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2319A - 经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经编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2319A
CN1522319A CNA028134192A CN02813419A CN1522319A CN 1522319 A CN1522319 A CN 1522319A CN A028134192 A CNA028134192 A CN A028134192A CN 02813419 A CN02813419 A CN 02813419A CN 1522319 A CN1522319 A CN 1522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tricot
latent crimp
braided fabric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34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2071C (zh
Inventor
����̩ʷ
三宅泰史
片冈直树
�˱�Т
池田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661813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52231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2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2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20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20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编织物,含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不含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拉伸率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60%以上,而且,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15%以下。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在高温染色时或由重复洗涤、重复伸缩等引起的伸缩功能的降低少,高拉伸性且伸长恢复性优良,而且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和形态保持性优良。

Description

经编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织物和使用该经编织物的泳衣、运动衣料、内衣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运动衣料、内衣料恰好合身,并且对于身体的运动具有优良的运动跟随性,从而伸长恢复性优良的弹性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作为具有高拉伸性且伸长恢复性优良的编织物,将聚氨酯类或聚醚酯类等弹性纤维(以下简称为弹性纤维)交织的编织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的假捻加工丝交织的编织物,被广泛用于运动、内衣料等。另外,尤其作为紧贴在身体的衣料,例如,用特里科经编机编成的双向经编平针织物,或用拉舍尔经编机编成的经缎网眼织物、经编网眼织物等表面平滑性优良,形态保持性比较良好的经编织物被广泛应用。
将弹性纤维交织的经编织物,拉伸性或伸长恢复性优良,但是弹性纤维热定形性低,而且收缩应力大,导致经编织物达到较高密度,因此由该经编织物构成的制品,具有给穿用者施加重量感的缺点。进而,由于穿用重复伸缩、重复洗涤、洗涤后的滚筒干燥等物理作用,或洗涤时的漂白剂、水池的杀菌剂等中使用的活性氯、皮脂或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机脂质成分、日光暴晒等的化学作用,编织物中的弹性纤维的伸缩性能会下降,或弹性纤维会脆化,由此产生制品的伸缩功能下降或形态变化,具有难以长期使用的缺点。
另一方面,为了减轻重量感,将布坯向经方向和纬方向拉伸而实施热定形时,弹性纤维会从编织物的间隙露出,有损制品外观的审美性,同时由于制品的重复洗涤、穿用引起的重复伸缩等弹性纤维的功能下降和脆化会进一步加速。另外,由于弹性纤维本身具有高伸缩力,可以防止布坯产生直条等缺陷,所以在编织或染色加工工序中,需要对编织物进行高度的张力管理,导致成本升高。
另一方面,使用由与弹性纤维相比相对前述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具有较强耐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制造的聚酯系合成纤维,通过假捻、捻丝等公知的技术作成具有伸缩性的加工丝,代替弹性纤维使用该伸缩性加工丝的编织物的衣料制品也在市场中展开。
将这些假捻加工丝和捻丝交织的经编织物,对前述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伸缩功能的保持性、耐脆化性优良,而且具有在编织或染色加工工序中容易处理的优点,但假捻加工丝或捻丝的伸缩力小于弹性纤维,而且由于具有膨松性,编织物的填充度变粗,具有难以得到高拉伸性的缺点。另外,由假捻加工丝或捻丝构成的编织物,因假捻加工丝或捻丝的卷曲在编织物表面产生凹凸感或皱纹感,成为耐起球性或耐抽丝性低下的编织物,进而,由于加工丝的膨松性,丝与丝之间的摩擦增加,成为伸长恢复性或形态稳定性低的编织物。
作为具有上述缺点的弹性纤维,或聚酯系合成纤维的假捻加工丝或捻丝的替代品,提出了两成分的聚合物结合成并列型或偏心皮芯型的复合丝的各种提案。例如,在特公昭44-2504号公报中记载了将具有固有粘度差的两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实施偏心复合纺丝的复合丝,在特开平5-295634号公报中记载了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和比其高收缩成分的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实施并列型复合纺丝的潜在卷曲型复合丝,另外,在特公昭43-19108号公报中记载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合物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物的复合丝。
但是,使用这些公知的复合丝时,这些复合丝的伸缩力,与前述假捻加工丝或捻丝一样小,所以只能得到拉伸性低下的编织物。另外,这些并列型或偏心皮芯型复合丝,在2.5cm间隔平行配置10~40根丝而编织的经编机上,由于与张力杆和导丝器摩擦,出现弹簧状独特的卷曲形状,所以复合丝的单丝缠绕,容易引起断丝。因此,具有只能生产密度大且致密性低下的编织物的缺点。因此,现有情况下得不到作为对身体恰好合身衣料所要求的特性,即,得不到同时满足表面平滑性、致密性、拉伸性、及伸缩功能的耐久性的编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专心研究,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经编织物,含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不含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拉伸率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60%以上,而且,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15%以下。
2.根据上述1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10wt%以上的混合比率被编成。
3.根据上述1或2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10~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4.根据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复合2种聚酯而构成,而且,其至少1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7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酯复合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而构成,而且,其至少1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6.根据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满足下面(a)~(c),
(a)初始拉伸抵抗度为10~30cN/dtex,
(b)显现卷曲的伸缩伸长率为10~100%,伸缩弹性率为80~100%,
(c)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1~0.5cN/dtex。
7.根据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5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合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而构成。
8.根据上述3~7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为聚酯系和/或聚酰胺系合成纤维。
9.根据上述1~8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3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合成并列型而构成。
10.根据上述1~9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25~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11.根据上述1~10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35~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12.根据上述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编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LwCF)为500~1500。
13.根据上述1~12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相对经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编织物密度之比(线圈纵行数/线圈横列数)为0.6以上1.0以下。
14.根据上述1~13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编织物的编成组织为半(ハ一フ)组织。
15.一种泳衣,使用上述l~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16.一种运动衣料,使用上述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17.一种内衣料,使用上述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形态稳定性等优良的同时,对于身体的运动在纵方向、横方向上都没有顶的感觉而运动跟随性优良,而且,重复洗涤或充分穿用后也可以保持这些性能。
以下,对于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不含弹性纤维。弹性纤维是指具有300%以上的拉伸度的纤维,是以聚氨酯系、及聚醚酯系弹性纤维等为代表的纤维。使用弹性纤维的编织物,如前面所述,在编织物中产生重量感,而且由于穿用时的重复伸缩等伸缩功能下降,或由于化学作用容易出现脆化。因此,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其特征是不含弹性纤维。
对于所谓的伸缩功能下降和脆化的耐久性,在作为目标的衣料式样中缝制编织物而构成制品,最好实际使用而进行评价。但是,实际使用而进行评价时,根据使用者的个体差别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果,难以定量化。因此,通过下述的模型评价,定量评价耐久性。
例如,作为在水池中穿用的泳衣,设想编织物的制品化的模型评价中,将活性氯浓度调整为100ppm(利用次氯酸钠调整)、pH=7.0±0.5(利用盐酸调整)、水温调整为35℃,在容积为50升的水槽内,将编织物向经方向或纬方向30%伸长并浸渍6小时,之后,使编织物脱水并风干。重复5次该浸渍处理,测定浸渍处理前后,将编织物60%伸长时的应力保持率。
60%伸长时的应力,是根据JIS-L-1080(定速伸长法)测定的应力,是将5cm宽的编织物相对伸长前夹板之间的距离以每分300%的拉伸速度,刚伸长至夹板之间距离的60%后的应力。将浸渍处理前的60%伸长时的应力设为100%时,用百分比算出浸渍处理后的应力,评价应力保持率。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该应力保持率,优选40~100%,更加优选60~100%,特别优选80~100%。应力保持率在该范围内时,合身感优良,而且,编织物不收缩,所以可以得到没有发紧感的制品。
另外,例如作为紧贴身体的运动装或内衣料,设想编织物的制品化的模型评价中,将鲨烯(皮脂成分的一种)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农药乳化剂(ェマルグン)409P:花王株式会社制造)按1∶1混合的物质用水稀释,调整为水温35℃的10%水溶液。在该水溶液中将编织物浸渍3小时,将编织物浸渍处理之后,进行脱水,通过碳式耐晒试验器进行20小时的紫外线暴晒。该浸渍、及紫外线暴晒前后的60%伸长时的应力保持率,通过前述方法测定而进行评价。作为紧贴身体的运动装或内衣料,在设想编织物的制品化的模型评价中,该编织物的应力保持率,也优选40~100%,更加优选60~100%,特别优选80~100%。
本发明的编织物,其特征是经编织物。经编织物,构成编织的编成线圈的约束力较高,而且被编成的纤维向编织物的长度方向供给,所以与横编织物或圆形编织物相比,其形态保持性和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优良。与身体紧贴而使用的衣料,与外套、便服等一般外衣相比,穿用时的编织物形态的变形非常大,所以在形态保持性低下的横编织物或圆形编织物,在穿用时出现松弛或松懈,穿用者容易产生不适感。另一方面,在与身体紧贴使用的衣料中组合外衣而穿用时,布坯与布坯之间的接触阻力,成为阻碍身体运动的原因,所以与身体紧贴使用的衣料用编织物,优选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优良的。从而,为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经编织物是最适合的。
在本发明中,经编织物包括半经编织物(ハ一フトリ コツト)、后半组织(バツクハ一フ)、双梳栉经平组织、双向经平组织等用特里科经编机编成的编织物,经缎网眼织物、经编网眼织物、薄纱、透花织物等用拉舍尔经编机编成的编织物。为了得到编成的经编织物的拉伸性、合身性等效果,优选半组织。本发明的经编织物,例如,以隔距为2.54cm间隔的针根数为8~40根的编织机制造的编织密度的,而且,在本发明中为了达到经编织物的填充度,优选2.54cm间隔的针根数为12~36根的,更加优选24~36根的。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经方向及纬方向的拉伸率都是60%以上。拉伸率,是根据JIS-L-1080(定速伸长法)测定的,是将5cm宽的编织物相对伸长前的夹板之间的距离以每分300%的拉伸速度,将达到44.1N的负载时的夹板之间距离,相对伸长前的夹板之间距离以百分比表示的值。在这里所说的每5cm宽的编织物对应的44.1N的负载,是人穿脱衣服时,编织物被拉伸的情况下所承受的最大负载。
穿用纬方向的拉伸率小于60%的衣服的情况下,在穿脱时制品的横方向被伸长,所以穿脱性下降。另外,穿用衣服而进行各种运动时,腕部、肋下部、腰部、臀部、肘部、膝部等部位,与衣服的横方向相比反而纵方向被伸长。运动时人皮肤的最大伸长度是60%左右,所以使用经方向的拉伸率小于60%的编织物的衣服,穿脱容易性或运动跟随性低下。如上所述,经编织物有必要具有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60%以上的拉伸率。
进而,具有拉伸性的编织物,通常在经方向和/或纬方向上20%左右伸长的状态使用,所以经方向和纬方向的至少一方,优选具有80%以上的拉伸率。进而,更加优选经方向、纬方向都具有80%以上的拉伸率。另一方面,如果拉伸率超过200%,编织物表面会产生绒头或发皱感,平滑性下降,所以编织物的拉伸率优选在200%以下,更加优选在160%以下。
进而,相对经方向的纬方向的拉伸率的比,优选0.5以上2.0以下,更加优选0.7以上1.7以下,特别优选1.0以上1.5以下。将拉伸率的比差异大的衣服在身体紧贴穿用时,编织物的应力会产生方向性,所以衣服容易往上窜或往下窜,导致不适感。因此,编织物的拉伸率的比,在经方向和纬方向中,优选保持如上所述的平衡。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在经方向、纬方向上都在15%以下。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是根据JIS-L-1080(定速伸长法)测定的,是相对伸长前的夹板之间的距离以300%/分的拉伸速度,拉伸至60%的伸长率,将刚恢复时的变形长度,除以原来的夹板之间距离而用百分比表示的值。
为了得到高的拉伸率,可以利用使形成编织物的编织组织松弛的方法,任意设定编织物的拉伸率,但是随着拉伸率的增加布坯的致密度减少,布坯的伸长恢复力下降,所以残留变形增加。在实际的衣料中,该变形成为缺点,例如,穿用时残留变形若大于15%,穿用后具有出现衣服的皱纹、松弛、肘突、膝突等形态变化的趋势。从而,将编织物刚伸长恢复后的残留变形,在经方向、纬方向都有必要在15%以下,更加优选10%以下,特别优选在7%以下。另外,残留变形低于0%的,在目前的布坯中几乎没有,但残留变形低于0%的情况下,在衣服穿用时对身体的紧固效果增加,对穿用者带来发紧感。因此,残留变形优选在0%以上。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具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
在本发明中,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是指至少由两种聚合物成分构成的合成纤维(具体来说大部分是接合成并列型或偏心皮芯型的),通过热处理可以发现卷曲。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中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在经方向、纬方向上都得到高拉伸性和伸长恢复性的基础上,优选相对编织物为10wt%以上,更加优选25wt%以上,特别优选35wt%以上。如果在10wt%以上,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的拉伸率和适度的残留变形的经编织物。另一方面,只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即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对于编织物作为100wt%编成的经编织物,也具有良好的拉伸性。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100wt%构成的经编织物,虽然可以满足充分的拉伸率和残留变形,但是为了提高作为衣服所必须的耐起球性、耐抽丝性和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感,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优选相对编织物为80wt%以下。从而,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更加优选的混合比率,相对编织物为25wt%以上80wt%以下,更加优选35wt%以上80wt%以下,特别优选40wt%以上60wt%以下。
在本发明中,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初始拉伸抵抗度优选10~30cN/dtex,更加优选20~30cN/dtex,特别优选20~27cN/dtex。初始拉伸抵抗度在该范围内时,容易制造纤维,编织物的质量高,而且,不易产生纤维单丝的缠绕,所以可以形成致密的编织物。
另外,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显现卷曲的伸缩伸长率优选10~100%,更加优选10~80%,特别优选10~60%。在该范围内时,可以容易形成具有60%以上拉伸率的编织物,而且也容易制造纤维。
进而,显现卷曲的伸缩弹性率优选80~100%,更加优选85~100%,特别优选85~97%。在该范围内时,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的拉伸恢复性的编织物。另外,在测定上得不到超过100%的。
进而,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优选0.1~0.5cN/dtex,更加优选0.1~0.4cN/dtex,特别优选0.1~0.3cN/dtex。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是在编织物的精练、染色工序中发现卷曲的重要条件。即,为了超过编织物的约束力而发现卷曲,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优选在0.1cN/dtex以上,使用小于0.1cN/dtex的复合丝的编织物,具有得不到充分的致密感和拉伸性的趋势。而且,超过0.5cN/dtex的复合丝,难以制造的同时,在编织物的表面容易产生起球。
另外,热水处理后的伸缩伸长率优选100~250%,更加优选150~250%,特别优选在180~250%。另外,超过250%的,难以制造纤维。
热水处理后的伸缩弹性率优选90~100%,更加优选95~100%。
作为具有上述特性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可以优选例举的是由具有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酯相互复合成并列型的单丝构成的复丝。并列型复丝,有如特公昭43-19108号公报、特开平11-189923号公报、特开2000-239927号公报、特开2000-256918号公报等所示,第一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第二成分为将聚对苯二甲酸二丙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和尼龙,配置成并列型或偏芯型,并复合纺丝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的。
在本发明中,潜在卷曲发现型纤维由2种聚酯构成,优选其中至少1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进而,优选2种聚酯复合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而构成。
而且,不是仅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1种构成的复合纤维的复丝,或在2种聚酯的至少一方没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难以得到满足本发明条件的经编织物。这是因为,通过作为复合纤维活用来自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特性的高弹性恢复力和柔软性,可以容易得到满足本发明条件的具有优良的拉伸性、伸缩恢复性、致密性、平滑性、形态保持性的经编织物。
在本发明中,2种聚酯的固有粘度差优选0.05~0.7dl/g,更加优选0.05~0.5dl/g,进而优选0.1~0.4dl/g,特别优选0.1 5~0.3dl/g。固有粘度差在该范围内时,在纺丝工序中,从纺丝口喷出时的丝弯曲和纺丝口污染少,可以稳定制造,而且,纤维的变动小,不易引起强拉伸斑或染色斑。其中,优选具有0.05~0.3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合成并列型而构成。另外,高粘度侧的固有粘度从0.7~1.5dl/g选择的情况下,低粘度侧的固有粘度优选从0.5~1.3dl/g选择。而且,低粘度侧的固有粘度优选0.5dl/g以上,更加优选0.6~1.0dl/g,进而优选0.7~1.0(dl/g)。
在本发明中,复合纤维的平均固有粘度,从维持机械强度的目的考虑,优选0.7~1.4dl/g,更加优选0.8~1.2dl/g,进而优选0.85~1.15dl/g,特别优选0.9~1.1dl/g。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固有粘度的值,不是所使用的聚合物的固有粘度,而是指被纺丝的丝的固有粘度。其理由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比,容易产生热分解,即使使用高固有粘度的聚合物,也会由于在纺丝工序中的热分解,固有粘度下降,在得到的复合纤维中,原料聚合物的固有粘度差难以维持其原有状态。
具有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酯的复合比,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为了得到前述显现卷曲的伸缩伸长率和伸缩弹性率,优选在70/30~30/70的范围内。另外,该复合成并列型而构成的单丝的截面形状,实质上偏心状构成就可以,并不是完全的并列型也可以,单丝截面的接合面可以形成曲线状,也可以接合成偏心皮芯型。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位为主要重复单位的聚酯,其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位的含量为约50摩尔%以上,优选7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80摩尔%以上,进而优选90摩尔%以上。从而,作为第三成分含有,其他酸成分和/或醇成分的总量约为50摩尔%以下,优选3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0摩尔%以下,进而优选10摩尔%以下范围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是将对苯二甲酸或其功能衍生物和、丙二醇或其功能衍生物,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并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结合而合成。在该合成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三成分形成共聚聚酯,或可以混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外的聚酯或尼龙,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作为添加的第三成分,可以例举脂肪族二羧酸(草酸、己二酸等)、脂环族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间苯二酸、磺基间苯二酸钠)、脂肪族醇(乙二醇、1,2-丙二醇、四甲撑二醇等)、脂环族醇(环己烷二甲醇等)、含有芳香族的脂肪族醇(1,4-双(β-羟基乙氧基)苯等)、聚醚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族羟基羧酸(ω-羟基己酸等)、芳香族羟基羧酸(p-羟基安息香酸等)等。另外,具有1个或3个以上的酯形成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安息香酸等或甘油等),在聚合物实质上是线状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
进而,也可以含有二氧化钛等消光剂、磷酸等稳定剂、羟基苯酚衍生物等紫外线吸收剂、滑石等结晶化核剂、氧相二氧化硅等易滑剂、受阻酚衍生物等抗氧化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荧光增白剂、红外线吸收剂、消泡剂等。
在本发明中,对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纺丝,可以适用前述各专利公报中记载的方法,例如,优选以3000m/分以下的卷取速度得到未延伸丝之后,以2~3.5倍程度进行延捻(延伸加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直接连接纺丝一延伸工序的直延法(纺丝拉伸联合法)、卷取速度为5000m/分以上的高速纺丝法(纺丝卷绕法)。
另外,纤维的形态可以是长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均匀的或具有粗细的,至于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L型、T型、Y型、W型、八叶型、扁平(扁平度为1.3~4左右的,有W型、I型、回飞棒型、波形、丸子串型、眉型、立方体型等)、狗骨型等多角型、多叶型、空心型或不定形。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经编织物的拉伸性,优选纤维的形态为长纤维。另外,在单丝的截面形状中,为了抑制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经编机上的单丝缠绕,或提高经编织物的质量,单丝截面的扁平度优选1.0~1.2左右。在这里所说的扁平度为,将单丝相对丝长方向垂直切断时的单丝截面中,以相对最短径的最长径之比表示的数值,扁平度越接近1,则越接近圆形,另一方面数值越大扁平性越高。
另外,为了抑制在经编机上的单丝缠绕而提高编织性,并提供经编织物的质量,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优选附加经纬交织。但是,如果交织数过多,则作为复丝的手感柔和度下降,或卷曲发现被抑制而拉伸性下降。优选的交织数为每1m为2~100个,更加优选5~80个,进而优选10~50个。在这里所说的交织数的测定方法,是根据JIS-1013测定的。
作为附加经纬交织的方法,只要是编成前的工序,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制造成本和交织数的稳定性考虑,可以例举在纺丝工序附加的方法,和在假捻或混纤加工等丝加工工序中附加的方法。在任一方法中,直到最终卷取之前的任一阶段,都可以附加交织。例如,在纺丝工序中附加的情况下,在卷装卷取之前附加。即,在延捻未延伸丝的情况下在延捻工序,在直延法、高速纺丝法的情况下在纺丝卷取之前,例如,使用公知的交织喷嘴(绞边器),可以附加交织。在纺丝工序中附加的情况下,具有制造成本小的优点。另一方面,在丝加工工序中附加的情况下,与在纺丝工序中附加的情况相比,具有可以增加交织数的优点。当然,也可以在纺丝工序和丝加工工序的两个工序中附加交织。
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丝条形态,可以例举弱捻~强捻丝、混纤丝、假捻丝(包括POY的延伸假捻丝)、空气喷射加工丝、挤压加工丝、假编变形丝、环锭纺纱、自由端纺纱等纺纱、复丝原丝(包括极细丝)等,但优选原丝、假捻加工丝。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也可以以混纺(赛络纺或双组分纺纱等)、交织混纤(高收缩丝和异收缩混纤丝等)、交捻、复合假捻(拉伸到差假捻等)、双加料流体喷射加工等手段,混合使用以毛纤维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等其他纤维。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总纤维度,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且可以作为衣料使用的范围内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定,但从目前的编织机的编织性和处理的容易角度考虑,优选5~500dtex,更加优选10~300dtex,特别优选20~100dtex。单丝纤维度优选0.5~20dtex,特别优选1~10dtex左右。单丝纤维度在该范围内时,作为编织物时的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和审美感优良的同时,编织物的拉伸性和伸长恢复性良好,而且,手感和肌肤接触感柔和。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原丝物性,强度优选1.5~10cN/dtex,更加优选2.0~6.0cN/dtex,拉伸度优选10~100%,更加优选25~50%。如果强度小于1.5cN/dtex,难以保持作为衣服所必须的编织物的破裂强度、引裂强度。作为衣服所必须的破裂强度(根据JIS-L-1018马伦式织物破裂强度试验法进行测定),优选至少在300kPa以上,更加优选在500kPa以上,引裂强度(根据JIS-L-1018摆锤式强力试验法进行测定),优选至少在7N以上,更加优选在10N以上。另外,拉伸度小于10%的情况下,编织经编织物时容易产生断丝。为了得到经编织物的高拉伸性,进而优选拉伸度在25~50%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优选的形态,优选残留扭矩少的丝。在经编织物中使用具有残留扭矩的丝时,编织物形成斜行,或编织物的线圈形状紊乱而容易引起组织错乱,具有编织物的质量下降的趋势。扭矩数优选100T/m以下,更加优选50T/m以下,特别优选在20T/m以下。在这里所说的扭矩数,在向丝施加0.1g/dtex的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负载的旋转数进行测定。
进而,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优选的形态,优选膨松性少的丝。为了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卷曲发现能力,使用膨松性高的丝而编成的编织物,通过热处理编织物表面上容易浮出卷曲,起球性和抽丝性会下降。因此,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优选膨松性少的丝。另外,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原丝,为了得到具有光泽且平滑的编织物表面,更加优选残留扭矩和膨松性同时少。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优选两者被交织。
作为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弹性纤维以外的具有潜在卷曲性的纤维就可以。例如,可以使用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聚丙稀腈系纤维、聚乙烯系纤维、聚丙稀系纤维等合成纤维,棉、毛、麻、绢等天然纤维,铜铵丝、人造丝、醋酸纤维、波里诺西克纤维、莱赛尔纤维等人造纤维素纤维等。
其中,优选聚酯系和/或聚酰胺系合成纤维。聚酯系和聚酰胺系合成纤维,具有充分的热可塑性,而且对于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耐性较高,所以可以提高经编织物的致密性、拉伸性、耐起球性、耐抽丝性。在这里所说的聚酯系合成纤维,包括以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纤维形成性的聚酯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纤维。另外,聚酰胺系合成纤维,包括以具有尼龙6、尼龙66、尼龙612等纤维形成性的聚酰胺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纤维。
丝条的形态,可以使用原丝、加工丝(捻丝、假捻加工丝、空气加工丝等)的任一种,例如,需要使编织物表面达到具有光泽的平滑性的表面质量时使用原丝,需要增加拉伸性和膨松性时使用假捻加工丝等,根据目的可以任意选定。为了得到更柔软的编织物,可以使用降低单丝纤维度而复型化的原丝,或纤维的杨式模量低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原丝。其中,长纤维的原丝(扁平纱线),难以达到膨松,可以提高经编织物的致密性、拉伸性、耐起球性、耐抽丝性,所以更加优选。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交织方法,可以例举使用具有在编织物表层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在编织物内层配置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结构的编成组织。特别优选在具有一个针床的经编机的前端穿筘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在后端穿筘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闭口线圈和/或开口线圈构成的线圈的,至少以2个筘的组织编成的经编织物。作为代表的组织,可以例举双梳栉经平组织、双梳栉经绒组织、半组织(锭子编织)、后半组织、经绒编链组织、缎纹组织、双梳栉经缎组织等,但没有限定于这些。经编织物的表观感、光泽感和伸缩功能,因组织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所以可以根据编织被使用的用途或功能进行选择。例如,需要更薄的编织物时,可以将前端和/或后端组织的针背垫纱设为2针间距以下;需要编织物厚且拉伸性较小时,可以将前端和/或后端组织的针背垫纱设为大于2针间距。作为经编织物的拉伸率较高,而且残留变形较小的编成组织,可以例举缎纹组织、半组织,优选半组织。
以下,例示优选的编成组织,但没有限定于这些。
(1)前端筘2针间距组织,通称为半组织的编织物
前端:10/23,后端:12/10
(2)错开前端组织和后端组织的位置关系的半组织
前端:10/23,后端:10/12
(3)变更开口线圈、闭口线圈的组合的半组织
前端:10/23,后端:21/01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在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LwCF)优选500以上1500以下。在这里所说的填充度(LwCF),是根据在经编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上每宽度2.54cm并列的编织线圈数(线圈纵行数),和形成线圈的丝的总纤维度,以下式附加的。
(LwCF)=(线圈纵行数)×{丝的总纤维度(dtex)}1/2
此时,使用多个筘构成经编织物时,形成在一个线圈上结合多个丝的结构,所以丝的总纤维度成为多个丝纤维度的总和。例如,在前端筘配置56分特的丝,在后端筘上配置44分特的丝而用2个筘编织的情况下,丝的总纤维度为100分特。
若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LwCF)在500以上时,经编织物的密度适度,编织物的致密性和平滑性良好,编织物不易间隙透亮。另一方面,填充度(LwCF)在1500以下时,编织物的制造容易,而且,编织物的致密性良好,构成编织物的丝的编织线圈难以凸出,耐起球性、耐抽丝性也良好。从而,具有致密性和平滑性,而且,作为满足防透性、耐起球性、耐抽丝性的经编织物,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优选在500以上1500以下,更加优选在500以上100以下,特别优选在500以上800以下。
进而,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对于经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编织物密度之比(线圈纵行数/线圈横列数),优选0.6以上1.0以下。在这里所说的编织物密度之比是染色加工后的编织物的密度之比,在编成时需要进行估计构成编织物的丝的收缩等的编织物设计。编织物密度之比,是指将编织物纬(纵行)方向的每2.54cm间隔的线圈数(=线圈纵行数),除以在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的每2.54cm间隔的线圈数(=线圈横列数)的值。编织物的密度之比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得到拉伸性优良的经编织物,而且,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拉伸性平衡良好,在编织物表面不易产生微细的卷曲和组织错乱,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和耐起球性、耐抽丝性也良好。从而,对于经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编织物密度之比(线圈纵行数/线圈横列数),优选0.6以上1.0以下,更加优选0.65以上0.95以下,特别优选0.7以上0.9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的起球性(根据JIS-L-1076A法测定)、抽丝性(根据JIS-L-1076D-3法测定),任一个都为2级以上,特别是可以得到3级以上的。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的优选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的编成设计,基本上考虑染色加工所用丝的丝长收缩,和编织物的组织收缩,调整导轮长度(也被称为送经,是表示形成一个线圈的丝长度的指标,在相同组织中数字越大,形成的线圈也越粗。在经编织物领域中,以每480横列的丝长来表示)和机上横列(是表示编成时一个线圈高度的指标,作为编织物卷取量的线圈横列数越多,密度越高)而进行设计。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作为编织物的伸缩成分发挥功能,所以与使用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情况相比,需要加长导轮长度,以便在编织物中可以发现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卷曲。另外,为了在编织物中发现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卷曲,进而充分发挥作为编织物的拉伸成分的功能,需要将编织物的机上横列调整为粗的而编成。
编成的组织和丝的纤维度,因编织机隔距的不同优选范围也有很大不同,所以难以具体例示导轮长度和机上横列的优选范围,但在使用28隔距的特里科横编机,作为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在前端筘配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56dtex,作为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在后端筘配置由固有粘度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复合纤维56dtex,以半组织编成时,优选的机上横列为45~65横列/2.5cm,导轮长度,在后端筘为120~170cm/480横列,在前端筘为后端筘的1.0~1.3倍,特别是1.05~1.25倍最为适合。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实施精练、热定形、染色加工等,后加工工序的加工条件和加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反染、匹染、制品染等。例如在反染的情况下,可以例举(1)将布坯精练、染色、精加工定形的方法,(2)将布坯精练之后,压制定形、染色、精加工定形的方法,(3)将布坯压制定形,之后精练、染色、压制定形的方法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通过热可以发现卷曲,对于编织物附加拉伸性,所以布坯优选在最初精练。更加优选的方法,是前述(1)。为了有效发现潜在卷曲,精练温度优选60~120℃,更加优选75~100℃。而且,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通过热定形或精加工定形的热处理手感会变化,所以热定形、精加工定形的处理温度,优选140~180℃,更加优选150~170℃。处理温度在该范围内时,手感柔和且编织物的触感良好,拉伸性也优良。
将本发明的经编织物染色的方法,可以采用一般的用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性染料、直接染料等公知的染料对编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染色温度优选90~135℃,时间优选升温后15~120分钟。另外,在升过程中,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卷曲缓慢被发现,所以升温时间优选长的设定。例如,为了发现均匀的卷曲,优选从40~60℃开始升温控制,一般以1~10℃/分,优选以1~5℃/分,特别优选以1~3℃/分进行升温,提高至规定的染色温度。进而,在降温过程中,如果刚染色之后立即作为废液降温,编织物被急剧冷却,成为产生皱纹或斑的原因,所以,例如,直到60~80℃,以2~10℃/分,优选以3~5℃/分,缓慢降温。
在反染中,如果使用在经编织物的经方向上难以施加张力的液流染色机或气流染色机,编织物的经方向的拉伸率会提高,所以优选。另外,在匹染或制品染中,可以使用填充式染色机、桨式染色机、滚筒染色机等,由于在经方向上不易施加张力,所以反染相比,可以提高编织物的经方向的拉伸率。
精加工定形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适用通常的纤维加工,例如,树脂加工、吸水加工、抗静电加工、抗菌加工、防水加工等精加工。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对于经编织物,通过附加具有减少构成编织物的丝与丝摩擦阻力的效果的加工剂,可以进一步减少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所以优选。加工剂,优选对于构成编织物的纤维亲和性高,如果亲和性低,穿用时加工剂脱落,伸缩性降低。作为加工剂,优选兼具平滑性和耐久性、耐洗涤性的加工剂,特别是硅系化合物,作为兼具两者的混合物是优选的。而且,更加优选氨基改性硅、羧基改性硅、环氧基改性硅。相对编织物的硅化合物的附着量优选0.05~5.0wt%,更加优选0.1~3.0wt%。如果附着量超过5.0wt%而过多,编织物的手感被强加了硅手感的滑溜、光滑感,而且容易产生编织物缝制后的缝纫机线的滑出或缝制部因线的走漏导致废品,所以优选确定硅化合物的适当量而进行附着。
作为在精加工定形中使用的处理机,例如,可以使用针板拉幅机、限幅拉幅机、短环烘燥机、收缩冲浪烘燥机、滚筒烘燥机、连续及间歇式转筒,而且可以使用这些处理机的组合。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由于可以得到穿脱容易性和运动跟随性优良的制品,所以适用于对身体紧贴的衣料,特别是,在与衣服的阻力大的水中要求高度的伸长恢复性的泳衣。进而,在运动衣料中,适用于紧贴身体的衬衫、短裤、长短裤(スパッツ)类,特别是,适用于运动短衬衫和内裤类。另外,作为内衣料,适用于紧身胸衣、内裤、补型汗衫、胸罩、套服、女人内衣类等与身体紧贴,以体形的补型为目的的衣料。另外,也适用于外衣料的伸缩性衬料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其中,测定方法、评价方法、经编织物的编成条件、及经编织物的染色精加工条件等如下。
(1)固有粘度
固有粘度[η](dl/g),是根据下式的定义而求得的值。
[ η ] = lim C → 0 ( ηr - 1 ) / C
式中,ηr是将用唇读98%以上的邻氯苯酚容积溶解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丝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丝的稀释溶液的35℃下的粘度,除以在同一温度下测定的上述容积的粘度的值,被定义成相对粘度。C是用g/100ml表示的聚合物浓度。
其中,固有粘度不同的2种聚合物构成的复合纤维,由于难以测定构成单丝的各自聚合物的固有粘度,所以在与复合纤维的纺丝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将2种聚合物各自单独纺丝,使用得到的丝测定的固有粘度,作为构成复合纤维的2种聚合物的固有粘度。
(2)经编织物的编成时的断丝性的评价、及染色精加工条件断丝次数,设定为每480横列的次数。
染色精加工条件是,将经编织物,进行80℃的精练松弛之后,进行130℃的液流染色,脱水后,通过160℃、30秒的最终热定形而进行精加工。
(3)经编织物的拉伸率及残留变形
拉伸率,使用坦锡伦(テンシロン)(东洋ボ一ルトゥィン(株)制造),通过JIS-L-1080(定速伸长法)进行测定。将5cm宽的编织物,相对伸长前的夹板之间的距离,以每分300%的拉伸速度,伸长至施加到44.1N的负载,将此时的夹板之间的距离,相对伸长前夹板之间的距离以百分比表示。
残留变形,通过JIS-L-1080(定速伸长法)进行测定。将编织物相对伸长前的夹板之间的距离以300%/分的拉伸速度,伸长至60%伸长率,将刚恢复时的变形长度,除以原来的夹板之间距离而用百分比表示。
(4)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LwCF)
是根据在经编织物的纵行方向上每宽度2.54cm并列的编织线圈数(线圈纵行数),和形成线圈的丝的总纤维度,通过下式求得。
(LwCF)=(线圈纵行数)×{丝的总纤维度(dtex)}1/2
(5)对于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编织物密度之比
将编织物纬(纵行)方向的每2.54cm间隔的线圈数(=线圈纵行数),除以在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的每2.54cm间隔的线圈数(=线圈横列数)而求得。
(6)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
通过5人的检查,根据下面标准进行感官评价。
○:平滑性高,△:平滑,×:平滑性低。
(7)编织物的致密性
对于编织物的致密感,通过5人检查的触感和视觉的感官评价,以5阶段进行评价。最高点作为5点,最低点作为1点,根据5人的平均值进行判定。
(8)编织物的形态保持性
将测定拉伸率和残留变形后的试样,静置于平坦的机上,根据编织物的卷曲状态,以○~×的3阶段评价形态保持性。
○:形态变化少(卷曲度0°以上90°以下)
△:有若干形态变化(卷曲度90°以上180°以下)
×:形态变化大(卷曲度180°以上)
在这里所说的卷曲度,将60%伸长后的试样,在气温20℃、湿度76%RH气氛下,在平坦的机上无紧张,且无负载的状态静置30分钟之后,测定试样的耳部的卷曲角度。在耳部的卷曲部分中添加分度器,求得试样耳部的前端部的接线相对水平台的角度(θ)。
在90°以上,由于伸长在编织物内部产生编成组织的错乱,在180°以上,将编织物制成制品时,制品形态劣化,感到肘突或膝突,制品的合身感下降。
(9)编织物的肉然性
使用カト一テック(株)制、KES-FB2(纯弯曲试验机),根据下述条件进行测定,求得平均弯曲刚性(B)作为柔软性的指标。平均弯曲刚性,各自测定纬方向和经方向,算出其平均值。
弯曲刚性的测定条件
·最大曲率:±2.5cm-1
·曲率增加速度:0.5cm/秒
·试样宽度:20cm
·夹板间隔(试样长度):1cm
在这里所说的弯曲刚性,表示将编织物弯曲至最大曲率时在编织物的固定部位施加的应力,是数值越高表示越难以弯曲的指标。因此,在柔软性的评价中,数值越低表示越柔软。
(10)编织物的耐久性(泳衣)
通过设想作为泳衣使用的模型评价,评价对活性氯的耐久性。在模型评价中,应力保持率分为3阶段,进行判定。
○:耐久性非常优良(应力保持率70%以上100%以下)
△:耐久性优良(应力保持率40%以上70%以下)
×:耐久性低下(应力保持率小于40%)
(11)编织物的耐久性(内衣料)
通过设想作为内衣使用的模型评价,评价对皮脂和光的耐久性。在模型评价中,应力保持率分为3阶段,进行判定。
○:耐久性非常优良(应力保持率70%以上100%以下)
△:耐久性优良(应力保持率40%以上70%以下)
×:耐久性低下(应力保持率小于40%)
(12)使用编织物的泳衣的合身感
以相同的式样作成女性用连衣泳衣,5人的女性检查人员穿着泳衣进入水池,通过对5分钟水中步行和5分钟游泳时的泳衣的合身感,进行感官评价,分5阶段进行评价。最高点作为5点,最低点作为1点,以5人的平均值进行判定。
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纤维如下面所述。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
(a-1)由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制造
[制造例1]
将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比率1∶1挤压成并列型,并以纺丝温度265℃、纺丝速度1500m/分进行纺丝而得到未延伸丝。将得到的未延伸丝,以热辊温度55℃、热板温度140℃、延伸速度400m/分、延伸倍率设定成延伸后的纤维度达到56dtex而进行延捻,进而在卷取之前向气压30N/cm2(3.0kg/cm2)的交织喷嘴供给延捻丝,得到并列型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
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56dtex/24f,交织数为31个/m,固有粘度为高粘度侧[η]=0.90、低粘度侧[η]=0.70。
[制造例2]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0.86、低粘度侧为[η]=0.69。
[制造例3]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1.17、低粘度侧为[η]=0.87。
[制造例4]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1.20、低粘度侧为[η]=0.72。
该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与在制造例1~3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比,固有粘度差大,纺丝稳定,但是在不附加经纬交错的交织的情况下,丝的收束性低,编织性下降。但是,附加经纬交错的交织,则编织性显著提高。因附加交织的编织性的提高效果,比在制造例1~3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更加显著。
[制造例5]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12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0.88、低粘度侧为[η]=0.70。
[制造例6]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1.40、低粘度侧为[η]=0.72。
该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于固有粘度差过大,从纺丝口喷出时的丝弯曲显著,纺丝时断丝频繁,难以进行稳定的制造。进而,在延捻工序中,由于断丝频繁,不能以适当的延伸倍率进行延伸,其结果只能以低的延伸倍率进行延捻,所以成为分子配向度低的丝,是显现卷曲或潜在卷曲小的丝。
[制造例7]
使用与制造例1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通过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0.90、低粘度侧为[η]=0.86。
(a-2)由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制造
[制造例8]
将固有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得到56dtex/24f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得到的复合纤维的固有粘度,高粘度侧为[η]=0.66、低粘度侧为[η]=0.50。
以上制造例1~8中得到的纤维如表1所示。
表1
                                                            (a1)    (a2)
   制造例1    制造例2    制造例3    制造例4    制造例5    制造例6    制造例7    制造例8
聚合物种类    PTT/PTT    PTT/PTT    PTT/PTT    PTT/PTT    PTT/PTT    PTT/PTT    PTT/PTT    PTT/PET
纤维度(dtex)/复丝数    56/24    56/24    56/24    56/24    56/12    56/24    56/24    56/24
固有粘度差(dl/g)    0.20    0.17    0.30    0.48    0.18    0.68    0.04    0.16
初始拉伸抵抗度(cN/dtex)    23    22    24    20    23    18    22    21
显现卷曲 伸缩伸长率(%)    24    21    26    20    23    6    7    1
伸缩弹性率(%)    90    87    91    86    88    74    98    100
热水处理后 伸缩伸长率(%)    211    190    215    184    195    80    76    72
伸缩弹性率(%)    98    98    99    92    98    75    98    95
             热收缩应力(cN/dtex)    0.21    0.19    0.25    0.15    0.20    0.09    0.08    0.15
                交织数(个/m)    31    30    32    35    26    28    40    27
<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制造>
(b-1)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制造
[制造例9]
将固有粘度为0.8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纺丝温度265℃、纺丝速度1200m/分进行纺丝而得到未延伸丝。将得到的未延伸丝,以热辊温度60℃、热板温度140℃、延伸倍率3倍、延伸速度800m/分进行延捻,得到56dtex/24f的延伸丝。该延伸丝的强度、拉伸度、弹性率,分别为3.6cN/dtex、44%、23cN/dtex。
(b-2)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使用市售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旭化成株式会社制)56dtex/24f的复丝。
[实施例1]
在前端筘配置在制造例9中得到的56dtex/24f的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在后端筘配置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使用28隔距的特里科编织机(卡尔迈耶(カ一ルマィャ一)公司制特里科经编机、类型:KS4P),以机上宽度210cm、转数800rpm作成半组织的经编织物。作成经编织物时的导轮长度设定为,前端筘:170cm/480横列、后端筘:140cm/480横列。
其结果,断丝次数,每480横列为0.05次,另外,相对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1wt%。将该编织物通过前述染色精加工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
[实施例2]
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实施例2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0wt%。
[实施例3]
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实施例3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0wt%。
[实施例4]
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实施例4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39wt%。
[比较例1]
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实施例6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39wt%。
[比较例2]
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实施例7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1wt%。
[实施例5]
在前端筘代替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配置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由于是在前端筘、后端筘同时配置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编织物,所以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100wt%。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在前端筘代替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56dtex/24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38wt%。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中,在前端筘代替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56dtex/24f,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84dtex/36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27wt%。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在前端筘代替56dtex/24f的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配置将2根56dtex/24f的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并丝而成为112dtex/48f的丝,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将2根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56dtex/24f并丝而成为112dtex/48f的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0wt%。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56dtex/24f,配置将2根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并丝而成为112dtex/48f的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67wt%。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中,在前端筘代替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56dtex/24f,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33dtex/24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78wt%。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在前端筘代替56dtex/24f的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配置将2根56dtex/24f的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并丝而成为112dtex/48f的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21wt%。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56dtex/24f,配置将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56dtex/24f三等分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18dtex/8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9wt%。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由在制造例8中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构成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
[比较例5]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
[比较例6]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假捻加工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
[比较例7]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以牵伸率80%整经的聚氨酯弹性纤维(旭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ロィカ、SC类型)44dtex,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特里科经编机,编成半组织。此时的导轮长度为,前端筘:160cm/480横列、后端筘:85cm/480横列。编成的编织物,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中,在后端筘代替在制造例1得到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配置在制造例5得到的56dtex/24f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将实施例1的特里科经编机的隔距从28隔距变更为32隔距,编成半组织。此时导轮长度为,前端筘:151cm/480横列、后端筘:105cm/480横列。编成的编织物,通过与实施例11相同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41%。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2中,在前端筘代替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配置非潜在卷曲发现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56dtex/24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2相同的编成、染色条件进行精加工,得到经编织物。相对经编织物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为38wt%。
以上的实施例1~13与比较例1~7中得到的编织物、及泳衣的评价结果如表2~5所示。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筘的构成     前端    PTT56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制造例1)PTT/PTT56dtex     PET56dtex
    后端    (制造例1)PTT/PTT56dt    (制造例2)PTT/PTT56dt    (制造例3)PTT/PTT56dt    (制造例4)PTT/PTT56dt     (制造例1)PTT/PTT56dt     (制造例1)PTT/PTT56dt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    41%    40%    40%    39%     100%     38%
        断丝次数(次/480横列)    0.05    0.05    0.07    0.08     0.53     0.04
        填充度(LwCF)    680    638    676    650     780     592
        编织物密度之比(纵行/横列)    0.71    0.68    0.67    0.65     0.82     0.66
  拉伸率(%)     经方向    87    85    90    91     80     81
    纬方向    134    126    147    150     144     126
  残留变形(%)     经方向    4    6    4    3     7     7
    纬方向    3    5    4    3     6     5
          编织物的平滑性    ○    ○    ○    ○     △     ○
          编织物的致密性    5    5    5    5     5     4
          编织物的形态保持性    ○    ○    ○    ○     ○     ○
          编织物的柔软性(μN·cm)    148    140    147    164     316     177
          编织物的耐久性(泳衣)    ○    ○    ○    ○     ○     ○
          编织物的耐久性(内衣料)    ○    ○    ○    ○     ○     ○
          泳衣的合身感    5    5    5    5     5     5
表3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比较例1    比较例2
  筘的构成     前端    PET84dtex     PTT112dtex     PTT56dtex     PET33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后端    (制造例1)PTT/PTT56dt     (制造例1)PTT/PTT112dt     (制造例1)PTT/PTT112dt     (制造例1)PTT/PTT112dt     (制造例6)PTT/PTT56dt    (制造例7)PTT/PTT56dt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    27%     40%     67%     78%     39%    41%
          断丝次数(次/480横列)    0.02     0.41     0.35     0.37     0.70    0.06
          填充度(LwCF)    530     973     868     890     406    392
          编织物密度之比(纵行/横列)    0.80     0.81     0.84     0.75     0.57    0.54
  拉伸率(%)     经方向    78     62     78     79     52    41
    纬方向    120     97     109     112     73    50
  残留变形(%)     经方向    10     10     6     6     16    23
    纬方向    8     10     4     5     11    18
          编织物的平滑性    ○     △     △     △     △    ○
          编织物的致密性    4     5     5     5     2    2
          编织物的形态保持性    △     ○     ○     ○     △    △
          编织物的柔软性(μN·cm)    198     279     187     181     103    87
          编织物的耐久性(泳衣)    ○     ○     ○     ○     ○    △
          编织物的耐久性(内衣料)    ○     ○     ○     ○     ○    △
          泳衣的合身感    4     4     5     5     2    1
表4
   实施例11     比较例3    比较例4   比较例5   比较例6   比较例7
  筘的构成     前端    PET112dtex     PTT112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PTT56dtex
    后端    (制造例1)PTT/PTT56dt     (制造例1)分割PTT/PTT18dt    (制造例8)PET/PET56dt   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PET56dt   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假捻加工丝PET56dt 弹性纤维44dt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    21%     9%    40%   0%   0%   0%
          断丝次数(次/480横列)    0.02     0.02    1.00   0.00   0.00   0.00
          填充度(LwCF)    583     479    474   317   381   680
          编织物密度之比(纵行/横列)    0.66     0.69    0.67   0.55   0.58   0.55
  拉伸率(%)     经方向    61     52    54   25   52   160
    纬方向    78     71    70   31   65   131
  残留变形(%)     经方向    15     17    16   53   26   9
    纬方向    14     11    12   50   14   8
          编织物的平滑性    ○     △    ○   △   ×   ○
          编织物的致密性    3     2    2   1   1   5
          编织物的形态保持性    △     △    △   ×   ×   ○
          编织物的柔软性(μN·cm)    216     118    100   37   53   262
          编织物的耐久性(泳衣)    ○     ○    ○   △   △   ×
          编织物的耐久性(内衣料)    ○     ○    ○   △   △   ×
          泳衣的合身感    3     2    2   1   3   5
表5
    实施例12     实施例13
  筘的构成     前端     PTT56dtex     PET56tex
    后端     (制造例5)PTT/PTT56dt     (制造例5)分割PTT/PTT56dt
          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     41%     38%
          断丝次数(次/480横列)     0.23     0.21
          填充度(LwCF)     794     762
          编织物密度之比(纵行/横列)     0.87     0.85
  拉伸率(%)   经方向     87     82
  纬方向     120     112
  残留变形(%)   经方向     4     7
  纬方向     3     5
          编织物的平滑性     ○     ○
          编织物的致密性     5     5
          编织物的形态保持性     ○     ○
          编织物的柔软性(μN·cm)     168     155
          编织物的耐久性(泳衣)     ○     ○
          编织物的耐久性(内衣料)     ○     ○
          泳衣的合身感     5     5
根据表2~5可以进行如下判定。
在实施例1~4、6、7及11中,由于使用显现卷曲优良的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所以编成时的断丝少,而且可以得到拉伸性、致密性优良的经编织物,而且在泳衣的穿用评价中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合身感。
另外,在实施例12及13中,即使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复丝数、编成时的隔距改变,也可以得到拉伸性、致密性等优良的经编织物。
在实施例5、8、9及10中,与实施例1~3、6及7相比,编成时的断丝、拉伸性有若干下降,但是可以得到致密感和泳衣的合身感优良的经编织物。
在实施例5中,由于仅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所以致密性、拉伸性优良,但是手感和柔软性低下,触感也稍微不光滑。
在比较例1、2、4中,显现卷曲低下,所以编织机上的断丝次数多,而且在比较例3中,由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的混合比率少,编织物的拉伸性和泳衣的合身感低下。
另外,在比较例5中,由不含显现卷曲的纤维构成,所以在编织机上的断丝少,且生产的稳定性优良,但是得到的编织物的拉伸性显著降低,而且致密性、泳衣的合身感也低下。
在比较例6中,由通过假捻加工附加显现卷曲的纤维构成,生产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良好,且编织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拉伸性,但是由于通过假捻加工对丝附加膨松性,所以得到的编织物,平滑性、致密性低下。
在比较例7中,由于使用弹性纤维,所以拉伸性、残留变形优良,但是由于过于致密,产生重量感,而且柔软性也有若干下降。进而,比较例7,与其他实施例、比较例相比,其耐久性极其低下。
[实施例14]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经编织物,作成男性用长短裤形泳衣。穿用得到的男性用泳衣,在水池约游10分钟。穿用的泳衣的穿用感,没有任何不适感而良好。
[实施例15]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经编织物,作成长短裤(上衣、下衣)并穿用,进行约2小时的奔跑。作成的长短裤的穿用感,没有任何不适感而良好。而且,也可以减轻运动的疲劳感。
[实施例16]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经编织物,作成棒球用贴身内衣。作成的贴身内衣的穿用感,没有任何不适感而良好。而且,也可以减轻运动的疲劳感。
[实施例17]
使用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经编织物,作成女性用短裤并穿用。作成的短裤的穿用感,没有任何不适感而良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经编织物,柔软的手感和拉伸性优良,编织物表面的平滑性、致密性及形态稳定性优良,穿用时的合身性、运动跟随性优良,而且,这些功能的耐久性优良。更具体来说,具有极高的拉伸性且残留变形也少,所以编织物的伸长性、伸长恢复性、形态保持性优良。另外,编织物的防透性优良,发色性良好,具有耐实用的破裂强力、引裂强力、耐起球性、耐抽丝性。进而,相对由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的脆化的耐性和耐久性优良,上述各功能的下降少。
使用本发明的经编织物的衣料,穿脱容易且运动跟随性优良,所以适用于紧贴身体的衣料,例如,泳衣、长短裤等运动衣料、内衣料、伸缩性衬料等外衣料。

Claims (17)

1.一种经编织物,含有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不含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拉伸率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60%以上,而且,60%伸长恢复时的残留变形在经方向、纬方向都为1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10wt%以上的混合比率被编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10~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复合2种聚酯而构成,而且,其至少1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7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酯复合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而构成,而且,其至少1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满足下面(a)~(c),
(a)初始拉伸抵抗度为10~30cN/dtex,
(b)显现卷曲的伸缩伸长率为10~100%,伸缩弹性率为80~100%,
(c)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1~0.5cN/dtex。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5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合成并列型或偏芯皮芯型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3~7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为聚酯系和/或聚酰胺系合成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由具有0.05~0.3dl/g的固有粘度差的2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合成并列型而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25~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和非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构成,潜在卷曲发现性纤维,相对编织物以35~80wt%的混合比率被交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编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的填充度(LwCF)为500~150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相对经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编织物密度之比(线圈纵行数/线圈横列数)为0.6以上1.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编织物的编成组织为半组织。
15.一种泳衣,使用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16.一种运动衣料,使用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17.一种内衣料,使用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编织物。
CNB028134192A 2001-07-04 2002-07-03 经编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0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3777/2001 2001-07-04
JP2001203777 2001-07-04
JP357600/2001 2001-11-22
JP2001357600 2001-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319A true CN1522319A (zh) 2004-08-18
CN100342071C CN100342071C (zh) 2007-10-10

Family

ID=2661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341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2071C (zh) 2001-07-04 2002-07-03 经编织物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668598B2 (zh)
EP (1) EP1403411B1 (zh)
JP (1) JP3869415B2 (zh)
KR (1) KR100552026B1 (zh)
CN (1) CN100342071C (zh)
AT (1) ATE387527T1 (zh)
AU (1) AU2002315778B9 (zh)
DE (1) DE60225283T2 (zh)
ES (1) ES2298373T3 (zh)
TW (1) TWI228160B (zh)
WO (1) WO200300474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1193B (zh) * 2007-03-19 2012-02-22 东丽株式会社 伸缩性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1843A (zh) * 2013-10-15 2013-12-18 郑州中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网眼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5968A1 (ja) * 2004-09-28 2006-04-06 Teijin Fibers Limited 水湿潤により通気性が向上する捲縮複合繊維含有織編物及び衣服
JP2004256923A (ja) * 2003-02-24 2004-09-16 Du Pont Toray Co Ltd ストレッチを有する布帛
JP4205500B2 (ja) * 2003-06-26 2009-01-07 ソロ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中空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複合短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6114816A1 (ja) * 2005-04-01 2006-11-02 Gunze Limited 自由にカットできる衣類
JP4749761B2 (ja) * 2005-05-17 2011-08-1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編地
US20070218794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Suminoe Textile Co., Ltd Ceiling member for vehicles
US7921677B2 (en) * 2006-05-15 2011-04-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ar upholstery polypropyleneterephthalate fiber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f fabric
EP2037026B1 (en) * 2006-06-28 2017-01-11 Teijin Frontier Co., Ltd. Knit fabric and sports garment
KR101036546B1 (ko) * 2006-09-20 2011-05-24 코오롱글로텍주식회사 잠재권축사를 사용한 주름 편물
US7905117B2 (en) * 2006-09-28 2011-03-15 Holt Hosiery Mills, In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shaping camisole and garment made thereby
US7614258B2 (en) 2006-10-19 2009-11-10 C.R. Bard, Inc. Prosthetic repair fabric
JP4882697B2 (ja) * 2006-11-17 2012-02-22 東レ株式会社 弾性経編地
EP2244664A4 (en) 2008-01-21 2018-01-10 Artimplant AB Fibre-based surgic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3205859B (zh) * 2012-01-16 2014-08-06 杜邦公司 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的经编织物
CN103014969B (zh) * 2012-12-27 2014-10-22 郑春华 高弹性抗菌防水透湿型泳衣针织面料织造处理工艺
JP6228432B2 (ja) * 2013-11-12 2017-11-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伸縮性編み地及び衣服
KR20180103119A (ko) * 2016-01-29 2018-09-18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유로재
US10689799B2 (en) 2017-04-04 2020-06-23 Highland Industries, Inc. Balanced crimp substrate reinforcement for molded products
JP6933707B2 (ja) * 2017-04-25 2021-09-08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ES2954997T3 (es) * 2017-10-26 2023-11-28 Medi Gmbh & Co Kg Ayuda médica, en particular ortopédica
JP6978998B2 (ja) * 2018-09-28 2021-12-08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フリーカット性経編地
KR101923129B1 (ko) * 2018-10-25 2019-02-27 세창상사주식회사 논 스판덱스 고신축 경편트리코트 원단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원단
JP6944021B1 (ja) * 2020-06-30 2021-10-06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衣料用経編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75689A (en) * 1964-07-24 1967-07-12 Du Pont Textile yarn
US3671379A (en) 1971-03-09 1972-06-20 Du Pont Composite polyester textile fibers
US4117194A (en) * 1972-05-04 1978-09-26 Rhone-Poulenc-Textile Bicomponent filaments with a special cross-section
FR2182766B1 (zh) * 1972-05-04 1974-07-26 Rhone Poulenc Textile
US4079602A (en) * 1977-02-17 1978-03-21 Phillips Fibers Corporation Limited stretch double knit fabric
JPS6324152Y2 (zh) * 1979-09-06 1988-07-01
US5352518A (en) * 1990-06-22 1994-10-04 Kanebo, Ltd. Composite elastic filament with rough surfac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extile structure comprising the same
JP3023896B2 (ja) * 1991-06-10 2000-03-21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伸縮性ピーチ調編地の製造方法
JP3648635B2 (ja) 1992-04-10 2005-05-1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JPH09241949A (ja) * 1996-03-05 1997-09-16 Unitika Ltd 編地の製造方法
JPH09268456A (ja) * 1996-03-28 1997-10-14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運動着
US5994612A (en) * 1998-07-31 1999-11-30 Watkins; William Bruce Campbell Postoperative wound protection garment having improved elasticity, modulus and breathability
AU1181500A (en) * 1998-11-16 2000-06-05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Two-way warp knitted fabric
JP4115029B2 (ja) * 1999-02-19 2008-07-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ストレッチ性織編物用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JP3704536B2 (ja) * 1999-03-11 2005-10-12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潜在捲縮性ポリエステル複合繊維
KR100629813B1 (ko) * 1999-06-08 2006-09-29 도레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소프트 스트레치사 및 제조 방법
JP3485070B2 (ja) 1999-06-08 2004-01-13 東レ株式会社 高捲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法ならびに布帛
US6548429B2 (en) * 2000-03-01 2003-04-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Bicomponent effect yarns and fabrics thereof
JP2002069707A (ja) 2000-08-25 2002-03-08 Toray Ind Inc 肌 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1193B (zh) * 2007-03-19 2012-02-22 东丽株式会社 伸缩性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1843A (zh) * 2013-10-15 2013-12-18 郑州中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网眼布
CN103451843B (zh) * 2013-10-15 2016-04-06 郑州中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网眼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25283D1 (de) 2008-04-10
KR20040025693A (ko) 2004-03-24
ATE387527T1 (de) 2008-03-15
KR100552026B1 (ko) 2006-02-17
JPWO2003004747A1 (ja) 2004-10-28
US6668598B2 (en) 2003-12-30
TWI228160B (en) 2005-02-21
CN100342071C (zh) 2007-10-10
DE60225283T2 (de) 2009-02-19
EP1403411A1 (en) 2004-03-31
JP3869415B2 (ja) 2007-01-17
AU2002315778B9 (en) 2005-12-01
US20030094019A1 (en) 2003-05-22
WO2003004747A1 (fr) 2003-01-16
AU2002315778B2 (en) 2005-07-14
EP1403411A4 (en) 2005-01-26
EP1403411B1 (en) 2008-02-27
ES2298373T3 (es) 200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2071C (zh) 经编织物
CN1269427C (zh) 内衣
CN1224742C (zh) 原丝染色丝条
CN100347363C (zh) 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短纤维的短纤纱
CN101031679A (zh) 因水润湿而透气性提高的含卷缩复合纤维织编物及衣服
CN1077019C (zh) 聚酯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13116C (zh)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
CN1283864C (zh) 纬编织物
CN1070547C (zh) 高吸湿性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它的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07287754B (zh) 一种仿棉全消光经编绒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675421A (zh) 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75134A (zh) 纤维丝及使用该纤维丝的布帛
CN1298282A (zh) 具有体形矫正功能和肌肉支撑功能的衣物
CN1416484A (zh) 伸缩性织物
CN101317700A (zh) 一种羊毛衫及其生产工艺
CN101078148A (zh) 高支单经单纬精纺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JP5244695B2 (ja) 紫外線遮蔽性に優れた衣料
CN1326519A (zh) 双向经编织物
CN1096509C (zh) 具有形状稳定性和/或抗水性的织物和用于这种织物的皮芯型复合纱线
JP2010209487A (ja) 複合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物
CN1756864A (zh) 含有两个不同种类丝条的编织布帛以及包含其的衣服
CN1723305A (zh) 缝线及布帛缝制品
ES2678519T3 (es) Método para producir un tejido fibroso, y tejido fibroso
KR101374774B1 (ko) 심초형 잠재권축 혼섬사 및 이를 사용한 원단
JP2000234235A (ja) 撚物布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3