水套;
在上述水套内对冷却液进行驱动的泵;
内部装有上述处理机、水套、驱动泵的第一壳体;
储存冷却液用的槽;
使冷却液从上述第一壳体流到上述槽内的第一散热管;
使冷却液从上述槽流到上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散热管,该第二散热管的端部插入上述槽的内部;
内部装有上述槽和第一及第二散热管的第二壳体,
上述槽内部的第二散热管的端部周边设置有气体混入防止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防止空气混入机构是上述槽内壁的突起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突起部的周围是圆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防止空气混入机构是设在上述端部周边的气体隔断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气体隔断是凸部与上述端部相向的钩状壁,它配置在上述端部周围的四个方向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
上述钩状壁两端部具有弯曲面。
21.一种液冷系统,包括:
吸收处理机的热量的水套;
吸热机构,它具有在上述水套内驱动冷却液的驱动泵;
储存冷却液的槽;
使冷却液从上述吸热机构流到上述槽内的第一散热管;
使冷却液从上述槽流到上述吸热机构的第二散热管,该第二散热管的端部插入上述槽内部;
上述槽内部的第二散热管的端部周边设置有防止空气混入机构的散热机构。
22.一种液体槽,是储存液冷系统的冷却液用的液体槽,从上述液体槽流出冷却液的流出周边设置有防止空气混入机构。
CNB031105785A 2002-06-28 2003-04-10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3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8937/2002 2002-06-28
JP2002188937 2002-06-28
JP188937/02 2002-06-28
JP203456/02 2002-07-12
JP203456/2002 2002-07-12
JP2002203456A JP3885679B2 (ja) 2002-06-28 2002-07-12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7834A true CN1467834A (zh) 2004-01-14
CN1299356C CN1299356C (zh) 2007-02-07

Family

ID=29782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05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356C (zh) 2002-06-28 2003-04-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47282B2 (zh)
JP (1) JP3885679B2 (zh)
CN (1) CN1299356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782C (zh) * 2004-02-16 2007-10-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冷系统及具有该液冷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0370143C (zh) * 2004-03-31 2008-02-20 株式会社东芝 供液泵、冷却系统、及电气设备
CN100406742C (zh) * 2004-03-31 2008-07-30 株式会社东芝 泵及冷却装置以及电气设备和个人电脑
CN100413390C (zh) * 2004-08-20 2008-08-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设备的液冷系统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01122302B (zh) * 2006-08-11 2010-11-1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CN101752331B (zh) * 2008-12-04 2013-04-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护套、冷却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05051894A (zh) * 2013-03-14 2015-11-11 泰克图斯科技公司 用于冷却计算设备内的集成电路的系统
CN109426049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循环散热装置、液冷循环散热系统及光学投影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0606B2 (ja) * 2002-09-20 2004-12-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WO2005045333A1 (en) * 2003-11-11 2005-05-19 Showa Denko K.K. Expansion tank device,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expansion tank device, and liquid cooling radiator
JP2005315158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oshiba Corp ポ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234635B2 (ja) * 2004-04-28 2009-03-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5317796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oshiba Corp ポ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317798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343032B2 (ja) * 2004-05-31 2009-10-14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構造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344562A (ja) * 2004-06-01 2005-12-15 Toshiba Corp ポ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6017799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itachi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液冷装置
EP1762892B1 (en) * 2004-06-30 2012-07-1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anel, projector with such liquid crystal panels,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such a projector
JP2006017786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itachi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晶パネルの液冷装置
JP4056504B2 (ja) 2004-08-18 2008-03-05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6242479A (ja) * 2005-03-03 2006-09-14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25270B2 (ja) * 2005-09-27 2011-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の構造
JP2007103633A (ja) * 2005-10-04 2007-04-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7595468B2 (en) * 2005-11-07 2009-09-29 Intel Corporation Passive thermal solution for hand-held devices
US7403392B2 (en) * 2006-05-16 2008-07-22 Hardcore Computer, Inc. Liquid submersion cooling system
US7414845B2 (en) * 2006-05-16 2008-08-19 Hardcore Computer,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 liquid submersion coole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9017078A1 (ja) * 2007-07-30 2009-02-05 Nec Corporation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4903295B2 (ja) * 2008-04-21 2012-03-28 ハードコア コンピューター、インク. 配列接続された電子装置の液体浸漬冷却用ケース及びラックシステム
US20110081839A1 (en) * 2009-10-06 2011-04-07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a curved edge
US8892238B2 (en) * 2009-10-06 2014-11-18 Edward T. Sweet Edge break details and processing
US20110089792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housing
US8941981B2 (en) 2010-10-22 2015-01-27 Xplore Technologies Corp. Computer with high intensity screen
TWI583680B (zh) * 2011-08-31 2017-05-21 大塚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喹啉酮化合物
TWI510902B (zh) 2013-11-07 2015-12-01 Acer Inc 散熱組件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05658018B (zh) * 2014-08-14 2018-07-10 上海绿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134a的两相冷却系统
CN105737432A (zh) * 2014-12-08 2016-0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环路热管用温差电致冷器
TWM523841U (zh) * 2015-11-27 2016-06-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裝置及其集氣瓶
TWI688326B (zh) * 2018-01-17 2020-03-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冷卻液補充機構及具有冷卻液補充機構的冷卻循環系統及電子設備
CN108650866A (zh) * 2018-07-27 2018-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087300A (zh) * 2021-03-12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气装置
CN117450716B (zh) * 2023-12-21 2024-03-12 江苏鹏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循环冷却液的液冷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9102A (en) * 1974-10-18 1976-11-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oling liquid de-gassing system
FR2368163A1 (fr) * 1976-10-14 1978-05-12 Cilas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e tete laser
US5048599A (en) * 1990-10-11 1991-09-17 Unisys Corporation Leak tolerant liquid cooling system employing an improved air purging mechanism
JP2801998B2 (ja) 1992-10-12 1998-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3385482B2 (ja) * 1993-11-15 2003-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
US5606341A (en) * 1995-10-02 1997-02-25 Ncr Corporation Passive CPU cooling and LCD heating for a laptop computer
JPH09268386A (ja) 1996-04-02 1997-10-14 Hitachi Ltd 電子計算機の防食方法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3840808B2 (ja) 1998-07-01 2006-11-0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熱媒加熱搬送装置
JP3315649B2 (ja) * 1998-08-11 2002-08-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GB2349985A (en) * 1999-05-11 2000-11-15 Ben Has Yu Liquid-cooling system for a computer
US6226178B1 (en) * 1999-10-12 2001-05-01 Dell Usa, L.P.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in a computer
JP3607608B2 (ja) * 2000-12-19 2005-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の液冷システム
JP2002188876A (ja) * 2000-12-20 2002-07-05 Hitachi Ltd 液冷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US6711017B2 (en) * 2001-07-17 2004-03-23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unit
TW558611B (en) * 2001-07-18 2003-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mall pump, cooling system and portable equipment
JP3636118B2 (ja) * 2001-09-04 2005-04-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装置用の水冷装置
JP3961844B2 (ja) * 2002-02-08 2007-08-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却液タンク
TWI234063B (en) * 2002-05-15 2005-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782C (zh) * 2004-02-16 2007-10-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冷系统及具有该液冷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0370143C (zh) * 2004-03-31 2008-02-20 株式会社东芝 供液泵、冷却系统、及电气设备
CN100406742C (zh) * 2004-03-31 2008-07-30 株式会社东芝 泵及冷却装置以及电气设备和个人电脑
CN100413390C (zh) * 2004-08-20 2008-08-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子设备的液冷系统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01122302B (zh) * 2006-08-11 2010-11-1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CN101752331B (zh) * 2008-12-04 2013-04-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护套、冷却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05051894A (zh) * 2013-03-14 2015-11-11 泰克图斯科技公司 用于冷却计算设备内的集成电路的系统
CN109426049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循环散热装置、液冷循环散热系统及光学投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84958A (ja) 2004-03-18
US6947282B2 (en) 2005-09-20
JP3885679B2 (ja) 2007-02-21
CN1299356C (zh) 2007-02-07
US20040001312A1 (en) 200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356C (zh) 电子设备
JP3594900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一体型コンピュータ
CN1170466C (zh) 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JP3994948B2 (ja) 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140495B2 (ja) 冷却モジュール
KR100731366B1 (ko) 평면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냉각 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횡류팬
CN1725150A (zh) 液体循环系统以及使用了该液体循环系统的液冷系统
CN162592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JP5156855B2 (ja) 液冷式放熱装置
WO2020253723A1 (zh) 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
CN101142866B (zh) 吸热构件、冷却装置及电子机器
US2008002498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cooling unit
CN100347636C (zh) 用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液体冷却装置
JP200908812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791320A (zh) 电子装置
CN1942089A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603591A (zh) 具有泵单元的电子设备
EP1708263A1 (en) Cooling jacket
CN1455953A (zh) 电子装置
CN1396507A (zh) 包括多个散热片和用于送风的风扇的冷却装置以及其上安装有该冷却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690438A (zh) 具有泵的电子设备
JP2013026526A (ja) 冷却ユニット
KR20160137292A (ko) 회전팬 블레이드부 자체의 표면냉각효과를 이용한 냉각팬
CN1690439A (zh) 电子装置
JP2008249314A (ja) サーマルサイフォン式沸騰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310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okoham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23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Yokohama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25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1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